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
|
|
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
A.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C.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 D.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
|
近年来,随着人类过度开发海洋资源,许多海洋动物也面临着灭绝的危险,由于世界各国大量捕鱼船频繁在海上作业,现在每天有1 000只各种鲸、海豚及其他海洋哺乳动物命丧渔网,下图为20世纪南半球鲸捕获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鲸种群处于食物链末端,获得能量多,更易生存 B.要调查某种鲸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C.鲸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称为种群的垂直结构 D.各种鲸的数量波动属于非周期性波动,主要由外源性因素引起
|
|
为了研究重金属污染物Pb2+对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研究人员将杜氏盐藻分别置于A~E五种培养液中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定期取藻液测定杜氏盐藻密度,结果如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A培养液中,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B.A培养液中杜氏盐藻种内竞争程度第8天比第16天强 C.Pb2+对杜氏盐藻种群数量增长具有抑制作用 D.培养液中的Pb2+浓度越大,杜氏盐藻密度越小
|
|
如图为某天鹅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其栖息环境,可使K值提高 B.对该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可以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速率
|
|
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据图推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罗非鱼种群在a~b段近似“J”型增长 B.FNE最可能在c点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 C.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K2 D.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时,产毒藻产生的藻毒素会在FNE体内富集
|
|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 B.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 D.将M只鹿标记,在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则该鹿群约有(M×n)÷m只
|
|
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 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运到细胞外 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 D.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
|
|
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
|
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图示中黑点表示统计的个体,下列各图中有关取样的方法统计有误的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