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乙、丙分别表示二倍体三种细胞的染色体和基因组成,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将分裂的原始生殖细胞,则两对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B.图乙由图甲形成,则发生了基因突变 C.图乙表示鸟类性染色体,则此鸟类为雄性 D.图丙表示体细胞,则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
|
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皱粒豌豆种子中,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打乱,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含量低而蔗糖含量高 B.人类白化病症状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 C.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呈线性关系,即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控制 D.70%的囊性纤维病患者中,编码一个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
|
某植物的高秆(D)对矮秆(d)显性,抗锈病(T)对易感病(t)显性,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对DdTt和Ddtt杂交后代的预测中错误的是 A.由于等位基因分离,后代可出现矮秆类型 B.由于基因重组,后代可出现矮秆抗锈病类型 C.由于基因突变,后代可出现DDdTt类型 D.由于自然选择,后代的T基因频率可能上升
|
|
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A.黄色黄色、绿色 B.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 C.猫叫综合征 D.无子西瓜
|
|
DNA熔解温度(Tm)是使DNA双螺旋结构解开一半时所需要的温度,不同种类DNA的Tm值不同。图①表示DNA分子中G+C含量(G+C数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与Tm的关系;图②表示某生物b基因正常转录过程中的局部图解。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据图①分析,DNA分子的Tm值与G+C含量呈正相关 B.两DNA分子若Tm值相同,则G+C数量一定相同 C.据图②分析,若b1链的(A+T+C)与b2链的(T+A+G)的比值大于1,则b2为RNA链 D.转录时的模板是基因的一条链,原料是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
|
下列关于基因及基因型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突变既可能改变基因的结构,又可能改变基因的数量或排列顺序 B.自然选择通过选择不同表现型的个体,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C.S型肺炎双球菌的基因位于拟核的染色体上,呈线性方式排列 D.基因型为Aa的植物自交,其雄配子比雌配子的数量多
|
|
关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都会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B.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个体表现型改变 C.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都导致碱基序列的改变 D.基因突变与染色体结构变异通常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
|
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没有证实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到了R型菌细胞中 C.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 D.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
|
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
|
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 (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的PrPc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PrPc转变为PrPB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