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 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①21三体综合征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互换;③用秋水仙素处理番茄的幼苗长大的植株;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⑥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内部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②④⑤⑥
[s1]16.
[s1] 如图为某一段多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DNA双链的一段:“—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密码子表:甲硫氨酸 AUG ,脯氨酸 CCA﹑CCC﹑CCU, 苏氨酸ACU﹑ACC﹑ACA,甘氨酸GGU﹑GGA﹑GGG,缬氨酸GUU﹑GUC﹑GUA。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这段DNA中的①链作为转录模板的作用
B.决定这段多肽链的密码子依次是AUG﹑CCC﹑ACC﹑GGG﹑GUA
C.这段多肽链中有4个“-CO—NH—”的结构
D.若②链右侧第二个碱基T被G替代,这段多肽链中将会出现两个脯氨酸
[s1]15.
[s1]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A.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B.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s1]14.
[s1] 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使用的研究方法配对正确的是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规律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A.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
B.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D.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演绎法
[s1]13.
[s1] 下图为一二倍体生物细胞内的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基因重组最可能发生在
A. AB段 B.CD段 C.FG段 D.HI段
[s1]12.
[s1] 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杂交的F1的表现型如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A.1︰1︰1︰1 B.2︰2︰1︰1
C.3︰1︰3︰1 D.9︰3︰3︰1
[s1]11.
[s1] 胚胎干细胞是哺乳动物或人早期胚胎中的细胞,可以进一步分裂、分化成各种组织干细胞,再进一步分化成各种不同的组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各种组织干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胚胎干细胞有细胞周期,神经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没有细胞周期
C.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红细胞、白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D.肝脏干细胞分化成肝脏细胞的过程表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s1]10.
[s1] 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U和T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其有丝分裂周期为20小时,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制成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b点时刻,细胞正大量合成RNA
B.d点时刻,细胞中DNA含量达到最高值
C.c~e阶段,细胞内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D.处于a~e阶段的细胞数目较多
[s1]9.
[s1]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产生ATP的细胞一定含有线粒体
B.ATP供能时不需要水的参与
C.在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由基质到内囊体薄膜
D.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
[s1]8.
[s1] 下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或生成物)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
倍 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
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 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
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D.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s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