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 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C.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子 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
|
下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 —○—< 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b、a点 B.图甲中③(神经中枢)内有2个完整突触结构 C.图乙中CO2浓度最高处在⑧,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递)提供能量 D.图乙突触小体的兴奋传导形式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
某人因意外事故头部受伤,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是不能口头表达。该病人大脑受伤的区域可能是 A.运动性言语区 B.书写性言语区 C.视觉性言语区 D.听觉性言语区
|
|
下图是测量神经纤维膜电位情况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甲中指针偏转说明膜内外电位不同,该电位是动作电位 B.图甲中的膜内外电位不同主要是由K+外流形成的 C.图乙中刺激神经纤维会引起指针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 D.图乙中产生的兴奋会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向两侧传导
|
|
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图1为突触后膜,则突触间隙位于Ⅰ侧 B.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图1中A蛋白质有关 C.图2中C物质的释放不需要载体但能消耗能量 D.图2中C与D结合后将持续发挥作用
|
|
如图所示分别表示一组概念的从属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
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
有机磷农药中毒会导致肌肉处于痉挛状态(骨骼肌持续收缩),其原因可能是该农药抑制了 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 D.结合于突触后膜受体上的神经递质分解
|
|
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
|
图表示人体神经元的结构,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突触一般不含有Ⅰ部位的结构 B.发生反射时,神经冲动在Ⅱ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双向传导 C.只有兴奋时,Ⅲ才能合成神经递质 D.神经冲动传到Ⅲ部位时,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