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以纯合的红花高茎子粒皱缩与纯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植株杂交,F2代理论上不会出现的是( ) A.8种表现型 B.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为15:1 C.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9:3:3:1 D.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为27:1
|
|
有一种严重的椎骨病是由一隐性基因引起的,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有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则该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是( ) A. B. C. D.
|
|
如图所示的家系图中最可能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Y染色体遗传病、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病、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的依次是( ) A.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
|
甲状腺有缺陷会导致甲状腺激素缺乏.有一种耕牛,其甲状腺缺陷可由两种原因引起:一是缺碘,二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状.下列有关这种牛叙述错误的是( ) A.缺少甲状腺激素的牛,其双亲可以是正常的 B.甲状腺正常的个体,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 C.甲状腺有缺陷的个体,一定具有相同的基因型 D.双方有一方是缺陷者,后代可以出现正常个体
|
|
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 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 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 C.花斑色茉莉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绿色、花斑色和白色三种茉莉花 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均是白色长毛兔
|
|
格里菲思(F•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
|
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豌豆子叶的黄色与豆荚的绿色 B.豌豆豆荚的饱满与豆荚的黄色 C.狗的长毛与直毛 D.豌豆花的顶生与腋生
|
|
图1表示的是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出的H2O2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关系图,图2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个装置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段说明反应速率大小主要与 有关,对应图2中的实验装置如何设计 . (2)如果图2装置中放入的是经高温处理过的土豆片,实验现象是 ,原因是 . (3)实验过程中温度、pH等保持不变,形成曲线a与曲线b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将图2装置中含有新鲜土豆片的烧瓶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水浴锅中,定时记录不同温度条件下产生的气体量,绘制出的温度对H2O2酶酶促反应速率影响的曲线图不够科学,其原因是 . (4)曲线b在B点后反应速率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曲线C形成的可能原因是 .
|
|
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的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基因在解旋后,其中一条母链上的碱基G会被碱基T所替代,而另一条链正常,则该基因再连续复制n次后,(突变基因用A+表示)突变成的基因A+与基因A的比例为 . (2)为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选用AaBb粉色植株自交进行探究. ①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请你在下表中补充画出其它两种类型(用横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②实验方法:粉色植株自交. ③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④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a、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 ,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甲类型);b、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 ,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乙类型); c、若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为粉色:红色:白色=2:1:1,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丙类型). (3)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红色植株杂交,产生子代植株花全是粉色.请写出可能出现这种结果的亲本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 . (4)若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取AaBb粉色植株自交后代中的所有粉色植株自交,产生子代植株的花色及比例是 .
|
|||||||||||||||||
某果蝇染色体及部分基因组成如甲所示,观察该果蝇某器官切片,发现了如乙、丙所示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丙细胞的名称是 ,正常情况下,乙细胞?处的基因应为 .丙细胞中出现A和a的原因可能是 . (2)若甲细胞每个DNA分子两条均由3H标记的核苷酸组成,现将甲细胞移植到正常果蝇体内,通过2次过程①所示的细胞分裂,则一个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条数是 条. (3)某生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其中一个精细胞如图2所示,请解释出现该精细胞的原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