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四川)细胞增殖过程中DNA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DNA含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 DNA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株细胞分为三组,每组的细胞数如下图。 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将周期阻断在DNA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
|
(06四川)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 D.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都能合成单克隆抗体
|
|
(06四川)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 B.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 C.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 D.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物种的种群密度
|
|
在“学农”活动中,生物小组同学了解到一种有毒植物“博落迥”,农民常用其茎叶的浸出液对水稻种子进行消毒杀菌,防治秧苗病害,但是使用中常出现水稻发芽率降低的现象。同学们经调查后发现,农民所使用的“博落迥”浸出液浓度约为每100ml水中含有3~7g“博落迥”茎叶干重。他们推测,水稻发芽率降低的现象可能与使用的浸出液浓度有关。 课题名称:不同浓度“博落迥”浸出液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实验材料:晒干的“博落迥”茎叶、饱满无菌已经水浸泡一天的水稻种子500粒、培 养皿数套、大小烧杯数只、量筒、台秤、漏斗、纱布、吸管、吸水纸等。 实验步骤: ▲ 。 结果与讨论: ▲ 。
|
|
本题为分叉题,A适用于《生命科学》教材,B适用于《生物》教材。A和B中任选一题,两题都做以A给分。 A.用A、B、C三个纯种品系的小鼠进行皮肤移植实验。移植时,在某小鼠背部切除部分皮肤,将其他个体的皮肤移植上去,实验过程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2的皮肤片移植到A1上,皮肤片存活,这是因为它们属于 ▲ ;从遗传学角度看,它们的 ▲ 相同。 (2)Bl的皮肤片移植到A2上,移植后14天,皮肤片结痂脱落。这表明它们 ▲ ,因此,A2对B1皮肤片产生了 ▲ 反应。这种反应属于细胞免疫,主要是由 ▲ 细胞引起的。被生物细胞识别为异物的物质,称为 ▲ 。 (3)如果B2和Cl的皮肤片同时移植到曾移植过Bl皮肤片的A2上,移植后,B2皮肤片6天脱落,而Cl皮肤片14天脱落,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分别是 ▲ 。 B.请回答下列有关矿质元家吸收的问题。 取四株大小与长势一致的番茄幼苗,分别培养在盛有等量完全培养液的培养瓶中,然后将其中两株番茄幼苗的地上部分同时剪去。装置如下图。 (1)实验中,向甲、丙两瓶持续充人空气,测量四只培养瓶内溶液中的K+含量,结果如下图。 1)表示甲瓶溶液中K+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 2)表示丁瓶溶液中K+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 (2)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主要方式是 ▲ ,这一观点可通过 ▲ 两装置的实验加以验证。 (3)植物的地上部分为根提供 ▲ ,这一观点可通过 ▲ 两装置的实验加以验证。 (4)经过—定时间后,如果甲瓶中的番茄幼苗出现了萎蔫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 。
|
|
本题为分叉题。A适用于《生命科学》教材,B适用于《生物》教材。A和B中任选一题,两题都做以A给分。 A.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烟草中找到了一抗病基因,现拟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该基因转入棉花,培育抗病棉花品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获得该抗病基因,可采用 ▲ 、 ▲ 等方法。为了能把该抗病基因转入到棉花细胞中,常用的载体是 ▲ 。 (2)要使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首先应使用 ▲ 进行切割。假如载体被切割后,得到的分子末端序列为,则能与该载体连接的抗病基因分子末端是……………………………………………………( ) (3)切割完成后,采用 ▲ 酶将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连接后得到的DNA分子称为 ▲ 。 (4)再将连接得到的DNA分子导入农杆菌,然后用该农杆菌去 ▲ 棉花细胞,利用植物细胞具有的 ▲ 性进行组织培养,从培养出的植株中 ▲ 出抗病的棉花。 (5)该抗病基因在棉花细胞中表达的产物是………………………………………………………………( ) A.淀粉 B.脂类 C.蛋白质 D.核酸 (6)转基因棉花获得的 ▲ 是由该表达产物来体现的。 B.人体必须从外界环境中摄取各种现成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所摄取的营养物质中,不作为能源物质的是 ▲ 等;同质量下,贮能最多的物质是 ▲ ;糖类中,作为细胞主要能源物质的是 ▲ 。 (2)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 ▲ 。不含有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 。 (3)大部分营养物质在小肠内被吸收,与该功能相适应的小肠的结构特点是…………………………( ) ①小肠粘膜有皱襞,其表面有很多绒毛②小肠腺分泌的消化液中有多种消化酶③粘膜上皮细胞游离面有微绒毛突起④胰腺分泌的消化液进入小肠⑤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A.①③⑤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③ (4)从人体消化道中获得A、B、C三种酶,已知A、B、C三种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2.0、9.0、7.0,在适宜条件下,将三种酶液分别与淀粉混合,结果汇总如图甲;将三种酶液分别与蛋清混合,结果汇总如图乙;将三种酶液分别与多肽混合,结果汇总如图丙。 1)根据实验结果推测,A、B、C三种酶分别为 ▲ 、 ▲ 、 ▲ 。 2)A、C酶分别由 ▲ 和 ▲ 分泌。
|
|
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生态系统是由 ▲ ▲ 两种成分组成。 (2)下表列出三种生态系统在地球上所占面积比、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现存量以及被食量。
1)热带雨林的生产者主要是 ▲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主要是 ▲ 。 2)影响热带雨林净生产量的主要无机环境因素是 ▲ ,而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则是 ▲ 。 3)据表资料,按单位面积计算,净生产量依热带雨林、荒漠和海洋的顺序减少,这是因为……………( ) A.生产者被食量按此顺序增大 B.环境温度按此顺序降低 C.叶绿素含量按此顺序减少 D.太阳光利用率按此顺序增大 4)据表分析,热带雨林的现存量最大,而海洋生态系统的最小,其原因是 ▲ 。 (3)两个不同生态系统中,积累在植物和土壤中的有机物比例如右图,其中表示热带雨林的是图 ▲ ,这是因为 ▲ 。
|
|||||||||||||||||||||
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问题。 (1)为研究某病毒的致病过程,在实验室中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模拟实验。 1)从病毒中分离得到物质A。已知A是单链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GAACAUGUU-。将物质A加入试管甲中,反应后得到产物X。经测定产物X的部分碱基序列是-CTTGTACAA-,则试管甲中模拟的是 ▲ 过程。 2)将提纯的产物X加入试管乙,反应后得到产物Y。产物Y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大分子,则产物Y是 ▲ ,试管乙中模拟的是 ▲ 过程。 3)将提纯的产物Y加入试管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Z。产物Z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则产物Z是 ▲ 。 (2)若该病毒感染了小鼠上皮细胞,则组成子代病毒外壳的化合物的原料来自 ▲ ,而决定该化合物合成的遗传信息来自 ▲ 。若该病毒除感染小鼠外,还能感染其他哺乳动物,则说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 ▲ 。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 ▲ 。
|
|
请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测定某双子叶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结果如右表。表中负值表示二氧化碳释放量,正值表示二氧化碳吸收量。 (1)在右侧坐标系上绘出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度的关系图。 (2)该植物叶片的呼吸速度是 ▲ (CO2mg/l00cm2叶·小时)。 (3)在光照强度为 ▲ 千勒克司时,该植物叶片光合成量和呼吸消耗量相等。 (4)在一天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10千勒克司光照下10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lOOcm2叶片产生的葡萄糖中有 ▲ mg将转化为淀粉。(取小数点后一位) (5)据图分析,在0~8千勒克司范围内,光合作用速度受 ▲ 因素影响;超过8千勒克司时,光合作用速度受 ▲ 因素影响。
|
|
下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 ▲ 、B ▲ 、C ▲ 。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 。当人体处在41℃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 ▲ 。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完成这一反射活动的反射弧是 ▲ 。这种反射属于 ▲ 反射。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 ▲ 。 (5)当传人神经与传出神经兴奋时,神经细胞膜外的 ▲ 大量内流而形成 ▲ 电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