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试验中,所用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每溶液中有纯油酸6mL,用注射器测得1mL上述溶液75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用笔在玻璃板上描出油酸的轮廓形状,再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所示,坐标中正方形方格的边长为1cm.试求: (1)油酸膜的面积是 cm2. (2)每滴酒精油酸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 mL. (3)按以上实验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直径为 m.(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
|
|
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试验中,某同学得到一条用电火花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甲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没有画出,电火花计时器接220V、50Hz交流电源.他经过测量并计算得到电火花计时器在打B、C、D、E、F各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表: (1)设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请利用d1、d2、d3、d4、d5、d6和T,写出计算打C点时对应的瞬时速度vC的公式为vC= ;加速的计算式为a= 。 (2)根据表中得到的数据,以A点对应的时刻为0时刻,试在右图所示坐标系中合理地选择标度,作出v-t图象,并利用该图象求物体的加速度a= m/s2. (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实际频率略高于50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及光电效应方程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规律 B.康普顿效应表明光子只有能量,不具有动量 C.波尔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试验规律 D.10个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还剩下5个原子核没发生衰变
|
|
在人类对微观世界进行探索的过程中,科学实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说法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汤姆逊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贝克勒尔发现的天然放射现象,说明了原子核存在一定的结构 C.查德威克通过α粒子轰击铍核试验发现了中子 D.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试验发现了质子
|
|
关于天然放射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元素都可能发生衰变 B.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的温度无关 C.α、β和γ三种射线,γ射线的穿透力最强 D.原子核发生α或者β衰变时常常伴随着γ光子的产生
|
|
波粒二象性是微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光电效应现象揭示了光的粒子性 B.热中子束射到晶体上产生的衍射图样说明中子具有波动性 C.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可用光的波动性解释 D.动能相等的质子和电子,它们的德布罗意波长也相等
|
|
气体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但大量分子的速率分布却有一定的规律性,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一定温度下,大多数分子的速率都接近某个数值,其余少数分子的速率都小于该数值 B.高温状态下每个分子的速率大于低温状态下所有分子的速率 C.高温状态下分子速率大小的分布范围相对较大 D.高温状态下最多数分子对应的速率大于低温状态下最多数分子对应的速率
|
|
从某高处,以不同的初速度同时竖直向上抛出两个物体,则小球落地之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小球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B.两小球之间的距离逐渐变大 C.两小球之间的相对速度保持不变 D.两小球之间的相对速度逐渐变大
|
|
关于光电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B.在光电效应现象中,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和照射光的频率成正比 C.在光电效应现象中,入射光的强度越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越大 D.对于某种金属,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大,就会发生光电效应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晶体和多晶体都有各项异性的物理性质 B.夏天荷叶上小水珠呈球状,说明水不浸润荷叶 C.能量耗散说明能量在不断减小 D.绝对湿度一定的情况下,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