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中营群居生活的红鲷鱼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在缺少雄性红鲷鱼的雌鱼群体中,总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且身体也变得比其他雌鱼健壮。为解释这一现象,有人做了如下两组实验(注:两组红鲷鱼生长状况、实验装置、条件及时间都相同)。该实验说明: ( ) 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性状表现起到决定性作用 B.生物的性状表现由遗传物质决定 C.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鲷鱼的性别决定与遗传物质无
|
|
从某烟草的陈种子中榨出一种油,再用这种油处理该烟草的新鲜种子,处理后新种子长出的幼苗突变率与陈种子长出的幼苗突变率一样。这个事实说明 ( ) A.陈种子长出的突变幼苗属于自然突变 B.处理种子长出的突变幼苗属于诱发突变 C.细胞代谢的产物是诱变因子之一 D.烟草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
|
右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上部分基因,下列选项的结果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引起的是 ( )
|
||||
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I一1为携带者。可以准确判断的是 ( )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II-4是携带者 C.II一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 D.Ⅲ一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
|
|
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 ) A.胸腺嘧啶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
|
|
转录和翻译是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的两个重要步骤,判断下列有关叙述 ( ) ①两者需要的原料不同 ②两者所需酶的种类相同 ③两者在同一场所中进行 ④两者碱基配对的方式相同 A.只有一种说法正确 B.只有两种说法正确 C.只有三种说法正确 D.只有四种说法正确
|
|
下图是DNA分子复制的片段,图中A.B.C.d表示各条脱氧核苷酸链。一般地说,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
A.a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 B.b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 C.a链中(A+T)/(G+C)的比值与b链中同项比值不同 D.a链中(A+T)/(G+C)的比值与c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
|
长翅红眼(VVSS)果蝇与残翅墨眼(vvss)果蝇杂交,F1全腿长翅红眼果蝇。有5个具有上述两性状的品种,分别与F1交配,依次得到如下结果:①长红∶长墨∶残红∶残墨=9∶3∶3;②长红∶长墨∶残红∶残墨=1∶1∶1;③长红∶长墨∶残红∶残墨=1∶1∶0∶0; ④长红∶长墨∶残红∶残墨=1∶0∶1∶0;⑤长红∶长墨∶残红∶残墨=3∶0∶1∶0。那么这5个果蝇品种的基因型按①~⑤的顺序依次是 ( ) A.VvSs vvss VVss vvSS VvSS B.VvSs VVs Vvss VVSS C.VvSS vvss VvSs VVss vvSS D.vvss vvSS VvSS VVss
|
|
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纯合体杂交,子二代中重组性状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为 ( ) A. 3/8 B. 5/8 C. 3/8或5/8 D. 1/16或9/16
|
|
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蠖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在19世纪中期以前,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频率很低,在5%以下,到了20世纪则上升到95%以上。试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1)在19世纪时,桦尺蠖的栖息地曼彻斯特地区,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条件下,桦尺蠖两种体色中,有利的性状是 。 (2)上述事例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 ,其中有利的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 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 决定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