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外文言文,翻译两个划线句子。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宠。一日,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否?” 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欲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后闻,止巢于官道陇树之末。凡吴商驱车入秦者,鸣于巢外曰:“客还见我段二郎安否?若见时,为我道‘鹉哥甚忆二郎’。” (1) 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2)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
|
|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游褒禅山记》 1.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B.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C.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点 D.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情享受。 2.下列句中加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D.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3.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于是余有叹焉 B.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C.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 火尚足以明也
|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不过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产生革命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地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因报》(1842年),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别的什么也没有做,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可以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恩格斯写于1883年 1.“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选出对“形成的空白”的正确理解 A. 马克思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太重要了,对他的逝世,人们心理上一时很难接受。 B. 马克思的影响是极大的,人们不久就会发现世界上失去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C. 马克思主义正日臻完善,由于马克思逝世,将使革命理论的研究出现一段空白。 D. 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极大,他逝世的损失无法弥补,他的位置无人可以替代。 2.全文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中心论点是( ) A. 马克思逝世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 B. 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 C. 马克思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 D. 马克思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伟大影响。 3.“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对这段话的感情色彩理解正确的项是 A. 这段文字表达了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沉痛悼念之情。 B. “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就出了意外,失去了最伟大的导师和亲密的战友,有痛惜之情,但主要是作者自己深深的自责。 C. 这段文字可看出恩格斯沉痛之中又有敬重、痛惜、宽慰之情,感情细腻而又复杂。 D. 作者受情境所限,以“停止思想”和“永远地睡着了”代替“逝世”,以“两点三刻”“还不到两分钟”渲染内心的伤感和遗憾,虽悲痛而不失自持。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母 亲 陈玉兰 母亲与父亲一次面也没有见过,就被姥爷五花大绑押进了父亲的家门。当时年方二八的母亲是村里出了名的俊女,已有了心上人,是同村的“放牛娃”。母亲宁死不同意这门亲事。姥爷是专制的老古板,对于母亲的反抗,实行了“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方式逼母亲就范。也许实属无奈,因父亲答应给姥爷五块大洋,姥爷急着给舅舅娶媳妇。 父亲与母亲实在不般配,母亲高挑的个头,走路时背挺得直直的,如她的人品一样端正。父亲与母亲一个属相,是整整大一轮的那个属相,也就是说父亲长母亲12岁。父亲年龄大些尚可,可身高偏偏与母亲不成比例,比母亲矮半头。父亲与母亲走在一起,像一个小屁孩儿跟在大人身后屁颠屁颠地跑着。 母亲整天挂嘴边的只一句话: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每当说这句话时,母亲都会用手指着父亲的鼻尖,咬牙切齿地发恨,好像要把父亲撕巴撕巴炖着吃了才解气。这时,父亲并不焦恼,像一只做了错事的小狗,蔫头耷脑龟缩身子,知趣地躲一边面壁反省去了。 母亲这句话在说了两年多的时候,有了第一个孩子,而且是儿子。父亲的欢喜自不必说,一拍屁股转了三圈,咦,我当爹了。当把屁股拍疼了才想起给母亲沏碗红糖水喝。父亲一下给母亲煮了五十个鸡蛋,一个一个给母亲剥了,白嫩光滑颤动着,拼一小块放到嘴边吹吹,送到躺在床上满身疲惫、满脸淌汗的母亲嘴边说:张嘴,吃吧,补补身子。 母亲倒高兴不起来,只皱着眉头唉声叹气。因那年《小二黑结婚》演得正浓,母亲的“放牛娃”在她被逼嫁时,一气之下跑出去当了八路军。当上排长的他风风光光回来找母亲。 母亲流着泪端详着自己的儿子,还不到百天,躺在床上,踢蹬着小手小脚,瞅着母亲咧嘴笑得甜甜的。排长摸摸他的下巴,他竟然“咯咯”地笑出声来。母亲明白把儿子抱走会要了父亲的命。把儿子留下,会要了儿子的命。母亲抽泣着对排长说:“我不能用两条人命换我的幸福。”与排长依依惜别。 那晚,母亲与父亲无缘无故大吵大闹,搅得地动天惊,寻死觅活地折腾。父亲莫名其妙不知所云,只蹲在炕沿低头抽闷烟。父亲听见母亲翻来覆去就那一句话:我前世欠你的,老天惩罚我来还你的债,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当然,母亲用手指着父亲鼻尖数落这个动作是少不了的。 母亲嘴里唠叨着这句话,给父亲生了五个孩子,而且一茬儿是儿子。困难时期,父亲拉煤车,即把煤厂的煤渣给人送到家里。家里五只虎嗷嗷待哺,靠父亲一个人养活,父亲早早累弯了腰。母亲从来不吃干的只喝稀粥。母亲每天给五只虎两顿饭,山药面、高粱面、荞麦面掺和着改着花样做着吃,逢年过节,才用玉米面改善生活,白面全部给了父亲吃。 母亲养了五只下蛋的老母鸡,每天必定给父亲煮五个鸡蛋。母亲一边给父亲剥鸡蛋皮,一边数落:“吃饱了,身子骨才结实,才有劲儿拉车,一家子人靠你养活呢。唉,我怎么跟了你,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每当这时,父亲就会咧嘴憨笑,仿佛母亲夸他一般。 每年的麦收时节,母亲便趁着夜黑偷偷到城外的农村检麦穗,回来用碾子碾成白面,给父亲烙白面饼。烙饼卷鸡蛋,是父亲最爱吃的。五个孩子馋得直流哈喇子,吵着向母亲要。可母亲只能让他们享受用白面皮裹了山药面烙的两面饼,鸡蛋也是掺了许多葱花摊成的。 今年春节,母亲感觉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竟晕倒了。当母亲醒来,发觉自己躺在医院的床上,父亲坐在床边的陪床椅上,正紧张地攥住她的手难过得发抖。 太阳暖暖地正向天边垂落,父亲的脸像涂了油彩映得红润光鲜。母亲这才发现父亲已是九十岁的高龄了,眼睛便湿润起来,轻声问父亲:你说如果有来生,咱俩还能做夫妻吗? 父亲愣愣地反应了半天,才展开满脸的核桃纹,神秘笑笑:不一定喽,如果下辈子我托生个有钱人,就去找你,让你好好地跟我享清福。如果还是这么穷,我就帮你找一个有钱的人家。我呢,就在你家附近,远远地看着你,只要你过得好,我就放心了。 母亲不解地问:“你在我家附近干什么?” 父亲认真地说:“不干什么,就……就是想当那个排长。” 母亲一下子愣住了,眼前这个男人,明明知道自己心中只依恋着那位排长,却默默爱了自己一生。眼泪如泉般汩汩涌出,母亲说:咱俩来生还做夫妻,好吗? 母亲第一次让父亲把她紧紧楼在怀里。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母亲是村里出了名的俊女,因父亲的五块大洋,被姥爷五花大绑押进了父亲的家门,反映出母亲的软弱和姥爷的无情。 B. “母亲高挑的个头,走路时背挺得直直的,如她的人品一样端正”一句正面描写母亲的出众,为后文写母亲心中委屈进而反抗做了铺垫。 C. 排长回来找母亲,母亲本可以一走了之,但为了丈夫、为了儿子,最终决定留下,隐忍度日,这显示出母亲的伟大。 D. 文章的结尾处通过母亲的心理“明明知道自己心中只依恋着那位排长,却默默爱了自己一生”,突出父亲高大形象的同时,也道出了父亲心中多年的委屈。 E. 小说中多处使用口语化的语言,如“牛不喝水强按头”“五个孩子馋得直流哈喇子”等,与人物身份相符,也反映出当时的农村落后的面貌。 2.小说中的父亲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画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三次写母亲说“你毁了我一辈子,我要跟你离婚”,母亲每次说这句话的心情都不同。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共享发展,首先要发展。发展是前提,没有发展,共享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这种发展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而是富有质量的发展。简而言之,没有“有质发展”就不会有共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了30年,经济进入新常态之后仍然保持了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快、变化大,在世界经济领域独树一帜、蔚为壮观。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却在“蛋糕”的公平公正分配、改革成果的共建共享方面出观了一些偏差和缺失。因此,如何在确保“蛋糕”持续做大的同时分好“蛋糕”,着力化解分配领域的不公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以及社会阶层差距,已迫在眉睫。。 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提升经济发展和运行的质量,确保发展惠及不同阶层、区域和城乡居民,着力解决发展方式粗放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方面,要确保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确保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十年间翻一番;另一方面,要把发展质量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确保发展的公平性、普惠性和平衡性。通过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文化制度和生态文明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不断拓宽发展思路,不断优化制度安排,通过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确保所有群体、阶层和区域都能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共享发展,既要保持经济发展的中高速,又要注重发展的结构、动力、效益和协调等质量指标,还要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能毕其功于一时、一地、一役。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向更高阶形态迈进,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脱节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地区或城市之所以缺乏发展动力,一方面是受高污染、高能耗、高投入等非持续性发展方式的制约,另一方面是由于单纯地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过多地把注意力放在经济增长上,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建设,从而偏离了发展的终极目标、终极价值。 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在切实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着力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切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告别过于重视GDP的单向度发展观,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一方面,要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社会建设,像重视经济结构调整一样重视社会结构调整。坚持民生优先,把民生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相协调,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发展中有所得、有所获、有所感。另一方面,重视发展中的环境保护,坚决不要“带血”的GDP,不要有污染的GDP,坚持生态为先,把环境保护、环境治理与环境优化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确保既有经济增长又有碧水蓝天。唯有如如此,发展才会有效,才能共享。 (摘编自周小毛、何绍辉《把握共享发展要义的三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或中高速的增长都是富有质量的发展,在世界经济领域独树―帜。 B. 当前,不仅要保持中国经济持续髙速增长,还要做好社会财富的公平公正分配,这样就能快速缩小城乡等三大差距。 C. 因为缺乏发展动力,一些地区或城市陷入高污染、髙能耗、高投入的发展模式、偏离了发展的终极目标、终极价值^ D. 不能只重视经济建设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不重视社会建设和社会结构的调整,两个方面都重视才有利于共享发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围绕着“共享发展”这一话题,从发展的质盘、发展中的分配、发展的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B. 文章在第一段中把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比喻成“蛋糕”,将经济发展中的分配问题分析得浅显易懂。 C. 文章在论证中几次提到我国经济持续高速或中髙速增长,彰显了我国共享发展中发展速度至上的立场。 D. 文章第三段在论述一些地区或城市缺乏发展动力的原因时,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文章条理十分清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共享与发展密切相关,只有经济持续发展,共享社会资源才有可能;同样共享问题不解决好,也会影响发展。 B. 共享发展要坚诗以发展质量为核心,其发展质量指标具体体现在发展的结构、动力、效益和协调等方面。 C. 解决了发展方式粗放、经济结构失衡、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脱节等问题,经济就能更好地跨入更高阶形态。 D. 只有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不以牺牲环境、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才是“有质发展”,才能共享。
|
|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百米决赛开始了,我们班的李强一马当先冲在了前面,顿时,同学们沸反盈天,好不激动。 B. 这几个人一坐到一块就谈吃谈穿,真是百无聊赖。 C.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少不更事的小丽呆坐在那里,大脑一片空白。 D. 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篇幅较长,真是长篇大论。
|
|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________之后,即可付诸实施。 ②台湾名导李安耗巨资拍摄的电影《色·戒》竞然________鼓吹冷酷汉奸的人性亲情,真叫人难以接受。 ③这家医药公司________世界医药行业之首,是因为有三项产品连续获得国际金奖。 A. 审订 大肆 跻身 B. 审订 大事 跃居 C. 审定 大肆 跻身 D. 审定 大事 跻身
|
|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 反观这些年来的文艺批评,当然也有黄钟大吕、启人心智的绕梁之音,但瓦釜雷鸣、混淆视听的刺耳杂音,却时常摇唇鼓舌、招摇过市。 ,把销量、收视率、点击数、票房收入作为唯一依据,分辨和判断作品的高下优劣。 A. 一些文艺评论把思想性、艺术性等重要评判标准抛到脑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B. 一些文艺评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把思想性、艺术性等重要评判标准抛到脑后 C.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的一些文艺评论,把思想性、艺术性等重要评判标准抛到脑后 D.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把思想性、艺术性等重要评判标准抛到脑后的一些文艺评论
|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最有意思的是大家正巧都是一个师傅带出来的,作秀的水平全是半斤八两。 B. 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那首《诸葛亮》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C. 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厚非、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D. 父亲平时不苟言笑,对我十分严厉,但却有一颗温柔的心,真可谓是外强中干。
|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角jué 角斗 角色 群雄角逐 宫商角徵羽 B. 量liàng 量具 胆量 量入为出 量体裁衣 C. 着zhuó 着笔 着眼 当心着凉 着装完毕 D. 劲jìng 用劲 劲敌 鼓足干劲 疾风劲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