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鲁枢元

“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卢俊(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

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

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

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

                      (摘自鲁枢元教授在台湾淡江大学的讲演,原文有删节)

1.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牢笼”是指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

B. 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

C. 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

D. 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

2.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

A.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B.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

C. 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却并不是真正的进步。

D. 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 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B. 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

C. 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

D. 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鲁迅曾说: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一种关联?你自己与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是以什么方式相关联的?试结合上述问题,以《无尽的远方,与无数的人们》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取譬适当,杜绝虚假;2行文畅达,说理明晰;3感情真挚,戒用套话;4字数要求800字左右。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感恩教育并不是让人痛哭流涕,也不是让人下跪。中国传统文化为父母洗脚、下跪等做法已经很难被年轻人接受,其背后最根本的是,人是独立的: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是为父母而生。当然,________,即相互不是为了彼此活着。我认为这样是对人的发展最有利的,否则中国传统的忠孝观念________。我们培养的其实________,而是独立、尊重父母、尊重父母劳动、有责任感的孩子。这种责任的能力是从小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点地培养的,而不是通过感恩教育、通过一两场感恩讲座就能解决的,所以更多需要反思的是父母,不是孩子。

 

下面是某省2014年高考语文学科情况统计表。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号

I卷(选择题。包括语言基础、社科文、文言文)

II卷(主观题。包括文言翻译、断句、古诗鉴赏、名句默写)

作文

全卷

满分

32

58

60

150

理科得分率

3556

6762

7610

6417

文科得分率

3187

6572

7393

6178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写出两条结论。(不能出现具体的数字)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国家公祭日的设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__________,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

是为了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

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

是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

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A②③①⑥⑤④      B④⑥①⑤③②    C②⑥④①⑤③       D①③②⑤④⑥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被誉为工业设计界的诺贝尔奖的金圆规奖于2015年首次迈向国际,对于一位工业设计师而言,拿到金圆规奖是其设计生涯的最高奖项。

B.对那场战争、对那段历史能否始终保持正确的认识,是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关键所在,也是中日经贸关系良好发展的重要条件。

C.法律专家认为,海淘虽然属于买卖双方私事,但跨境消费的特殊性决定了消费者仅凭个人之力难以有效维权,需要政府和监管部门出面予以法律支持和保护。

D抢红包已成为今年春节的新现象,亲朋好友以这种最新的方式互赠红包,其真正价值在于它所承载的美好希望,年味则在这种愿景的催化下愈发浓郁。

 

下列语段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             的星空,还是            的灰尘,都是大自然            的艺术品,展示出了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A. 捉襟见肘   变幻莫测   不足为奇   精巧绝伦

B. 相形见绌   变幻莫测   不值一提   精巧绝伦

C. 相形见绌   讳莫如深   不足为奇   巧夺天工

D. 捉襟见肘   讳莫如深   不值一提   巧夺天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铁圈   (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做的。

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

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心想:这种玩意没有意思。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

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地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朝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铁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要捡?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于它像那个小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铁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出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慰,使那个经常出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变得更加真实了。

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铁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木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觉得自己仿佛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铁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地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荫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善良、勤劳而不安于现状,胆怯、谨慎而乐于遐想并付诸实践,衰老、孱弱而浑身充满朝气的具有矛盾意义的典型形象。

B.看到孩子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也有联想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

C.写老人去滚铁圈,三次描写环境,有力地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欣喜之情;同时与上文的环境描写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D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中的两个同样表达作用不同。第一个突出生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愿望的强烈,为下文作铺垫。

 

E.小说结尾一段富有深意。首先是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亲情温暖的渴望,其次是表现了下层劳动者对和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憧憬,最后是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

2)小说中多次描写老人的笑容来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分别分析画线句。

3)文中在写老人做白日梦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4)作者用铁圈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请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三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陈述你的观点并作简要分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2) 杜甫登高中情景交融、意境开阔,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3)荀子《劝学》中                             ,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劝学》)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宿渔家

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晁端友的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分析。

2.两首诗同为旅途所见所感,诗人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6157/35971) 首页 上一页 16152 16153 16154 16155 16156 16157 16158 16159 16160 16161 16162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