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一幅漫画的主体图形,请写出画面内容,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成长过程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人生考验。适度的压力有利于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有利于挖掘我们的潜能,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过度的压力,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只有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会一些释放压力的方法,掌握正确应对考试压力的策略,才能在考场上运筹帷幄,最终取得满意的成绩。
|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眼睛的构造非常精巧。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壁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内层是视网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信号被大脑转换成图像,我们就可以看见东西了。 ①视网膜上含有对光线极为敏感的细胞 ②它们就向大脑发出信号 ③当光线照射到这些细胞上时 ④物体的光线通过角膜进入眼睛内 ⑤由晶状体把这些光线汇聚在视网膜上 ⑥然后通过眼睛内的瞳孔 A. ②⑥⑤④③① B. ②③①④⑤⑥ C. ④⑤②①⑥③ D. ④⑥⑤①③②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二孩政策”自2016年1月1日起完全放开后,广大民众对这项国策保持着冷静的态度,并没有出现扎堆生孩子的现象。 B. 新能源空铁列车具有平稳舒适安全性高、节能环保噪音低、占地适应性强、景象美观视野开阔,是一种现代化新型交通工具。 C. 这些大学毕业又虚心向老师傅请教学习的“掏粪男孩”,既有学历又有技能,尽管没拥有“小白领”那样舒适的工作环境,却具备“大蓝领”所需要的工匠精神。 D.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不是私家小路,而是一条开放共赢之路;中国对外开放,不仅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且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开始迷恋文学,生吞活剥着一堆堆世界名著,绞尽脑汁涂抹着幼稚的文字,妄想一夜之间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学家。 ②杨幂为女儿庆生,刘恺威回答记者提问惜字如金,当记者问到离婚传闻时,杨幂只是简单地说了一句“谢谢”,别无他言。 ③感悟是一种思路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它在中国古典诗学里受到广泛重视,笔者认为,我们应建构一种感悟哲学。 ④对于公车改革,他们不是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发表意见,而是从一己之私出发吹毛求疵,好像不沾国家便宜就活不成似的。 ⑤为了掩盖自己的犯罪事实,在庭审过程中,这位犯罪嫌疑人故作镇静,面不改色,一口咬定自己睡着了,什么也不知道。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⑤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马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良马“不以千里称也”的原因。 (2)《登高》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名句描绘了登高所见的江天秋色。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出阿房宫占地面积之广。
|
|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小题。 登雨花台 魏禧① 生平四十老柴荆②,此日麻鞋拜故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园陵③! 牛羊践履多新草,冠盖④雍容半旧卿。 歌泣不成天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注:①魏禧:生于明末,明亡后,隐居翠微山。②老柴荆:老于茅屋,表示甘守贫贱。③园陵:指南京钟山的明太祖朱元璋墓。④冠盖:官僚们的华贵冠服车盖。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该诗题为“登雨花台”,笔墨以描画景物为主,且以情感的起伏变化为线索。 B. 颔联中说战火遍地,四处疮痍,甚至连明朝开国皇帝陵墓也难逃厄运。 C. 颈联一个“新”字描绘出了异族入侵,田园荒芜,只有野草时时更新的荒凉景象。 D. 颈联中“旧”字写出了前朝权贵摇身变成当朝新贵,前呼后拥、招摇过市的丑态。 E. 末句写诗人的真挚情感甚至打动了天地万物,他仿佛听到了从江面传来的猎猎风声。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
|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葛守礼,字与立,德平人。嘉靖七年,举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彰德推官。巨盗诬富家,株连以百数,守礼尽出之。主狱者谮之御史。会籓府狱久不决,属守礼,一讯即得,乃大惊服。父丧服阕,补礼部。故事,郡王绝,近支得以本爵理府事,不得继封。交城、怀仁、襄垣近支绝,以继封请,守礼持之坚。会以疾在告,三邸人乘间行赂,遂得请。旗校诇其事以闻。所籍记赂遗十余万,独无守礼名,帝由是知守礼廉。擢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入为户部侍郎,督饷宣、大。改吏部。自左侍郎迁南京礼部尚书李本署吏部事希严嵩指考察廷臣署守礼下考勒致仕后帝问守礼安在左右谬以老病对帝为叹惜久之。 隆庆元年,起户部尚书。奏言:“畿辅、山东流移日众,以有司变法乱常,起科太重,征派不均。工匠及富商大贾,皆以无田免役,而农夫独受其困,此所谓舛也。乞正田赋之规,罢科差之法。”诏悉举行。于是奏定国计簿式,颁行天下。自嘉靖三十六年以后,完欠、起解、追征之数及贫民不能输纳,备录簿中。自府州县达布政,送户部稽考,以清隐漏那移侵欺之弊。又以户部专理财赋,必周知天下仓库盈虚,然后可节缩调剂。 大学士高拱与徐阶不相能,举朝攻拱。侍郎徐养正、刘自强,拱所厚,亦诣守礼言。守礼不可,养正等遂论拱。守礼寻乞养母归。及拱再相,深德守礼,起为刑部尚书。寻改守礼左都御史。奏言:“畿内地势洼下,河道堙塞,遇潦则千里为壑。请仿古井田之制,浚治沟洫,使旱潦有备。”章下有司。阶、拱、居正更用事,交相轧。守礼周旋其间,正色独立,人以为难。万历三年,以老乞休。六年卒。 (节选自《明史·葛守礼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左侍郎迁南京礼部/尚书李本署吏部事希/严嵩指考察廷臣/署守礼下考勒/致仕/后帝问守礼安在/左右谬以老病对/ B. 自左侍郎迁南京礼部尚书/李本署吏部事/希严嵩指考察廷臣/署守礼下考/勒致仕/后帝问守礼安在/左右谬以老病对/ C. 自左侍郎迁南京礼部尚书/李本署吏部事希/严嵩指考察廷臣/署守礼下考/勒致仕/后帝问守礼安在/左右谬以老病对/ D. 自左侍郎迁南京礼部/尚书李本署吏部事/希严嵩指考察廷臣/署守礼下考勒/致仕/后帝问守礼安在/左右谬以老病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时期属于省级考试,由天子钦派各省的主考官,因考试在春天举行而又称“春闱”。 B. 御史,在秦以前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其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C. 田赋指按土地多少对拥有土地的人征收的赋税,是国家财政收入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 D. 畿内指京城管辖的地区,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为“畿”,常见的词语还有“畿辅”“畿辇”“京畿”等,都是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葛守礼十分廉洁。在他因病告假时,交城、怀仁、襄垣三个王府的人为求得继承封王乘机进行贿赂,后来此事被告发,受贿者中唯独没有葛守礼。 B. 葛守礼关心农民。他认为徭役征派不合理,造成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流民移民,所以建议解除征财物和派差役的法令,皇帝下诏实行。 C. 葛守礼颇有才干。他任左都御史时,畿内地势低洼,河道堵塞,遇上水涝便到处是沟壑,于是请求仿效古时的井田制,疏通治理沟渠与田间的水道,得到认可。 D. 葛守礼持正守节。与高拱关系不错的人劝葛守礼攻击高拱时,他坚决拒绝;在徐阶、高拱等人互相倾轧时,葛守礼保持着严正的态度而不依附他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籓府狱久不决,属守礼,一讯即得,乃大惊服。 (2)守礼寻乞养母归。及拱再相,深德守礼,起为刑部尚书。
|
|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容老已随黄鹤去,此地空余来燕榭 谢正直 大到江河山川、小到石阶青苔,远至历史人事、近看文人之交——他用开阔大气的视野、细腻真挚的感触、遒劲有力的笔法构建了一个极具魅力、巍然可观的“散文王国”。黄永玉夸他散文“既结实又有品位”;钱钟书赞他文笔尤佳,“每于刊物中睹大作,病眼为明”;孙郁尝言“书话读之如清风明月,林中甘泉,良多趣味”。 他就是著名散文家、藏书家、一代报人黄裳。2012年9月5日傍晚,黄裳在上海瑞金医院逝世,享年93岁。消息一出,微博上一片哀挽之声:容老已随黄鹤去,此地空余来燕榭。 黄裳,1919年生于河北井陉,原名容鼎昌,满洲镶红旗人。而让很多人难以想象的是,被誉为“当代散文大家”的他是典型的“工科男”出身,南开中学毕业后,他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并在1942年转至重庆交大。 黄裳1945年至1956年担任《文汇报》记者、编辑等职,1951年至1956年担任上海电影系统创作所编剧。终其一生,著作等身,创作散文高达几百万字,分别于1945年、1947年结集出版的《锦帆集》《锦帆集外》以及1980年、1981年、1983年的《花步集》《金陵杂记》《晚春的行旅》……而当读者纵览这些作品时,能够发现黄裳真正的高明之处在于将哲思、史眼、诗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因而他的散文所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文人的情感吟唱,更是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2011年,黄裳以92岁高龄在《收获》杂志开辟“来燕榭书跋”专栏,为文学后进摇旗呐喊,堪称壮举,被视作这位散文大家在文学这块土壤上“最后的亮相”。 黄裳博古通今,有传统文人雅士所独具的情怀,年轻时候的他非常活跃,且富有情趣,与戏剧、电影、新闻、出版等各方才俊,如梅兰芳、盖叫天、吴晗、巴金等交游密切,不惟如此,甚至连影剧院、旧书店里的师傅、伙计,都能成为好朋友。他以自己的方式从事着挚爱的文化工作,在不断变化的时代背景下,跋涉于坎坷起伏的途程,不知疲倦,孜孜以求。在谈及自己的《旧戏新谈》一书时,黄裳说道:“写时真能感到一种任情挥洒之乐。”知名作家和报人李辉在研究黄裳多年后,将其称为最后一位满腹经纶、才情纵横又漫溢着传统文人隽永韵味的“风流名士”。 黄裳曾就读于南开中学,陆续在天津生活了近10年,他的藏书生涯正是从这座城市的劝业场、天祥市场发轫的——课余的周六、周日,黄裳常常到法租界劝业场一带游玩,大部分时间都流连在劝业场和天祥市场的旧书店、旧书摊之间,或闲读或淘书,不亦乐乎。上世纪,国内注意收集新文学史料的风气尚且淡漠,但少年黄裳却有着前瞻的目光,只要见到鲁迅、冰心、周作人、朱自清、郁达夫等人的文集就积极购藏,像初版本、精选本、签名本尤其博得了他的青睐。其中,鲁迅所著的《朝花夕拾》初版毛边本等给了黄裳难以忘怀的印象。这些藏书被收在两三个皮箱里,暂存于南开中学的宿舍中。1937年南开中学遭遇轰炸,书页化作灰烬,此事也成为黄裳心中至痛。此后余生,他仍不改书痴,为了买书,卖掉了莱卡相机,也卖掉手上的名表。 黄裳素有任侠之风,常用稿酬慷慨接济贫困友人,一位朋友回忆当年情事充满自责:“黄裳的日子就是这样让我们糟踏掉了,还有那活生生的钱!”指的是黄裳用自己的稿酬慷慨接济贫困友人,对于经常登门的食客们也“都负担得那么从容和潇洒”。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已是九旬高龄的他又与孔夫子旧书网商洽义拍,包括《前尘梦影新录》(手稿本)、《过去的足迹》(毛边本)、《清代版刻一隅》初印本及增订本,每册书他都写有题跋,或长或短,拍卖所得全部捐助汶川地震灾区学校用于重建。 然而,再多藏书之爱,友人之情,也比不上黄裳对妻子的眷眷依恋,书斋“来燕榭”就取自妻子名字中的“燕”字。妻子晚年罹患癌症,当时已是年近八十的黄裳,卖掉了他的老书和收集了半辈子的名人字迹,去换得老伴一日又一日的生命和少一点儿病痛。挚爱逝后,他在《来燕榭书札》后记中写下:“今小燕长逝,念更无人同读旧书,只此书跋在尔。回首前尘,怆痛何已。即以此卷,留为永念。”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文本开篇引用黄永玉、钱钟书等人对黄裳的评价,从侧面表现黄裳在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为下文表达对黄裳逝世的怀念作铺垫。 B. 终黄裳一生,著作等身。创作数量巨大,其中散文达几百万字,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文人的情感吟唱,更是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 C. 黄裳少年时即有前瞻眼光。他酷爱鲁迅、冰心、周作人、朱自清、郁达夫等人的文集,尤其是鲁迅的《朝花夕拾》。 D. 晚年黄裳为了奉献爱心而笔耕不辍。年逾九旬时,他与孔夫子旧书网商洽义拍,拍卖所得款项,全部捐助汶川地震灾区用于学校的重新建设。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黄裳的散文题材广泛,自然万物、历史人事皆可入文,视野开阔大气,感触细腻真挚,笔法遒劲有力,极具魅力。 B. 黄裳既是散文家,又是记者、编辑,还做过电影编剧,他在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C. 黄裳博古通今,才华横溢,既有传统文人雅士所独具的情怀,又能顺应时代变化,及时调整写作方向和写作思路。 D. 黄裳在国内还没有人注意到收集新文学史料的时候,就以前瞻的目光积极购藏现代文学大家的文集,并视若珍宝。 E. 黄裳晚年经济并不宽裕,甚至靠卖书度日,但他的任侠之风未受影响,常常慷慨接济贫困友人,招待登门的食客。 3.黄裳逝世后,微博中有这样一副挽联:“在写着在看着更在跋涉着,爱藏书爱交友更爱枕边人。”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副挽联的理解。
|
|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驴打滚儿 林海音 半个月过去,宋妈说,她跑遍了北京城的马车行,也没有一点点丫头子的影子。树荫底下听不见冯村后坡上小栓子放牛的故事了;看不见宋妈手里那一双双厚鞋底了;也不请爸爸给写平安家信了。 冬天又来了,黄板儿牙又来了。宋妈让他蹲在下房里一整天,也不跟他说话。这是下雪的晚上,我们吃过晚饭挤在窗前看院子。宋妈把院子的电灯捻开,灯光照在白雪上,又平又亮。天空还在不断地落着雪,一层层铺上去。宋妈喂燕燕吃冻柿子,我念着国文上的那课叫做《雪》的课文: 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飞入芦花都不见。老师说,这是一个不会做诗的皇帝做的诗,最后一句还是他的臣子给接上去的。但是念起来很顺嘴,很好听。 妈妈在灯下做燕燕的红缎子棉袄,棉花撕得小小的、薄薄的,一层层地铺上去。妈妈说:“把你当家的叫来,信是我叫老爷偷着写的,你跟他回去吧,明年生了儿子再回这儿来。是儿不死,是财不散,小栓子和丫头子,活该命里都不归你,有什么办法!你不能打这儿起就不生养了!” 宋妈一声不言语,妈妈又说: “你瞧怎么样?” 宋妈这才说: “也好,我回家跟他算账去!” 爸爸和妈妈都笑了。 “这几个孩子呢?”宋妈说。 “你还怕我亏待了他们吗?”妈妈笑着说。 宋妈看着我说: “你念书大了,可别欺侮弟弟呀!别净跟你爸爸告他的状,他小。” 弟弟已经倒在椅子上睡着了。 宋妈把弟弟抱到床上去,她轻轻给弟弟脱鞋,怕惊醒了他。她叹口气说:“明天早上看不见我,不定怎么闹。”她又对妈妈说:“这孩子脾气犟,叫老爷别动不动就打他;燕燕这两天有点咳嗽,您还是拿鸭梨炖冰糖给她吃;英子的毛窝我带回去做,有人上京就给捎了来;珠珠的袜子都该补了。还有,……我看我还是……唉!”宋妈的话没有说完,就不说了。 妈妈把折子拿出来,叫爸爸念着,算了许多这钱那钱给她;她丝毫不在乎地接过钱,数也不数,笑得很惨: “说走就走了!” “早点睡觉吧,明天你还得起早。”妈妈说。 宋妈打开门看看天说: “那年个,上京来的那天也是下着鹅毛大雪,一晃儿,四年了!” 她的那件红棉袄,也早就拆了;旧棉花换了榧子儿,泡了梳头用;面子和里子,给小栓子纳鞋底了。 “妈,宋妈回去还来不来了?”我躺在床上问妈妈。 妈妈摆手叫我小声点儿,她怕我吵醒了弟弟,她轻声地对我说: “英子,她现在回去,也许到明年的下雪天又来了,抱着一个新的娃娃。” “明天早上谁给我梳辫子?”我的头发又黄又短,很难梳,每天早上总是跳脚催着宋妈,她就要骂我: “催惯了,赶明儿要上花轿也这么催,多寒碜!” “明天早点儿起来,还可以赶着让宋妈给你梳了辫子再走。”妈妈说。 天刚蒙蒙亮,我就醒了,听见窗外沙沙的声音,我忽然想起一件事,赶快起床下地跑到窗边向外看。雪停了,干树枝上挂着雪,小驴拴在树干上,它一动弹,树枝上的雪就被抖落下来,掉在驴背上。 我轻轻地穿上衣服出去,到下房找宋妈,她看见我这样早起来,吓了一跳。我说: “宋妈,给我梳辫子。” 她今天特别的和气,不唠叨我了。 小驴儿吃好了早点,黄板儿牙把它牵到大门口,被褥一条条地搭在驴背上,好像一张沙发椅那么厚,骑上去一定很舒服。 宋妈打点好了,她用一条毛线大围巾包住头,再在脖子上绕两绕。她跟我说: “我不叫你妈了,稀饭在火上炖着呢!英子,好好念书,你是大姐,要有个样儿。”说完她就盘腿坐在驴背上,那姿势真叫绝! 黄板儿牙拍了一下驴屁股,小驴儿朝前走,在厚厚雪地上印下了一个个清楚的蹄印儿。黄板儿牙在后面跟着驴跑,嘴里喊着:“得、得、得、得。” 驴脖子上套了一串小铃铛,在雪后的清新空气里,响得真好听。 (选自《城南旧事》,有删改) 相关链接:《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驴打滚儿》是其中一篇,写宋妈的悲剧命运。她嫁给一个好吃懒做的赌徒,生下一双儿女后,就去了英子家做佣人,丈夫则偷偷把女儿卖了,儿子因没照看好掉到河里淹死了。过了好几年,宋妈才知道,之前她还在一直给儿子小栓子做新衣服、新鞋子往家里带。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中雪夜念诗一情节,营造了温馨的氛围,表明宋妈与这个家庭关系融洽,同时也反衬了宋妈的悲苦。 B. 宋妈在离开前的晚上,跟英子的妈妈交代了很多注意事项,表现出宋妈对英子和弟妹的不放心,体现了她矛盾的心理。 C. 宋妈说回家和丈夫算账,英子的爸妈都笑了,他们笑的原因是他们了解宋妈,宋妈不是那种跟人算账的人,宋妈这样说表明她接受了他们的安排。 D. 小说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细节描写手法,回忆了关于宋妈的生活点滴,表现了英子对宋妈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宋妈的形象特点。 3.请探究小说结尾两段的丰富意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