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物理试题

碰碰车与甲同学的总质量为200kg。当他以5.0m/s的速度向前运动时,与另一质量为250kg、速度为3.0m/s的迎面而来的载有乙同学的碰碰车相撞。碰后甲车恰好静止。假设碰撞时间极短,求:

(1)碰后乙车的速度的大小;

(2)碰撞中总机械能的损失。

 

在做“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

(1)需要的测量仪器或工具有______(多选)

A.秒表               B.天平           C.刻度尺           D.圆规

(2)必须要求的条件是_____(多选)

A.斜槽轨道尽量光滑以减少误差

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C.入射球和被碰球的质量必须相等,且大小相同

D.入射球每次必须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

(3)某次实验中得出的落点情况如图所示,假设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不计两球心间距离,则入射小球质量m1和被碰小球质量m2之比__________

 

(1)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应选用如图_____ (选填“甲”或“乙”)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这个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___________的方向和磁感应线方向有关.

(2)如图丙所示,A为弹簧测力计(量程足够大),B为条形磁铁(下端为S极),C为螺线管.现将S1断开,S2由1改接到2,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若S2接2 不变,再闭合S1,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都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图,一有界区域内,存在着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方向分别垂直于光滑水平桌面向下和向上的匀强磁场,磁场宽度均为L.边长为L的正方形线框abcd的bc边紧靠磁场边缘置于桌面上.使线框从静止开始沿x轴正方向匀加速通过磁场区域,若以逆时针方向为电流的正方向,能反映线框中感应电流变化规律的是图(    )

A.     B.

C.     D.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从距离地面高H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落到地面上后又陷 入泥潭中,由于受到阻力作用到达距地面深度为hB点时速度减为零.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 g.关于小球在刚接触地面到速度变为零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小球的机械能减少了mgh

B. 小球克服阻力做的功为mgH+h

C. 小球所受阻力的冲量等于

D. 小球动量的改变量大小等于

 

木块ab用一根轻弹簧连接起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紧靠在墙壁上.在b上施加向左的水平力使弹簧压缩,如图所示.当撤去外力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尚未离开墙壁前,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 a尚未离开墙壁前,ab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

C. a离开墙壁后,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D. a离开墙壁后,ab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 氡的半衰期为3.8天,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1个氡原子核

C. γ射线的穿透本领强,电离能力弱

D. 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的波动性

 

如图所示,N50匝的矩形线圈abcdab边长L120 cmad边长L225 cm,放在磁感应强度B0.4 T的匀强磁场中,外力使线圈绕垂直于磁感线且通过线圈中线的OO′轴以n3000 r/min的转速匀速转动,线圈电阻r1 Ω,外电路电阻R9 Ωt0时线圈平面与磁感线平行,ab边正转出纸外、cd边转入纸里.则:(    )

A. t0 时刻线圈感应电流方向为abcda

B. 交流电周期为0.01s

C. 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表达式e314cos (100πt) V.

D. t0起转过90°过程中,流过R的电荷量为0.2C

 

如图为远距离的简化电路图.发电厂的输出电压是U,用等效总电阻是r的两条输电线输电,输电线路中的电流是I1,其末端间的电压为U1.在输电线与用户间连有一理想变压器,流入用户端的电流为I2.则(    )

A. 输电线路上损失的电功率I1U

B. 输电线上的电压降为U

C. 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

D. 用户端的电压为

 

如图小球A和小球B质量之比为1:3,球A用细绳系住,绳子的另一端固定,球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当球A从高为h处由静止摆下,到达最低点恰好与球B弹性正碰,则碰后球A能上升的最大高度是(  )

A. h    B.     C.     D.

 

共610608条记录 当前(27985/61061) 首页 上一页 27980 27981 27982 27983 27984 27985 27986 27987 27988 27989 2799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