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斧斤以时入山林 ②申之以孝悌之义 ③何异于刺人而杀之④斯天下之民至焉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2.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 黎民不饥不寒。 D.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填然鼓之 A.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B.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 弃甲曳兵而走 6.7.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 孟子用“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 孟子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兵”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 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
|
你认为《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一段文字的议论中心是( ) A. 学习全在积累,细水长流,才能得到逐步提高。 B. 只有持之以恒,不断积累,用心专一,才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 C. 慢工出细活,学习上应提倡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的精神。 D. 逆境才能成才。
|
|
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不拘于时,学于余 D. 圣人无常师
|
|
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 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 B. 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 C. 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 D. 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
|
|
跟“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未之有也 C.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 学不可以已
|
|
下列各项加点词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B. 天下云集响应 C. 古之学者必有师 D. 铸以为金人十二
|
|
下列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君子生非异也 B. 赢粮而景从 C. 或师焉,或不焉 D.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
下列各组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 A.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圣人之所以为圣 B. (1)金就砺则利 (2)轲自知事不就 C. (1)非及向时之士也 (2)凄凄不似向前声 D. (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2)而青于蓝
|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 囊括四海之意
|
|
下面各组解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度长絜大(衡量) 追亡逐北(死亡) B.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善假于物也(借助) C. 数罟不入洿池(几,几个 ) 闻者彰(清楚) D.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查) 隳名城(毁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