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了一位抱着小孩的贫苦妇人,对她的动作描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苏子豪迈豁达,历经沉浮,都能自我排解,但他扣弦而歌的两句歌词,却能隐约透露他对皇帝看重他的期盼,这两句歌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经过赤壁古战场时,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自己曾捡到的三国时期的兵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燕歌行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注]①摐:撞击。②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③伐:敲击。④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虽用乐府旧题,却是因时事而作。前四句交代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

B.“摐金伐鼓下榆关”引出的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意象鲜明,凸显边塞诗特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羽书飞驰,见军情紧急;猎火照夜,说敌阵森严。

C.“山川萧条极边土”,说明战场地形是一片开阔地带,这正有利于与胡骑断杀,突出将土们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

D.“战士”两句用对比方法写出了主将骄惰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拼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

2.本诗序言说“感征戍之事”而和之,本诗节选部分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袁盎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群盗,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即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

绛侯(周勃)为丞相,朝罢趋出,意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袁盎进曰:“隆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絳候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吕后,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不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锋侯望袁盎曰:“吾与而兄善,今廷毁我!”盎还不谢。

及绛侯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微系清室,宗室诸公莫敢为言。唯袁盎明绛候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

淮南厉王朝,杀辟阳候,居处骄甚。袁盎谏曰:“诸候大骄必生患,可适削地。”上弗用。淮南王益横,及棘蒲侯柴武太子谋反事觉,治,连淮南王,淮南王微上,因迁之蜀,轞车传送。袁盎时为中邮将,乃谏曰:“陛下素骄淮南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为人刚,如有遇雾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之大弗能容,有杀弟之名,奈何?”上弗听,进行之。

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盎入,顿首请罪。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 盎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此不足以毁名。”上曰:“吾高世行三者何事?”盎曰:“陛下居代”时,太后尝病,三年,陛下不交睫,不解衣,汤药非陛下口所尝弗进。夫曾参以布衣犹难之,今陛下亲以王者修之,过曾参孝远矣。夫诸吕用事,大臣专制,然陛下从代乘六传驰不测之渊,虽贲有之勇不及陛下。险下至代邸,西向让天子位者再,南面让天子位者三。夫许由一让,而陛下五以天下让,过许由四矣。且陛下迁淮南王,欲以苦其志,使改过,有司卫不谨,故病死。” 於是上乃解,曰:“将奈何?”盎白:“淮南王有三子,唯在陛下耳。”于是文帝立其三子皆为王。盎由此名重朝廷。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节选)

[注]①淮南厉王:即刘长,汉高祖刘邦的小儿子。②居代:刘恒做皇帝前曾为代王。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得:得志、得意 B.正:正直、清明

C.儿:小子,含轻蔑之意 D.用事:执政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舍人,宫内人之意,后世以为亲近左右之官: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私门之官;宋元以来俗称显贵子弟为舍人。

B.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又为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

C.徙,古代官职调动的词语有转、移、调、徙等,降级免职的有罢、免、解、期、夺等,文中的“徒”是迁徙移居的意思。

D.崩,《礼记》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日薨,士曰卒,大夫曰不禄,庶人曰死。“崩”还可以指太上皇、皇太后及正规皇后的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盎认为周勃并不是社稷的重要大臣,是因为吕后在时,刘家后代像绸带一样分布在全国各地,周勃却没有任何反吕作为;后来吕后死了,他又正好执掌兵权,才能平定乱局。

B.周勃被罢相后回到自己的封国,又被国人告发谋反,于是被召进京,囚禁在监狱中。皇族中的一些公候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证明绛侯无罪。

C.袁盎认为文帝对淮南王的处分太过严厉,且淮南王为人刚硬,万一在流放过程中遇到风寒而死,皇帝就会被天下认为“拥有天下却容不下自己的弟弟”,背上“杀弟”的恶名。

D.袁盎盛赞文帝很有勇气,当年诸昌当权时,大臣独断专行,而文帝能从代地乘坐传车,奔驰到祸福难料的京城来,即使是孟贲、夏育那样的男士,也比不上文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素骄淮南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

(2)夫曾参以布衣犹难之,今陛下亲以王者修之,过曾参孝远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卖书记

老九

许多年以后,我也不会忘记2001年深秋的那天下午,天空中飘满了无奈的泪水和衰老的树叶。在我悲怆的视线和速乱的思绪中,两辆左摇右摆的小拖拉机,满载着大小不一的脏脏的编织袋渐行渐远。车轮下的道路越变越细,后来干脆成了一条踌躇的绳索,晃晃悠悠地抽打着我的灵魂。我的大约8000册藏书,被一袋袋地拖走,它们无奈地横七竖八地躺在许多袋子里,呼吸困难,倍受折磨,开始了离开温暖之家的流浪和哭喊。书是有生命的,同样也有一生的经历。从此,我和我可怜、可爱、可敬的书们,已远如星展,万里相隔。

我伫立如桩,失魂落魄,一任泪水飞蹿,直到妻在楼上重复地呼喊,才恍如梦醒,颤抖不已,蹒跚着爬上楼梯。

我的脚步沉重而滞涩。楼道里有狼藉的书屑和黑乎乎的纤维碎片,空气中充斥着印刷品被突然撕裂而逸出的油墨芬芳,虽然沁人心牌,却让我从心底感到彻骨的悲哀。

我缓缓地蹭进家门,一屁股瘫坐在瓷砖地上,背靠墙壁,无力动弹。眼前的一切是那么了无生趣,我的五脏六腑仿佛都被掏干了,左手的那一卷钱币滑落在地板上,而且还滚了两滚。

我想许多年以后,见到锋利闪光的铁钩子,我都会想起那个卖书的下午。

收破烂的几位小伙儿用一杆大秤称书,“啪”的一声,铁钩子刺进装满书的袋子上口,一袋袋地称斤两。

“啪!啪!啪!”铁钩子像钩在了我的助骨,我的肩膀,我的手臂上,我听见书们在喊疼,在挣扎,在躲闪,我觉得我的身体到处在流血,创口深及骨头,内里浅红的肉已翻卷外露,宛如一朵朵盛开的娇艳玫瑰。

我不禁猛然大叫:“算了,你们别一袋袋过秤了,用手掂一掂估估分量就行了!”4个小伙儿彼此对望几眼,嘴角不约而同地飞起了狡點、讨好和意外的笑意。我知道我肯定会吃亏,只是不愿再听见钩子的“啪啪”声,我只想尽快结束出卖书籍的过程,结束对我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摧残。

“我把楼道拖干净,你把剩下的书整好!洗个澡,躺一会儿,我待会儿去超市买点东西就回来!”

妻子的话把我拉回现实。妻的温柔,使我忘记了上午我俩的“世界大战”。

妻收拾完从三层到一层的楼道,挎着一个书包,娉娉婷婷地走出了家门。妻是个爱干净的女人,是个干活麻利的女人,是个思维缜密的女人,是个特别有主见的女人,是个说一不二的女人,是个与我敢打世界大战战无不胜胜而不骄持续作战永远指挥正确永远胜利的女人。她不仅像猫有9条命,而且还像猫那样安静,我甚至都没发觉她出门前何时淋浴更衣过,房间里有股“飘柔”的芳香。要就像博尔赫斯《南方》中的达尔曼,跨出门去,就成了一个崭新的自己。

那天上午,要对我斩钉截铁地下指示:把该留的留下,对孩子考学没用的,家里盛不下的统统卖掉,就留那一个能锁的大书柜的书!

此后,我马上开始认真挑拣,该卖的码一堆,不该卖的码另一堆。然而,在我看来都不该卖。于是,反反复复,从该卖的那堆再拿到不该卖的这堆,后来,不该卖的这堆反而越来越大,该卖的那堆却越来越小……

“你想想孩子要上大学……这屋里放不下……咱们有钱买大商品房吗?"

“咱可以往床下放啊!你看看这书,还有我写的许多眉批呢!”我不服,与妻争辩。

“你以为你是金圣叹啊?还百年孤独呢!现在好多人,连一天、一夜的孤独都受不了。我看你快成‘局外人’了。再说,你可以上电脑看呀,我这周给你买台电脑!”

“电脑阅读哪有印刷品阅读的质感呀!还有我眉批中的灵感、智慧、思想都找不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妻干脆“唰唰”跨到两堆书中间,从不该卖的那堆书上,“啪啪啪”往该卖的那堆上猛扔。

“你也不用猪脑想想, 这么高的书山,我和儿子上阳台做饭、吃饭都得歪着身子,万一不小心碰倒,把我和儿子砸死……衡量咱家日子的好坏,不在你的书有多少,而在儿子能不能考上大学。”

妻再次提到了她和儿子的生命,提到了房子,提到了儿子上大学,她有的放矢,句句打在我的软肋上。我只有无奈,只有服从,夫复何言!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刻着:我粉碎了一切障碍。而我面临的境遇是:一切障碍粉碎了我。我内心的时钟,与家庭的时钟、外部的时钟截然对立,反差强烈,难于调和。

就这样,因为一本书,几本书,几十本书……我和妻展开了无数次此起彼伏的拉锯战,你放到那堆,我放到这堆,你刚刚放到那堆,我马上拿到这堆……我屡败屡战,百折不挠,气得妻血脉贲张,气极撕书,我愤而夺书……最后竟吵了起来,动开了手,喊出了离婚……夫妻的战争围绕该卖不该卖的书持续升温。末了,妻一字一句地撂下一句话:“我不管你咋着,最后剩下一书柜,否则,离——婚!”随之,不再理我。

此时,我竟然想到了马尔克斯的《礼拜二午睡的时刻》,那是一篇“控制”感很好的短篇小说。“控制”“妥协”“无奈”,多么美好的字眼,它们在生活中、家庭中、工作中的位置,原本这么重要啊!何为文学?在我看来,文学是沉潜,是包容,是总和,是柔软,是灵动。我早期选择了搞文学,我为什么不能“灵动”一些呢?

妥协是生活的核心,生活是妥协的艺术。

接下来,我开始一丝不苟、严肃认真、不厌其烦地按照妻的指令选书。渐渐地,该卖的书一堆两堆三堆越来越多,该留的书三堆两堆一堆越来越少,后来我的一把鼻涕一把泪洒进了该留的书里,一、二、三、四、五……一本又一本地数起来,总共1856本。在清点中,惊喜接踵而至,若干书页中竟清理出一块两块五块十块一毛两毛五毛的零钱。我陡然想起我跟妻刚结婚那几年,有时没钱买饭吃,吃发的白糖克饥,卖啤酒瓶、卖衣服买烧饼吃的岁月,要是当时发现了它们,多好啊! 我意味深长又莫名其妙地狂笑了几声,“嗖”地站起来,伸展双臂,热血直冲脑门儿,豪气干云,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突然之间变成了另外一个男人。

妻从外边回来,开始切猪头肉。这时我的情绪又毫无来由地低沉下来,再一次感觉到四周空空荡荡,少书的干渴和恐惧,刹那间包围了我,我浸润其中,一分一秒逝去的时间长得让我难于忍受。妻切肉的锋利的刀,仿佛在切割我身上的肉,一片片很单薄很均匀很好看的肉片,那是艺术品呀!妻的刀工端的娴熟、漂亮而出色。

居然还有酒,是衡水老白干, 还买了3盒烟,我和妻要喝得猛烈而快捷。“午饭和晚饭儿子都在学校吃,没叫他回来,让他看咱们吵架,看你没出息的穷酸样啊?”妻运筹帷慢,早有安排。不知不觉中,我和妻都喝大了,我们就聊,说起过去买书,说起今天卖书,说起因借书、还书而走到一起,说起早年的穷困、饥饿和打架,说房子,说儿子,说钱,说工作……两个小职员面前竟是一堆又一堆烦心、困难、纠结,真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啊!后来我们都流泪了,就互相用毛巾给对方擦泪(那时买不起纸抽,觉得奢华)。妻抽泣着说:“我也不想卖书呀!我知道你心疼呀!可咱们一点办法也没……我又能怎么办啊?”此时,二层楼下传来孩子嘹亮的歌声和欢快的狗吠。这成了提醒,我们的房子隔音效果不好。于是, 我和妻哭声放低,又互相检讨上午不该吵架,刚住进来就扰民,以后低头不见抬头见,不好做人……

那一夜,儿子回来很晚,独自睡了,累了两三天的我和妻,睡得像死猪一样,一觉天光……

夜色真清凉,只有风在响。

(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文章穿插了大量回忆,将过去和现实交织在一起。 过去,有温柔贤惠的妻,现在,却只有一个逼迫作者卖书并说丈夫是“没出息的穷酸样”的女人, 生活让妻与作者渐行渐远,她已经不能理解自己的丈夫了。

B.“仁立如桩”“失魂落魄”“泪水飞蹿”“恍如梦醒”“颤抖”这些词都形象生动而又贴切地表现出了作者内心深处不愿意卖掉自己珍藏的书籍的感受。

C.“妻切肉的锋利的刀,仿佛在切割我身上的肉,一片很单薄很均匀很好看的肉片,那是艺术品呀”,此处运用了双关,既是说妻的刀工娴熟,也是在感叹我的被卖掉了的书是艺术品。

D.被卖的书籍是一个隐喻,它的能指范围包含了可以与坚硬的生活逻辑和物质世界相对立和抗衡的另一个柔软、自由的内心世界,作者的痛苦正是因为不得不背离“内心世界”的律条而产生。

2.“我想许多年以后,见到锋利闪光的铁钩子,我都会想起那个卖书的下午……”这段回忆很精彩,请结合文本赏析它的作用。

3.有人评价这篇小说“寓抒情于叙事,以轻松写沉重”,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关于中小学教师可否对学生进行适当惩戒,早已成为教育领域讨论的热点。而近日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的亮点就在于,不仅明确赋予了教师教育惩戒权力,还对教育惩戒的实施原则、惩戒措施、禁止情形等做出了具体规定和清晰限定。

对于《意见稿)的出台,不少教师认为,教育部出台的这一征求意见稿更多体现的是对师道的维护。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持反对意见者尤其是一些家长担心,惩戒权有可能会促使一部分本来就不懂管理艺术、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的教师产生依赖心理而滥用这一权力,对师生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诚然,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因为适度的惩戒既是促使孩子更深刻地认知是非对错,也是培养其规则与责任意识的必要手段。但另一方面,倘若教师认为拥有了惩戒权,就能将隐于惩戒背后的所有问题“斩草除根”,不仅是对惩戒权的误读,也必将带来更多问题。教师在没有对学生问题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有深度了解的情况下,在没有与家长和学生进行良好沟通之前,沉甸甸的戒尺,还须慎举。

那么,如何解决教师在惩戒问题上的困惑,同时也能保护学生不受伤害,进一步明晰责权边界?有专家提出,对学生进行惩戒、处分,应建立一个合法、公正的程序。即教师在决定对学生实施较重惩戒之前,要先把学生的违规、不良行为上报给学校相关负责部门,由学校相关负责部门启动对学生行为的调查,包括听取被惩戒学生的辩护,根据调查结果做出惩戒决定,并把情况及时告诉学生和家长。学生和家长可提起申诉,学校相关部门再成立申诉委员会进行调查、举行听证会,根据新的调查结果做出新的决定。对此建议,笔者深为认同。

总之,“戒尺”的回归,折射出的是隐于惩戒之争背后深层次的师生关系问题。“戒尺”的回归,实质上是对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以及亲子之间、家校之间重建良好关系的呼唤。当每个人都有了一把“心中的戒尺”,时时用来量一量自己的一言一行,建立了彼此信任、相互支撑、同心同向的关系,或许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摘自中国教育报《“戒尺”回归是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呼唤》)

材料二:

11月18日,曲周县依庄乡西来村小学六年级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戒尺试点班”启动仪式,仪式上,学生郑重地将一把成尺交到了老师手中。

据了解,这样的“戒尺试点班”在曲周已设立128个,不过今后,戒尺回归课堂将不仅仅局限于这些“试点班”,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将把戒尺还给老师。

11月22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了教育惩戒权。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与教育惩戒权相关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有对受教育者实施奖励或者处分的权利。教师法则规定,教师有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有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

有专家指出,这些法律并没有提及教育惩成这个概念,这使得“能不能惩或学生”成为一个问题,因为找不到合规合理合法的惩或与体罚的界限,致使一些负责任的教师如要“管学生”,就可能“风险自担”。甚至,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惩戒一度被认为是落后的教育方式。

而与教师教育惩戒权日渐丧失相对应的,是家长对孩子关注度、溺爱程度和学生个性的强势提升。

老师不敢管、家长不让管、学生管不得,教育手段失之于软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现象。

对此,有专家指出,惩戒是教育的一部分,适当的惩戒可以帮助学生改正不良行为,让学生对自己的过失有足够的认识,并能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成长。

此次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不仅明确了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还规定根据学生造规违纪行为教师可采取一般惩戒、较重惩戒、严重惩戒等惩戒行为。

作为教育惩戒权的执行主体,惩成规则的制定也免除了老师们因惩或不当引“火”烧身的后顾之忧。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征求意见稿制定的导向是十分积极的,它的出台本身,已经通过话语权的转变,体现了背后教育理念的转换,在重新理顺老师、学生、家长的认识方面是非常正向的。”河北大学教育学院薛国风教授认为。

(摘自河北新闻网《“戒尺”回归,惩戒权如何行使》)

材料三:

在国外,不少国家对于惩戒权有自己的标准。中素平告诉记者,惩成应该分为两方面,关于纪律处分,反哪些纪律会予以开除、记过等等,大多数国家没有太多分歧。各国主要的区别在于教师在教育管理过程中面对的学生违纪,而这也是此次《规定》主要谈到的方面。

兰州市十一中教育集团新区校区学生发展处主任高进儒对此进行了佐证,他谈到美国和英国的经验:“一般的教育惩处,是美国学校实施最多,相对来说也较轻的一种学校惩戒。主要包括:给家长打电话、罚站、不让参加课外活动、罚早到校或晚离校、勒令离开教室10分钟或30分钟、罚星期六来学校读书,这是一种仅次于不能来校上课的惩戒。”而英国规定,老师有权通过身体接触管束不守规矩的学生。“如果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会使用的惩戒方法一般包括:室外立正反思、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学等。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其父母还将面临5000英镑以下的罚款。”

在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新加坡,则保留了“鞭挞”等方式。

(摘自光明网《重拾“戒尺”,能否让教育更完整?》)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出台以来引发争议。争论的焦点在于家长担心教师因此滥用权力,对师生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B.材料主要是从明晰责权边界的角度,积极肯定《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的意义。

C.材料一强调了惩戒体现了教育的完整性,惩戒既是促使孩子更深刻地认知是非对错,也是培养其规则与责任意识的必要手段。

D.关于合法、公正的程序,材料有明确的态度,即教师在决定对学生实施惩戒之前,必须先上报学校相关负责部门,由学校启动对学生行为的调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戒尺”的回归,实质上是对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以及亲子之间、家校之间重建良好关系的呼唤。建立了彼此信任、相互支撑、同心同向的关系,教育问题或许也就迎刃而解了。

B.材料二先以曲周县“戒尺试点班”启动仪式为例,说明戒尺回归课堂的现象,然后从已有法律的漏洞谈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的意义。

C.与材料一不同的是,材料二在教师惩戒行为上更强调的是教师可采取一般惩戒、较重惩戒、严重惩戒等惩戒行为。材料一更强调程序。

D.材料三侧重从国外的经验,强调惩戒权的各国标准。英国、韩国、新加坡的规定中,教师是有权通过身体接触管束不守规矩的学生的。

3.综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的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家发现保存“时间记忆”的脑部细胞

数十年来,神经学科的科学家在理论上推测人类的大脑中有一部分细胞可以在大脑中为我们日常发生的事件打上“时间标签”,这样我们就可以及时回想起过去的事情的发生时间。但是,科学界一直没有找到可以让人信服的证据证明这部分帮助我们记忆事件发生的时间的脑细胞的存在。

最近,麻省理工学院的安·格雷布耶尔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在灵长类动物的大脑中有一类神经元细胞可以将时间信息精确地编译储存。安·格雷布耶尔说:“我们的大脑给所有事情都加上了时间的标签,这样就使得我们回忆事情显得非常简单。我们回忆事情的时候首先通过过滤这些时间标签,然后通过时间标签将相关的事情从记忆中提取出来。”这种准确的时间记忆对于开车或弹钢琴等日常活动以及对于我们回忆往事极为重要。这个发现发表在《美国科学进程》杂志上。这项研究成果可用于帕金森综合征等导致记忆力丧失的疾病的治疗上。

这些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位于脑部前额叶皮层和技状体区域——这些区域同时也是人类大脑掌控学习、运动和思维的重要区域。安·格雷布耶尔表示,尽管这次实验主要是研究称猴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但是脑部的其他区域肯定也存在这些可以储存时间记忆的种经元细胞。

对于这次研究结果的应用,安·格雷布耶尔表示,这次研究的结果可以帮助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康复。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正是由于脑部时间记忆功能受损,在寻找和传输时间记忆时总是比正常人要慢。因此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按照正确的时间规律来完成日常行动。根据这次实验的结果,在为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治疗时,可以通过轻轻拍打等外部刺激帮助患者脑部加速寻找关于时间的记忆,这样患者讲话时会显得更加清楚一些。另外,医生还可以通过神经元修复装置或者神经元修复药物(这些药物中含有神经元细胞所需的多巴胺和轻色胺等)来帮助帕金森综合征患者恢复。

下一步,安·格雷布耶尔将集中研究脑部是怎样制造这些含有“时间记忆标签”的神经元细胞的,并研究这些时间记忆细胞是如何控制人们的行为和学习活动的。为什么脑部在不同环境下对时间的感受会不相同?安·格雷布耶尔说:“我们有时候会感觉时间过得很快,有时候却感觉时间过得很慢,所有这些都将可以用带有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来解释说明原因所在。”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神经生物学教授彼得。施特瑞克对这次实验结果给予高度评价,施特瑞克认为这次实验结果是对脑部如何记录和表述时间概念的一次全新阐释。施特瑞克说:“对于光线、声音、触觉、冷热感知、嗅觉等,我们人体有特定的感觉接收器,但是对于时间我们并没有特定的感觉接收器,对于时间的感知和储存是由大脑自己形成并运行的。”

1.对安·格雷布耶尔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的“研究”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的一些神经元细胞具有时间记忆功能,这有助于我们对某些技能性的日常活动以及往事进行回忆。

B.实验研究成果给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带来了福音,对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C.试验证明,在脑部前额叶皮层、纹状体区域甚至脑部的其他区域,都存在储存时间记忆的神经元细胞。

D.实验只是研究证明了时间记忆细胞的存在,并没有研究它的形成机制。

2.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A.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由于寻找和传输时间记忆时总是比正常人慢,所以他们不具有正常人按照正确的时间规律来完成日常行动的能力。

B.关于时间记忆细胞,科学家们早在几年前就在理论上提出了它的存在,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可以让人信服的证据,直到安.格雷布耶尔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的“研究”出现。

C.安·格雷布耶尔提出,有别于我们在视听嗅触等感觉上存在特定的接收器,对时间快慢的感知,与我们大脑的神经元细胞密切相关。

D.安·格雷布耶尔教授得到了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施特瑞克认为这次实验结果是对脑部如何记录和表述形策时间概念的一次全新阐释。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准确的时间记忆对于人类的生活极为重要,记忆力缺失的人已经不能够再弹钢琴、拉小提琴。

B.作为掌控学习、运动和思维的主要区域,脑部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不止人有,猕猴也有。

C.在我们的记忆中,某些事情印象会特别深刻,那是因为我们的神经元细胞在当时多而活跃。

D.安·格雷布耶尔教授和他的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不仅对帕金森综合征的治疗提供了帮助,在对其他导致记忆力丧失的疾病的治疗上,也同样能起到作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迈不过的坎。当新冠病毒疫情来临时,白衣天使们不畏艰险,逆风而行;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公安交警不辞辛苦,奋战前线;社区物业人员守土有责,毫无怨言;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守护群众安全;爱心人士捐款捐物,世界各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学校师生网络教学,生产服务一线员工坚守岗位,守望相助……各行各业携手同行,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当代国人的“硬核”担当。

也有人刷流量、蹭疫情,盲目传谣,哄抢物资,甚至谩骂工作人员、袭击干警。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1)从材料中任选一个对象,以“抗疫路上,为你而歌”为标题,给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硬核”担当的国人写一封慰问信。

(2)为开学“科学道德素养与战胜灾难”的主题班会写一篇发言稿。

(3)生命因独特弥足珍贵。反思疫情爆发、抗疫过程,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给世界疫情发展严重的国家写一封建议书,落款为“来自中国的一名考生”。

(4)“山河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日本援赠的物资与标语典雅而温暖。生于非典,考于肺炎的你,在这个特殊的春节,一定有不少温情的故事,请写一篇文章,讲述抗疫故事,要求以记叙文为主。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几句话,提取关键信息,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定义。要求:不超过40个字。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 2019年12月开始在武汉市发生的由新型冠状病毒侵入人体引起的病毒性肺炎。

(2)武汉市开展流感及相关疾病监测,发现病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胸片呈双肺浸润性病灶。

(3)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4)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被感染,其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似乎更容易被感染。

(5)根据目前的资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肯定人传人。

 

请根据下面的情境和图示完成题目。

(1)请给①②处横线上补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③④两处用词不准确,请予以改正。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美是什么?从字源学看,根据《说文解字》:羊大则美,认为羊长得很肥大就“美”。这说明,美与感性存在,满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好吃)有直接关系。

另种看法是羊人为美。从原始艺术、图腾舞蹈的材料看,人带着羊头跳舞才是“美”字的起源,“美”字与“舞”字与“巫”字,最早是同一个字。这说明,“美”与原始的巫术礼仪活动有关,有某种社会含义在内。

如果把“羊大则美”和“羊人为美”统一起来,就可看出:一方面“美”是物质的感性存在,与人的感性需要、享受、感官直接相关;另方面“美”又有社会的意义和内容,与人的群体和理性相连。(    )

在日常生活中,“美”字更多是用来指使你产生审美愉快的事物、对象。由于中国传统经常把一切能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都叫“美”,使“美”这个词泛化了。它并不能完全等于英文的“beauty”,而经常可以等同于一切肯定性的审美对象。就是说,把凡是能够使人得到审美愉快的欣赏对象就都叫“美。”

1.下列句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这说明,美与感性存在,满足人的感性需要和享受(好吃)有直接关系。

B.就是说,把凡是能够使人得到审美愉快的欣赏对象就都叫“美。”

C.一方面“美”是物质的感性存在,与人的感性需要、享受、感官直接相关;另方面“美”又有社会的意义和内容,与人的群体和理性相连。

D.在日常生活中,“美”字更多是用来指使你产生审美愉快的事物、对象。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A.由于中国传统经常把一切能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都叫“美”,使“美”这个词同化了。

B.中国传统把一切能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经常都叫“美”, 使“美”这个词泛化了。

C.由于中国传统经常把一切能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都叫“美”,“美”这个词被泛化了。

D.中国传统经常把一切能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都叫“美”,使“美”这个词同化了。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种对“美”字来源的解释有个共同趋向,都说明美的存在,离不开人的存在。

B.说明美的存在,离不开人的存在,从两种对“美”字来源的解释就可以看出。

C.这两种对“美”字来源的解释有个共同趋向,都说明人的存在,离不开美的存在。

D.说明人的存在,离不开美的存在,从两种对“美”字来源的解释就可以看出。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13/35971) 首页 上一页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