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4号和6号表示男性患者,则3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A.2/3 B.1/3或2/3 C.1/2 D.1/2或2/3
|
|
下列属于光反应和暗反应共有的一组条件是 A.ATP合成酶、能量 B.色素、光 C.光、酶 D.水、能量
|
|
下列各项中,已经发生癌变的细胞是 A.分裂旺盛的细胞 B.细胞核增大的细胞 C.黏着性降低的细胞 D.被肿瘤病毒侵染的细胞
|
|
下列关于生物学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研究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时没有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 B.观察研究对象,提出合理的假设是构建数学模型的前提条件 C.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利用动物的趋光性进行收集 D.在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结果中,黄绿色色素带位于滤纸条从上到下第三条
|
|
有人对“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说出了如下几种理由,其中错误的是 A.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从细胞内分离出的结构不能在细胞外长时间培养和生存 C.构成不同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相同 D.新陈代谢主要在细胞中进行
|
|
下列哪组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 A.胰岛素和雌性激素 B.糖原和纤维素 C.抗体和兴奋性神经递质 D.细菌质粒和RNA
|
|
下图(图I)表示某类植物固定和还原CO2的过程;(图II)表示的是A、B、C三类植物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气孔的开放情况。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植物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CH2O),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这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还可以由__________产生,与此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 (2)图Ⅰ相关植物属于图Ⅱ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类。 (3)图Ⅰ植物光合作用特点是与环境相适应的,推测此类植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_____________。
|
||||
工业生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壁以提高出果汁率,为研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果胶酶与苹果泥分装于不同试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分钟(如图A)。 ②将步骤①处理后的果胶酶和苹果泥混合,再次在10℃水浴中恒温处理10分钟(如图B)。 ③将步骤②处理后的混合物过滤,收集滤液,测量果汁量(如图C)。 ④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重复以上实验步骤,并记录果汁量,结果如下表:
根据上述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曲线图方式记录比较实验结果,在现有的条件下,以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____________,实验操作和记录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在原材料有限的情况下,能正确表示相同时间内果胶酶的用量对果汁产量影响的曲线是____________。 (3)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对各组实验pH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果胶酶和苹果泥先混合再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是否准确?为什么?
|
||||||||||||||||||||||||||||||||||
甘薯和马铃薯都富含淀粉,但甘薯吃起来比马铃薯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以甘薯块茎为材料,在不同温度、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处理30 min后测定还原糖含量.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甘薯的还原糖含量见下表:
(1)为了确认马铃薯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① ; ② . 备选材料与用具:甘薯提取液(去淀粉和还原糖),马铃薯提取液(去淀粉),二苯胺试剂,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质量分数为3%的淀粉溶液和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管中加入甘薯提取液,B管中加入等量的马铃薯提取液. 第二步:70 ℃水浴保温5 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 . 第三步:70 ℃水浴保温5 min后,在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 第四步:沸水浴加热煮沸1-2 min. 实验结果: . (2)马铃薯不含还原糖,但吃起来略带甜味,这是由于 的作用。
|
|||||||||||||||||||||||
2007年夏季,继江苏太湖和安徽巢湖之后,蓝藻再次在污染本来就十分严重的云南滇池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因为在几次蓝藻灾害中,我们都看到了“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所造成的严重恶果。大自然已向我们进行报复,向我们发出强烈的警示。一方面,政府十多年投入47亿元治污,另一方面,滇池周边的工厂、村庄、农田每天仍产生着大量污染源,污染速度远高于治理速度,造成滇池水体中的氮、磷浓度升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致使其从昔日的“高原明珠”变成了今日的“高原绿珠”。 (1)滇池蓝藻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有人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对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___________来判断。 (2)迸人夏季气温偏高是滇池蓝藻爆发的原因之一,从本质上看这是人为污染超过了滇池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而温度是通过影响细胞内___________来影响蓝藻的生长。 (3)为了防止滇池水源被污染,环保部门加强对滇池上游流域沿岸工厂的监测,现怀疑某工厂是污染源之一,并对其排污口进行了检测。检测员沿河每隔100m取水样一次,共取9份并依次编号为①~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检验员对所取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Ⅰ.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Ⅱ.滤除水样中全部蓝藻后,每份水样分为三等份,编号B、C、D,其中B、C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和P,D组不添加无机盐。然后加人等量的蓝藻,放置在阳光下若干天,再检测水样中蓝藻量,统计数据如下表(蓝藻数量,单位:百万细胞/mm3)。
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 通过A组数据可以判断该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标还是P含量超标,其中D组起_____________作用。从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