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在乙车前面,它们之间相距s0=40m,速度均为v0=10m/s.某时刻,甲车刹车作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2.从此时刻起,求: (1)甲车经过多长时间停止运动? (2)当甲车静止时,甲、乙两辆汽车之间的距离为多大? (3)经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
|
实验中常用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及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是 电源(选填“直流”或“交流”),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如图所示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0点开始将每5个点取做1个计数点,量得s1=1.20cm,s2=2.60cm,s3=4.00cm,那么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了T= s;小车的加速度a= m/s2;第2点的瞬时速度υ2=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
某同学在做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的关系实验时,将一轻弹簧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测出其自然长度L0;然后在其下部施加外力F,测出弹簧的总长度L,改变外力F的大小,测出几组数据,作出外力F与弹簧总长度L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本实验过程中未超出弹簧的弹性限度).由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 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
“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实验中可减小误差的措施有 A.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越大越好 B.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应越大越好 C.拉橡皮筋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D.AO间距离要适当,将橡皮筋拉至结点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
|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处在温度为290K的A状态,经历如图的A→B→C→A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的过程中,每个气体分子的动能都增加 B.B→C的过程中,气体温度先升高后降低 C.C→A的过程中,气体内能一定减小 D.C→A的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100J E.气体达到B状态时的温度为580K
|
|
根据热力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中可以发生,在固体中不能发生 B.液体中的扩散现象不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 C.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内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 D.布朗运动是在显微镜中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E.夏天中午时车胎内的气压高于清晨时的气压,且车胎体积增大,则胎内气体内能增大,对外界做功(胎内气体质量不变且可视为理想气体)
|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人们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 B.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降低,体积减小,气体的压强可能减小 C.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总有一天能实现热量自发地从低温物体到高温物体 D.一些昆虫可以停在水面上,是由于水表面存在表面张力的缘故
|
|
对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 B.当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平衡时,分子势能为零 C.当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力和分子势能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D.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它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E.外界对系统做功,系统内能一定增加
|
|
从悬崖顶自由落下一小石块,测得它在落地前最后1s内的位移是25m,若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 ) A.小石块落地时的速度是25m/s B.小石块在空中下落的时间是3s C.小石块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是25m/s D.此悬崖顶端距地面的高度是45m
|
|
轻绳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物块A上,另一端系在一个套在粗糙竖直杆MN的圆环上.现用水平力F拉住绳子上一点O,使物块A从图中实线位置缓慢下降到虚线位置,但圆环仍保持在原来位置不动.在这一过程中,环对杆的摩擦力F1和环对杆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 ) A. F1保持不变,F2逐渐增大 B. F1保持不变,F2逐渐减小 C. F1逐渐增大,F2保持不变 D. F1逐渐减小,F2保持不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