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寒 食① 孟云卿②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①寒食:为纪念春秋时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做寒食节。②孟云卿:字升之,平昌(商河县西北)人,约生于725年。天宝年间赴长安应试未第后,曾流寓荆州一带,于寒食节写下此诗。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吾粲字孔休,吴郡乌程人也。吴录曰:粲生数岁,孤城妪见之,谓其母曰:“是儿有卿相之骨。”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迁为长史,治有名迹。虽起孤微,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孙权为车骑将军,召为主簿,出为山阴令,还为参军校尉。 黄武元年,与吕范、贺齐等俱以舟师拒魏将曹休于洞口。值天大风,诸船绠绁①断绝,漂没著岸,为魏军所获,或覆没沉溺。其大船尚存者,水中生人皆攀缘号呼,他吏士恐船倾没,皆以戈矛撞击不受。粲与黄渊独令船人以承取之,左右以为船重必败。粲曰:“船败,当俱死耳!人穷,奈何弃之?”粲、渊所活者百余人。 还,迁会稽太守,召处士谢谭为功曹,谭以疾不诣,粲教曰:“夫应龙以屈伸为神,凤皇以嘉鸣为贵,何必隐形于天外,潜鳞于重渊者哉?”后数往请,谭卒欣然与谋。粲募合人众,拜昭义中郎将,与吕岱讨平山越,入为屯骑校尉、少府,迁太子太傅。 赤乌中,遭二宫之变,孙权欲废太子孙和,而立鲁王孙霸,朝中官员各执一方。粲抗言执正,明嫡庶之分,违忤孙权,欲使鲁王霸出驻夏口,遣霸之党人杨竺不得令在都邑。又数以消息语陆逊,逊时驻武昌,连表谏争。由此为霸、竺等所谮害,下狱诛。寿评曰:吾粲遭罹屯蹇,以正丧身,悲夫! (选自《三国志·吴书·吾粲传》,有删改) 【注】①绠绁(gěng xiè):绳索。 A.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 B.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 C.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 D.孙河为县长/粲为小吏/河深奇之/河后为将军/得自选长吏/表粲为曲阿丞/ A.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升迁。 如《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B.处士,又名“隐士”,唐代习惯称为“高士”,古时候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男子隐居不出仕,讨厌官场的污浊,这是德行很高的人方能做得出的选择。 C.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D.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表示年份)。“赤乌”是三国时期东吴君主孙权的第四个年号,共计14年。 A.吾粲幼时就表现不凡,后来被孙河将军赏识,奏请朝廷任命,从而走上仕途。 B.吾粲任职后,治理有方,名声政绩毫不逊于同道,后来不断得到任用。 C.在会稽太守任上,吾粲能够礼贤下士,“三顾茅庐”,最终请出了隐士谢谭。 D.在宫廷斗争中,吾粲“抗言执正”,因正直而丧身,陈寿认为这是可悲的。 ⑴粲生数岁,孤城妪见之,谓其母曰:“是儿有卿相之骨。” ⑵粲曰:“船败,当俱死耳!人穷,奈何弃之?”粲、渊所活者百余人。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拒绝浅薄需要“阅后即焚” 熊 建 ⑴“阅后即焚”(Snapchat)是一款在国外很火的互联网应用软件,最主要的特点是,用户拍了照片发送给好友后,这些照片会根据用户预先设定的时间,比如7秒,时间一到自动销毁。 ⑵有分析认为,其受到热捧是因为在分享私密信息方面的创新。但更重要的是,它在展示好玩有趣的同时也在提醒我们,在互联网时代,面对海量的信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别再深陷无聊浅薄的信息碎片中,要善于扬弃,该学习的学习,该忽略的忽略,分清主次轻重,适时“阅后即焚”,这样才能“出网络而不染”,提升自己。 ⑶今天这个歌手离婚了、明天那个富豪娶新欢了、郭美美又炫富了、干露露又暴露了……得益于互联网的分享,看看我们的文化供给市场,多么的炫彩斑斓,穷尽一生也阅不尽这人世繁华。但如果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其中,无异于老鼠掉进米缸,看似进入极乐世界,其实不过是一场太虚幻境,醒来也已误了百年身。 ⑷人的文化需求总是参差不齐,而在市场经济的操布下,满足需求是题中应有之义,那么,低俗的需求也常会有充足的供给。 ⑸具体来说,现在是大数据的时代,文化传播、知识获取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但是,海量的信息,意味着泥沙俱下,如果不加甄别,就等于没用。超链接的广泛运用,让人们很多时候的网上冲浪,变成等待戈多,出发了很远,却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⑹这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我们学习的能动性在丧失。智能设备的普及不等于接受水平的提升。 ⑺老子提醒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丰富的物质、精神产品供给体现了人类的进步,但一味追求享受,让老子说,给个人带来的后果就是眼瞎、耳聋、口味败、心发疯、做坏事。 ⑻而快速、海量传播造成的更为深远的社会危害已经露头——思想泡沫逐渐泛滥。你看吧,华而不实的文章、哗众取宠的论断、盲人摸象的描述、口水横飞的骂战……各种“主义”、“思想”、“理论”、“观点”满天飞。这些思想泡沫看似深刻,实则浅薄,扼杀了新思想的产生,凝为一股盘桓在思想市场的雾霾。 ⑼是思想成就了人的伟大。因此,如何打造一个原创思想的培养皿,关系到人文传统的延续和国民精神的构建。否则,迷失在数据的大潮,个人将失去学习的方向,而我们的文化生活也将失去思想的厚度,社会风气会被浮躁笼罩。必须明确,一地鸡毛堆不起文化强国,软实力得有“硬通货”撑腰。 ⑽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庞杂信息持扬弃态度的“阅后即焚”,无异于灵吉菩萨的定风丹,能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飓风中,保持清醒、敏锐的头脑。 ⑾其实,把视野放宽就会发现,中国的发展思路正走向“阅后即焚”:摈弃过去一味追求高大全的经济规模,转而追求质量效益的提升。把视野放长就能看到,我们的前辈也曾“阅后即焚”。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庄子发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之叹。所以,先贤创建了目录之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提纲挈领,执简驭繁。 ⑿总之,给文化市场来一场治污行为,让思想市场“质本洁来还洁去”,必须拒绝信息大潮带来的浅薄,而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具备“阅后即焚”的勇气和能力。 A.文化供给市场空前繁荣,海量的信息炫彩斑斓,人们穷其一生也阅不尽这人世繁华。 B.超链接的广泛运用,让人们头晕目眩,网上冲浪变成盲目等待,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C.迷失在数据的大潮,个人将失去学习的方向,学习的能动性也会日渐丧失。 D.思想泡沫逐渐泛滥,看似深刻实则浅薄,长此以往,将扼杀新思想的产生,使我们的文化生活失去思想厚度。 A.在市场经济时代,人们的各种文化需求都会得到充足的供给,面对泥沙俱下的海量信息,“阅后即焚”软件便应运而生。 B.在大数据的时代,文化传播、知识获取越来越依赖互联网,个性化学习、碎片化知识将取代纸质阅读和学校教育。 C.要想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飓风中,保持清醒敏锐的头脑,努力提升自己,就必须对庞杂信息持扬弃态度,即“阅后即焚”。 D.拒绝信息大潮带来的浅薄,有利于净化文化市场,廓清思想雾霾,延续人文传统,构建国民精神。 A.古圣先贤创建目录之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提纲挈领,执简驭繁,是对浩瀚知识的扬弃行为。 B.我国正在摈弃过去一味追求高大全的经济规模,转而追求质量效益的提升,这是中国发展思路上“阅后即焚”的表现。 C.老子认为,丰富的物质、精神产品供给体现了人类的进步,但一味追求享受,则会过犹不及,玩物丧志。 D.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阅后即焚”的勇气和能力,才能不再深陷无聊浅薄的信息碎片之中,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生活。
|
|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抄写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要求清楚、工整、美观。(6分)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
|
《新周刊》2012年第一期策划了一个专题“做点无用的事”,号召人们做一些与升官、发财、成功、成名无关的事,并认为这是解决这个社会急躁、冷漠等问题的一剂良方。那么,是否应该做点无用的事?请以此为辩题,用简洁的文字为正方(应该做点无用的事)或反方(不应该作无用的事),拟写一段辩论词。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100字左右。(6分)
|
|
仿照画线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构成排比句,耍求续写的句子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 (4分) 沉默是一种境界:在别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时,默默地读一本心爱的书,让清新的文字在脑海间低吟;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摹写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的句子是: , 。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士禛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篾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诧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有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及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圣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固耽内典①,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赋诗。未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燕台襥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操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启壬戌,卒廉熙壬申,年七十二。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注】①内典:佛经。 A.务毛挚搏击有名高 务:追求 B.先生固耽内典 耽:沉迷 C.子孙不肖而居厚实 居:积储 D.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亟:急切 A.皙次其别号也 吾其还也 B.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C.予辈皆为赋诗 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D.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A.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B.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C.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D.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A.诸生:明、清两代称考取秀才入学的生员为诸生。 B.乡试:明清两代在省城举行每年一次的考试,考中的称举人。 C.进士:明清时称殿试考取的人,前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 D.世祖章皇帝:“世祖”是皇帝的庙号,“章”是谥号。 A.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B.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C.梁煕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去官职,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 D.梁煕深研佛典,志愿清雅。他博览佛经,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 (1)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5分) (2)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5分)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两汉经学 经学的真正确立是在汉武帝时代。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收博士弟子五十人。其后博士弟子屡经增加,东汉时多达三万人。五经博士及其弟子以五经为研习对象,这就形成了经学。所谓经学,是指专门研究儒家经典的学问。从中国文化史看,经学出现的前提是汉王朝运用国家力量将民间流传的文化经典宣布为国家经典,并设立博士制度予以专门研究,于是,五经成为国家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的根据。从国家制度层面保证儒家经典的传习,确立了儒家经典在中华文化经典中的主流地位,客观上也确立了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儒学作为汉代主流思想,是与中央集权的统一相适应的。儒家主张的五伦、五常作为社会伦理道德,也因儒家的主流地位而得以明确确立。 两汉经学分为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秦始皇焚书,造成文化典籍的浩劫,五经借助儒生记忆而保存下来。用汉代流行的隶书书写的经书文本,被称为今文经。汉景帝以后,陆续在孔府旧宅壁等处发现的与五经有关的用战国字体书写的文本,被称为古文经。古文经与今文经不仅书写字体不同,而且同一部经典的篇章多寡也或有差别,如孔府旧宅壁中发现的《尚书》就比汉初伏生所传《尚书》多16篇。此外,还发现了一些其他古文经典,如《周官》《左传》等。因汉武帝及其后所立五经博士皆为今文经博士,西汉末刘歆便要求把古文经也立于学官,但遭到今文经学家的阻挠,一时没有实现,于是引起今古文经学家之间的一场大争论。西汉时期,今文经学是经学主流。今文经学通经以致用,注重思想的阐发,强调经书的历史借鉴意义,但弊病是与谶纬结合而流于神秘。古文经学在东汉发展昌盛,注重文字训诂和对典章名物的解释,突出还原历史和文化传承,学术贡献良多,弊病是流于繁琐的文献考证而脱离思想和生活。东汉章帝时的《白虎通义》主张今文经学,强调经学大义与社会价值,借以维护主流思想,带有一定的理论总结性。东汉末古文经学家郑玄融合今古文经学,遍注群经,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今古文经学的分歧和论争促进了经学的发展,它们所代表的两种学术精神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对后来的中国学术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A.汉武帝接受“独尊儒术”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以五经为研习对象,标志经学的真正确立。 B.汉朝五经博士制度的建立,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和经学在中国学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C.今古文经学的学术精神和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后世中国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今文经、古文经在研究内容、方法都有不同,但主要区别在于它们书写经书的文字形态不同。 A.西汉时期儒家经典成为国家经典,儒学成为汉代主流思想,这是中央集权统一的的保证。 B.儒家思想作为汉代主流思想的地位确立以后,儒家主张的五伦与五常也明确确立为社会伦理道德。 C.古文经学按字义解释经文,力求弄清经文的本义,训诂较简明,不凭空臆造,迷信成分较少。 D.许慎虽然是古文经派大师,但他以一种开放的学术态度,对古今文经融合做出了贡献。 A.国家高度重视以及有效的制度保障,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B.西汉儒生凭借口耳相传,把五经书写下来形成今文经,今文经的研究成为西汉经学主流。 C.古文经学一直未能立于学官,但凭借民间研究力量的不断努力,在东汉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D.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分歧与论争,客观上促进了两派的相互了解,推动了经学的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