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4分)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 , , , 。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①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 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 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
|
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要求: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4分) 【例1】墨: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例2】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 (1)尘 (2)舒
|
|
课内文言语段阅读(17分)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己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节选自《庄子·养生主》)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视为止,行为迟 ②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③技盖至此乎 ④依乎天理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依乎天理 B.而刀刃者无厚 C.虽然,每至于族 D.视为止,行为迟 (3)写出两个与本段文字有关的成语并加以解释。(4分) (4)庖丁解牛技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根据原文加以概括。(3分) 翻译下列句子。(共6分) (5)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3分) (6)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3分)
|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8分) (1)然 A.虽然,每至于族( ) B.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 (2)族 A.每至于族 ( ) B.族疱月更刀 ( ) (3)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 (4)天涯霜雪霁寒宵( ) (5)罾何为兮木上( ) (6)吴楚东南坼( )
|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关 河 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词的上阕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象?(3分) (2)这首词以什么为线索?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
|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后面的问题。(9分)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1)“春花秋月”是美景,作者为什么要追问它“何时了”? 答: (3分)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为千古写愁的名句,请分析其艺术魅力。 答: (3分) (3)虚实结合是本词的一大亮点,请从此角度分析《虞美人》的艺术特色。 答: (3分)
|
|
文学常识填空(6分) (1)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骚”分别指《 》《 》。 (2)被誉为“乐府双璧”的两首长篇叙事诗是 , 。 (3)中唐著名的诗人__ ____,世人称之为“诗鬼”,在《李凭箜篌引》中,他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了音乐惊天地、泣鬼神的效果。 (4)《扬州慢》里“杜郎俊赏”的“杜郎”指的是晚唐诗人 。
|
|
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15分) (1) 垆边人似月, 。 韦庄《菩萨蛮》(其二) (2) ,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3)五更鼓角声悲壮, 。 杜甫《阁夜》 (4) ,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箜篌引》 (5)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6)__________________,灵之来兮如云。《湘夫人》 (7) ,青楼梦好, 。 姜夔《扬州慢》 (8)____________,势拔五岳掩赤城……千岩万转路不定, 。〈〈梦游天姥吟留别〉〉 (9)《春江花月夜》里诗人由一轮孤月徘徊中天,想象它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由此联想到人世间无数游子思妇的离愁别恨,请写出这两个过渡句: , 。 (10)周邦彦 在《苏幕遮》里明明是想念家乡的小伙伴了,可他偏不直抒自己想小伙伴而是 采取了对面入笔的手法说家乡小伙伴想自己,请写出这一句子: (11)《将进酒》里,李白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的令人击节赞叹的千古名句是: , 。
|
|
根据注音填写相应的字语(4分):( ) A. (xiān)尘不染 B.月照花林皆似(xiàn) C.忽到庞公(qī) 隐处 D.斗酒十千恣欢 (xuè)
|
|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小题 (10分) 合 欢 树 史铁生 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二十岁时,我的两条腿残废了。除去给人家画彩蛋,我想我还应该再干点别的事,先后改变了几次主意,最后想学写作。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法治。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是洗、敷、熏、灸。“别浪赛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废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没用?”她说,每一回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医院的大夫说,这实在太悬了,对于瘫痪病人,这差不多是要命的事,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她说。“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整整7年。 获奖之后,登门来访的记者很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了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 “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晴,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 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子去,小院在一个大院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子,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子里的老太太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子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留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不但长出了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了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儿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的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了,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想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984年11月 答: 答: 请仿照划线的句子,同样以“母亲”为陈述对象写两个句子。(4分) 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