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右面靠墙,小车的上表面是一个光滑的斜面,斜面的倾角为α,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当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这个斜面上自由下滑时,小车对右侧墙壁的压力大小是 A.Mgsinαcosα B.Mmgsinαcosα/(M+m) C.Mgtanα D.Mmgtanα/(M+m)
|
|
如图所示,地球可以看成一个巨大的拱形桥,桥面半径R=6400km,地面上行驶的汽车重力G=3×104N,在汽车的速度可以达到需要的任意值,且汽车不离开地面的前提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汽车的速度越大,则汽车对地面的压力也越大 B.不论汽车的行驶速度如何,驾驶员对座椅压力大小都等于3×104N C.不论汽车的行驶速度如何,驾驶员对座椅压力大小都小于他自身的重力 D.如果某时刻速度增大到使汽车对地面压力为零,则此时驾驶员会有超重的感觉
|
|
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不需要考虑带电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点电荷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微元法 B.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采用了假设法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理想模型法 D.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就是物体在倾角为90°的斜面上的运动,再根据铜球在斜面上的运动规律得出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这是采用了实验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方法
|
|
如图所示,质点m质量为1kg.位于质量为4kg的长木板M左瑞,M的上表面AC段是粗糙的,动摩擦因数0.2,且长L=0.5m,BC段光滑;在M的右端连着一段轻质弹簧.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伸展到C点,当M在水平向左的恒力F=14N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运动t秒后撤去此力时,m恰好到达C点,求: ①时间t;②此后弹簧被压缩,最大弹性势能是多大?
|
|
氘核和氚核聚变时的核反应方程为。已知的比结合能是1.09 MeV,的比结合能是2.78MeV,的比结合能是7.03 MeV。聚变反应前氚核的结合能是MeV,反应后生成的氦核的结合能是MeV,聚变过程释放出的能量是MeV。
|
|
一般的平面镜都是在玻璃的后表面镀银而成。如图所示,点光源S到玻璃前表面的距离为d1,平面镜厚度为d2,玻璃折射率为n,与镜面垂直。 (i)求光以入射角射入玻璃表面,经镀银面第一次反射后,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与虚线的交点到玻璃前表面的距离; (ii)从点光源S发出的光要经过玻璃前表面和镀银面多次反射,会生成多个像,其中第一次被镀银面反射所生成的像(主像)最明亮。求沿虚线方向看到的点光源S的主像到玻璃前表面的距离。
|
|
一枚火箭静止于地面时长为30m,两个完全相同的时钟分别放在火箭内和地面上。火箭以速度v飞行,光速为c,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v=0.5c,火箭上的观察者测得火箭的长度仍为30m B.若v=0.5c,地面上的观察者测得火箭的长度仍为30m C.若v=0.5c,火箭上的观察者认为地面上的时钟走得快 D.若v=0.5c,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火箭上的时钟走得慢 E.若,地面上和火箭上的观察者测得火箭的长度相同
|
|
有一两端封闭、横截面积均匀的U形细玻璃管,两管内分别有适量的氢气和氦气,一段水银柱把两种气体隔开。将U形管直立(如图1),稳定时氢气柱、氦气柱的长度分别为、;再将U形管竖直倒立(如图2),稳定时氢气柱、氦气柱的长度分别为、。最后将U形管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两管均紧贴桌面(如图3),稳定时氢气柱、氦气柱的长度分别是多少?(水银柱不断裂,任一管中的气体都不会逸入另一管,管内气体温度不变)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对湿度比较大的时候,较低的温度就能引起中暑,是因为汗液不容易通过蒸发带走热量 B.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碰撞次数减少,气体的压强一定减小 C.生产半导体器件时,需要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可以在高温条件下利用分子的扩散来完成 D.把玻璃管的裂口放在火焰上烧熔,它的尖端会变钝,是因为熔化的玻璃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表面要收缩到最小的缘故 E.一锅水中撒一点胡椒粉,加热时发现水中的胡椒粉在翻滚,这说明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
|
如图所示为研究电子枪中电子在电场中运动的简化模型示意图.在xoy平面的第一象限,存在以轴、轴及双曲线的一段(0≤≤L,0≤≤L)为边界的匀强电场区域Ⅰ;在第二象限存在以=-L、=-2L、=0、=L的匀强电场区域Ⅱ.两个电场大小均为E,不计电子所受重力,电子的电荷量为e,则: (1)从电场Ⅰ的边界B点处静止释放电子,电子离开MNPQ时的位置坐标; (2)从电场I的AB曲线边界处由静止释放电子,电子离开MNPQ时的最小动能; (3)若将左侧电场II整体水平向左移动(n≥1),要使电子从=-2L,=0处离开电场区域II,在电场I区域内由静止释放电子的所有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