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内环境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
|
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可以存在于②中 B.①与②④相比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C.①②③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D.人体散失水分过多会导致大脑皮层产生渴感
|
|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在下列各种变化中,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 ①抗原与抗体结合 ②消化道中的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 ③丙酮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 ⑤胰高血糖素的合成 ⑥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A.①②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⑥
|
|
(10分)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图A中Ⅰ、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请回答: 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入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 (1)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试管呈蓝色,与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__________(1分),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1分),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__(1分). (2)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60℃左右温度水溶加热后,b试管呈砖红色,与b管相比d管的颜色更__________(1分),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__(1分),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__(1分). (3)如果要检测a试管提取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2分),如果要检测a试管提取液中是否含有脂肪,所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2分).
|
|
(8分)下图是细胞间的3种信息交流方式,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A表示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随①____________(1分)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细胞膜表面的②___________(2分)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 (2)图B表示通过相邻两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使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例如,_____________(2分)之间的识别和结合。2 (3)图C表示相邻两____________(1分)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 (4)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____________(2分)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
|
(11分)下面是某物质的结构简式: (1)该化合物是由______(1分)个氨基酸形成的,称为________(2分)。 (2)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2分)。 (3)该物质结构式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2分)是氨基酸的R基,_______(填序号)(2分)是肽键。 (4)下列蛋白质类物质与功能对应正确的是_________(2分) A.胰岛素与催化 B.抗体与信息传递 C.唾液淀粉酶与蛋白质水解 D.血红蛋白与运输
|
|
(11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__(1分)。 (2)A、B具有相似的结构为______________(3分),两者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2分)。 (3)若有哪些不同________________.(3分) (4)近年我国多地流域出现水华现象,其原因是淡水水域污染、______________(2分),导致藻类大量繁殖,从而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
|
|
作为系统的边界,细胞膜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有多种功能,以下错误的是 A.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进入细胞 C.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进入细胞 D.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
|
下列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操作步骤中,正确的是 A.水解→制片→冲洗→染色→观察 B.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 C.制片→染色→冲洗→水解→观察 D.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
|
2010年5月20日,《科学》杂志上宣告世界上首例人造生命——人造细胞诞生,并将其命名为“辛西娅”(意为“人造儿”)。是地球上第一个由人类制造的能够自我复制的新物种。其基本思路是:人工合成DNA分子,并用膜将其与其他成分包裹后,放在一定培养基中培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辛西娅一定含有C、H、O、N、P、S等6种元素 B.辛西娅至少含有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质、核酸等6种化合物 C.辛西娅的诞生说明DNA能够直接控制生命活动 D.膜的作用是将辛西娅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