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物理学家于1995年在国家实验室观察到了顶夸克。这是近二十几年粒子物理研究最重要的实验进展之一。正、反顶夸克之间的强相互作用势能可写为 ,式中是正、反顶夸克之间的距离,是强相互作用耦合常数,无单位,是与单位制有关的常数,则在国际单位制中常数的单位是( ) A. B. C. D.
|
|
如图所示,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铁块,在木板右方有一档板,长木板右端距离挡板为4.5m,给小铁块与木板一共同初速度v0=5m/s二者将一起向右运动,直至木板与档板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已知运动过程中小铁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长木板与地面的摩擦因数μ1=0.1,小铁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4,小铁块的质量是m=1kg,木板质量是M=5kg,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m/s2.求 (1)木板与挡板碰前瞬间的速度 (2)木板与档板第一次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a1和小铁块的加速度a2各为多大 (3)木板至少有多长.
|
|
图(甲)为小型旋转电枢式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图,其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固定轴OO′匀速转动,线圈的匝数n =100匝、电阻r =10W,线圈的两端经集流环与电阻R连接,电阻R = 90 Ω,与R并联的交流电压表为理想电表。在t =0时刻,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平行,穿过每匝线圈的磁通量F随时间t按图(乙)所示正弦规律变化。求: (1)从1.57×10-2s到4.71×10-2s内通过电阻R上的电量q; (2)电路中交流电压表的示数; (3)线圈匀速转动一周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W外。
|
|
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比赛,某一时刻,乙车在甲车前方L1=11 m处,乙车速度v乙=60m/s,甲车速度v甲=50m/s,此时乙车离终点线尚有L2=600m,如图所示。若甲车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a=2m/s2,乙车速度不变,不计车长。则: (1)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车间距离最大,最大距离是多少? (2)到达终点时甲车能否超过乙车?
|
|
如图所示,光滑管状轨道ABC由直轨道AB和圆弧轨道BC组成,二者在B处相切并平滑连接,O为圆心,O、A在同一条水平线上,OC竖直,一直径略小于圆管直径的质量为m的小球,用细线穿过管道与质量为M的物块连接,将小球由A点静止释放,当小球运动到B处时细线断裂,小球继续运动。已知弧形轨道的半径为R= m,所对应的圆心角为53°,sin53°=0.8,cos53°=0.6,g=10 m/s2. (1)若M=5m,求小球在直轨道部分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2)若M=5m,求小球从C点抛出后下落高度h= m时到C点的水平位移。 (3)M、m满足什么关系时,小球能够运动到C点?
|
|
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P质点此时的位移为10cm,振幅为20 cm。P质点再经过 s第一次到达波峰,求: (1)P质点的位移y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 (2)该简谐横波的波速。
|
|
如图所示,质量都为m相同的A、B两物块与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相连,静止在水平地面上。一块质量也为m橡皮泥C从距A高处由静止下落,与A相碰后立即粘在一起运动且不再分离。当A、C运动到最高点时,物体B恰好对地面无压力。不计空气阻力,且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求橡皮泥C下落的高度h。
|
|
如图是简化后的跳台滑雪的雪道示意图。整个雪道由倾斜的助滑雪道AB、水平的起跳平台BC和着陆雪道CD组成,AB与BC平滑连接。运动员从助滑雪道AB上由静止开始在重力作用下下滑,滑到C点后水平飞出,落到CD上的F点。E是运动轨迹上的某一点,在该点运动员的速度方向与轨道CD平行,E′点是E点在斜面上的垂直投影。设运动员从C到E与从E到F的运动时间分别为tCE和tEF。不计飞行中的空气阻力,下面说法或结论正确的是( ) A.运动员在F点的速度方向与从C点飞出时的速度大小无关 B.tCE∶tEF=1∶1 C.CE′∶E′F可能等于1∶3 D.CE′∶E′F可能等于1∶2
|
|
已知引力常数G与下列哪些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密度( ) A.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及地球离太阳的距离 B.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及月球绕地球转的轨道半径 C.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绕行运行周期 D.若不考虑地球自转,已知地球半径和重力加速度
|
|
如图甲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端接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移动滑动触头P,可以改变原线圈的匝数。变压器的副线圈与一个滑动变阻器相连,Q为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电压表为理想交流电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上移动P,输入电压的频率不变 B.向上移动P,输入电流减小 C.保持P不动,向下移动Q,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减小 D.保持Q不动,向下移动P,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