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三大通信运营商谈网信事业:安全、创新、人才缺一不可 光明网北京4月26日电(记者 李政葳)25日下午,中央网信办召开了贯彻落实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精神的互联网企业家座谈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代表在座谈会上,结合实际工作和今后规划分享了各自的体会。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要狠抓物联网业务 发展网信事业离不开核心技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党组成员、总经理李跃认为,今后互联网的发展要狠抓物联网业务。目前,物联网已成了很多行业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重要抓手,今年要推动实现1亿物联网用户,推进窄带的互联。在4G基础上推动5G技术的发展,另外,在IT转型方面,应大力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发展,切实把创新发展融入日常工作各个方面。 如何“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李跃认为,网络信息安全产业涉及千家万户。当前,中国移动每月拦截的垃圾短信超3亿,每月封堵的国际诈骗电话三千万次以上,每月拦截色情网站1.3万个。另外,李跃还提到,要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的同时,还要看到网络安全方面的人才需求,“因为好方案也依赖于人。所以,要加强队伍建设,加强网信机制建设。” 中国联通: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不容忽视 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网络,这为运营商提供了艰巨任务,也让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党组副书记陆益民认为,网信事业建设离不开基础网络和基础通讯服务能力的提升。今年以来,中国联通积极落实网络强国、宽带中国战略,以及提速降费的部署,移动网加大4G网的建设,固网加强相关设施的建设。“一季度4G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国县以上城市和大部分乡镇,覆盖密度大大加强。” 陆益民还表示,在加强技术层面创新的同时,网络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也不容忽视。“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是运营商义不容辞的责任。”陆益民坦言,在做好各项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基础上,须加强体系防范,健全内部安全体系建设;加强技术防范,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加强数据安全应急处置,保证企业内部平台安全。 中国电信:大规模引进技术人才推动转型 如何将网信事业惠及千家万户?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杨小伟表示,中国电信未来三年将持续投资两千五百亿左右,主要用于4G网络和有线光纤网络发展,加大4G“光改”力度,将过去ADSL模式全部改成光纤,让最偏远的农村都能享受50兆以上的高带宽接入。 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相辅相成的,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安全和发展要同步推进。针对习总书记在19日座谈会上的这一论述。杨小伟表示,公司将对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进行梳理,落实实名制工作,以确保用户的信息和数据安全。 “过去公司人员在传统基础网络方面较多,于互联网核心技术方面相对较为欠缺,我们需要做一些大规模的人才引进计划,通过几年时间实现电信人才转型。”杨小伟说。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中央网信办召开的互联网企业家座谈会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代表都在实际工作和今后规划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体会。 B. 因为发展网信事业离不开核心技术,且物联网已成了很多行业实现工业化、信息化的重要抓手,所以,李跃认为,今后互联网的发展要狠抓物联网业务。 C. 在4G基础上推动5G技术的发展,在IT转型方面,大力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发展,这些都是将创新发展融人日常工作的具体表现。 D. 本则新闻除主标题外还有三则小标题,小标题分嵌于新闻材料之中,简练、准确,有概括性,介绍了新闻每一大部分的内容,具有分类的作用。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中国移动每月拦截的垃圾短信超3亿,封堵的国际诈骗电话三千万次以上,拦截的色情网站1.3万个,以上数据说明当前网络安全隐患已得到控制。 B. 贯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老百姓就能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网络,中国网信运营商就能完成自己的任务,网信事业也就能发展起来。 C. 通过落实网络强国、宽带中国战略,以及提速降费等部署,中国联通实现了4G网络覆盖全国县以上城市和乡镇,覆盖密度大大加强的目标。 D. 为了让网信事业惠及千家万户,中国电信未来三年将加大投资力度,做好发展有线光纤等工作,让最偏远的农村都能享受50兆以上的高带宽接人。 E. 本则新闻的主标题并没有刻意追求趣味性,但概括了新闻材料的主要内容,可以协助读者理解新闻内容,让读者一下子就能把握新闻的核心。 3.结合所给材料说一说如何加强网络信息安全。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当今诗坛,诗学家和诗人们普遍认为诗意主要来自于语言的陌生化。诗评家陈仲义认为:“就语言层面来说,陌生化担负着对老去语词的埋葬任务,追求语词‘前景化’,时刻对司空见惯的功利语言、实用语言实施狙击、拦截,增加感觉长度、制造新鲜刺激,因其特别符合诗语的求新天性,陌生化的合唱一浪高过一浪,陌生化终成为现代诗学追求的美学标的之一。”但我要说的是,由于诗人们过于偏好陌生化的语言,导致诗歌偏离了读者的审美趣味,诗歌的面孔变得十分陌生,越来越多的读者在远离诗歌和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觉得当前的诗坛需要有一种让读者觉得亲切和亲近的诗歌出现,就显得特别有意义。从学术层面看,任何把某种诗学理论极端拔高的结果,都会导致诗歌创作生态发生不必要的偏离。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出不同的诗学观点和理论,显得比较艰难。尽管这样我还是欣喜地看到中国内地的青年学者、批评家苍耳等,首先质疑了陌生化给诗歌带来的危害。苍耳认为:高度变形的语言恰恰对深入本体世界构成了一次障碍、一种抵消;它只是揭示了诗歌语言的一极,而忽略了潜在的另一极——亲近化;亲近化意味着归本、归源、归朴、归真。诗评家陈仲义也认为在某些语境下的熟悉语言,处理得好,一点也不会比陌生化语言差。诗人王立世是这种亲近化诗学理论的创作实践者,他这方面的代表诗作,我认为当推他的《夹缝》。 《夹缝》这首诗就这么短短几行,但是它带给我们的感受和体味却是无限的丰富的。就是这样丰富的人生体验,诗人王立世,没有像有的诗人那样将满腔的情绪完全倾倒而出,而是很节制地选取了“夹缝”这一中心意象,同时撷取人们常见的花草、空气、鸟鸣、风雨等意象进行了丰富而又亲切的描写。他不像有的诗人板着面孔,更不像有的诗人故作高深,在那里写着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读懂的诗篇。应该说,当今诗坛不缺少法官般刻板的诗人面孔,也不缺少哲学家般缥缈的诗意述说,更不缺少那些让人感到陌生和新鲜的现代或者后现代诗篇,缺的恰恰就是像《夹缝》这种让人感到亲切而又诗味十足、让人读之觉得亲近而又诗意深邃的诗篇。 现在很多诗评家和诗人认为陌生化的语言是最好的诗歌语言,甚至把它当成唯一的诗歌语言评判标准,这样的认识是偏激而又片面的,也是对诗歌创作有害的。要知道真正好的诗歌语言其实是在朴实中蕴含丰富的内涵,在亲近中交融着饱满的情绪。 为此,我认为诗人们有必要清洗自己的诗歌创作观念,清洗自己的诗歌语言。只有当诗人彻底地清洗掉附着在头脑中那些空洞无用的思想,清洗掉诗人创作时游荡在心中的杂乱无章的情绪,清洗掉诗人笔尖下多余的不必要的语言修饰和枝蔓,诗歌才会变得越来越让读者感到亲近。只有让读者感到诗人可近,诗篇可亲,读者才会将他们阅读诗篇时的智慧发挥到极致。 (选自《在亲近朴实的诗写中揭示人的生存状态》,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语言陌生化因为担负着对老去语词的埋葬任务,能够增加感觉长度、制造新鲜刺激感,且符合诗语的求新天性,所以得到了诗学家和诗人们普遍认可。 B. 诗评家陈仲义认为:语言的陌生化追求语词“前景化”,时刻对司空见惯的功利语言、实用语言实施狙击、拦截,陌生化是现代诗学追求的美学标的之一。 C. 诗人们在诗歌中大量运用过于陌生化的语言,会导致诗歌偏离读者的审美趣味,使越来越多的读者远离诗歌和诗人,因此作者呼吁出现亲近朴实的诗歌。 D. 内地的青年学者、批评家苍耳等,在诗歌创作生态已经发生了不必要的偏离的状态下,首先质疑了陌生化给诗歌带来的危害,这一点令作者感到十分欣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诗人王立世是亲近化诗学理论的创作实践者,其作品《夹缝》语言亲切,诗意深邃,以极其寻常的意象带给读者无限丰富的感受和体会。 B. 苍耳认为高度变形的语言忽略了语言的亲近化,亲近化意味着归本、归源、归真。提倡语言陌生化的陈仲义也同样认可语言的亲近化。 C. 当今诗坛充斥着板着面孔或是故作高深的诗人,他们写着只有自己才能读懂的诗篇,诗坛极其缺乏让人感到亲切而又诗味十足的诗篇。 D. 把陌生化语言当成唯一的诗歌语言评判标准,这种偏激、片面的认识对诗歌创作是有害的,事实证明,通俗易懂、语言亲近化的诗歌更受大众欢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诗人们有必要清洗自己的诗歌创作观念,清洗自己的诗歌语言,不应把追求新鲜刺激作为自己的创作观念,也不应该一味追求陌生化的诗歌语言。 B. 一定语境下的熟悉语言,处理得好,也不会比陌生化语言差,王立世的《夹缝》是这方面的典型,在朴实中蕴含丰富的内涵,在亲近中交融着饱满的情绪。 C. 只要诗人头脑中没有空洞无用的思想,创作时无杂乱无章的情绪,笔尖下没有多余的不必要的语言修饰和枝蔓,就会写出内涵丰富,给读者亲近感的诗歌。 D. 诗歌的艺术价值不仅仅是诗人创造的,有时也来自读者的创造,只有让读者感到诗人可近,诗篇可亲,读者才会将他们阅读诗篇时的智慧发挥到极致。
|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科学意义上的学术源于“闲逸”。其实,自古至今,“闲逸”都是奢侈品,除了物质上丰裕或者至少能够自供自给的生存自由之外,时间上海的有足够的闲余甚至或许要靠没事找 事来打发时光的自由。由此二者为前提,再辅以特定的精神需求,无论这种需求是来自虔诚 如宗教意义上感召还是纯属内在的好奇,抑或是为了迎合时尚以示高贵、体面与教养,在被 称之为科学崛起的十七世纪,科学还只是极少数人方能消费得起的“瓷器活”。直至十九世 纪上半叶,得益于德国大学的开风气之先,科学及其主人方为大学所认可,登堂入室且渐成 主流。不过,科学虽有安身之地、留住了无心于功利的纯理论偏好,但是它却从此被纳入了 不可逆转的体制化与专业化轨道。体制化赋予曾经被视为自由和闲逸的学问以工作乃至职业 色彩,当认可本身构成学术人内在精神满足实现的生活基础和现实条件时,求知本身也难免 不带有生计内涵,这样它与闲逸却渐行渐远。沉重的工作负担,让研究者的工作与生活失去 了平衡,博雅和闲趣则纯粹属于昂贵的冗余,在时针与分针的每一次交会中逐渐被剪除,也 阻塞了开展新奇的跨域研究,高度的专业化与视野偏狭让研究者越来越保守,不敢从事带有 风险性的创新活动。传统的农耕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在这个为数字技术标志的光速 时代,数字化、技术和通讯的便捷并没有带来闲余,时间资源反而越来越稀缺,关于时间的 意识和感受却再也没有了昔日那种暮鼓晨钟的固定节奏,高度职业化的学者人群所最稀缺的 恐怕恰恰就是“闲逸”。 1.请简要概括文中“闲逸”形成的前提。 2.请理解文中“瓷器活”的内涵。 3.为什么说“在这个为数字技术标志的光速时代,数字化、技术和通讯的便捷没有带来闲余,时间资源反而越来越稀缺”?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
|
简答题 (1)《红楼梦》中甄士隐的女儿英莲的名字被一改再改,请结合她的人生遭遇,简要概述改名的过程。 (2)“临难仁心存百姓,登舟挥泪动三军。”这两句诗讲述的是《三国演义》中一个什么内容故亊?该故亊塑造了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
|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三国演义》中,张松为说服曹操攻打张鲁,解益州之围,想把两川地图献给曹操,不料因相貌而未得礼遇,失望之余把地图献给了刘备。 B. 《边城》中的傩送,外在俊美,善歌,为人坦白、无私、正直,为爱情不计较任何物质得失。他也可以说孤独地追求爱情,和哥哥“决斗”“走马路”,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不知道溧泊到什么地方。 C. 《子夜》中,光大火柴厂老板周仲伟发出国人不肯使用国货、金融界不肯贷款给办实业者的感慨,却由于得到赵伯韬的支助,最终实现了独立办厂之梦。 D. 《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给奥菲利娅写的一封满篇狂热的信,让国王和王后认为哈姆莱特发疯的原因是为了得到奥菲利娅的美貌。 E. 《老人与海》中,老人圣地亚哥想起海洋时,有时把它作为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有时把它当成充满阳刚之气的朋友,有时把它当做一个实力相当的对手,有时又把它当做人生必经的一个去处。
|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六朝之末,衰飒甚矣。然其偶俪颇切,音响稍谐,一变而雄,遂为唐始,再加整粟,便成沈宋。人知沈宋律家正宗,不知其权舆①于三谢,橐钥②于陈隋也。诗至大历高岑王李之徒号为已盛然才情所发偶与境会了不自知其堕者。至“百年强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便是长庆以后手段。 (节选自王世贞《艺苑卮言》) 【注】①权舆:萌芽。 ②橐钥:生发,化育。喻指本源。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文中的“长庆”指____________(人名) 3.作者在这段话中对文学持有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
|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家企业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不做追随者,要做领先者。追随者再好也是跟在别人后面。有员工却认为,做领先者太难,做一个追随者也是一个不错的战略选择。
|
|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谁是最可怜的人 刘再复 ①想想中国历史的沧桑起落,看到一些大人物的升降浮沉,便冒出一个问题自问自答。问的是:“谁是最可怜的人?”答的是:“孔夫子。” ②被权势者抬的时候、捧的时候已经“可怜得很”,更不用说被打、被骂、被声讨的时候。 ③一九八八年,我应瑞典文学院的邀请,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做了一次题为“传统和中国当代文学”的讲座,就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最倒霉的是孔夫子。因为拿他作文化革命运动的靶子,就把他判定为“孔家店”总头目,吃人文化的总代表,让他承担数千年中国文化负面的全部罪恶。在当时的文化改革者的笔下,中国的专制、压迫、奴役,中国人奴性、兽性、羊性、家畜性,中国国民的世故、圆滑、虚伪、势利、自大,中国妇女的裹小脚,中国男人的抽鸦片,等等黑暗,全都推到孔夫子头上,那些年月,他老人家真被狠狠地泼了一身脏水。 ④仅着眼于“五四”,说孔夫子是“最倒霉的人”恐怕没有错,但是如果着眼于整个20世纪乃至今天,则应当用一个更准确的概念,这就是“最可怜的人”。我所定义“最可怜的人”,是任意被揉捏的人。更具体地说,是被任意宰割、定性、编排、驱使的人。不错,最可怜的人并非被打倒、被打败的人,而是像面团一样被任意揉捏的人。孔夫子正是这样的人,时而被捧杀,时而被扼杀,时而被追杀。揉来捏去,翻手为神,覆手为妖。时而是圣人,时而是罪人;时而是真君子,时而是“巧伪人”;时而是文曲星,时而是“落水狗”;时而是“王者师”,时而是“丧家犬”。 ⑤孔夫子的角色被一再揉捏、一再变形之后,其“功能”也变幻无穷。鲁迅点破的功能是“敲门砖”,权力之门,功名之门,豪门,候门,宫廷门,都可以敲进去。不读孔子的书,怎可进身举人进士状元宰相?但鲁迅看到的是孔子当圣人时的功能,未见到他倒霉而被定为罪人时的功能。在“批林批孔”运动中,他从“至圣先师”变成“反面教员”,其功能也是反面的。谁把孔子批得最狠,谁才是最坚定忠诚的革命战士这回与五四不同,五四时只是一群知识分子写写文章,这次批孔则是全党共诛之,全国共讨之,动用了整个强大的国家机器,不仅口诛笔伐,还给他踩上亿万只脚。。 ⑥“文革”后期,孔夫子被打到了谷底,真正是被批倒批臭了。没想到三十年后,孔夫子又是一条好汉,孔老二又变成了孔老大和孔老爷子。他再次成为“摩登圣人”(鲁迅语)。这一回,孔夫子是真摩登,他为现代技术、现代手段所揉捏。电台、电视台、电脑网络,从里到外,轰轰烈烈。古代的手段也没闲着,立庙、烧香、拜祭全都汹涌而至。这次重新摩登,差不多又是把孔子当面团,不同的是二十年前那一回把他踩下了地,这回则是捧上了天。揉捏时面团里放了不少发酵剂,于是格外膨胀,孔老先生成了“万物皆备于我”的大肚至饱先师。 ⑦孔子被揉捏,首先是权势者根据自己的政治需要或捧或压或打或拉,但大众与知识人也有责任。什么是大众?大众就是今天需要你的时候,把你捧为偶像,不需要你的时候,则把你踩在脚下,一切均以现时利益为转移。崇尚苏格拉底的是他们,处死苏格拉底的也是他们。既然以利益为准则,那么对于孔夫子,或供奉,或消费;或叩头,或玩玩,全都无关紧要,有用就好。而大众中的精英,一部分知识人,对孔子并无心诚,名为追随孔子,实则追求功名。鲁迅说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是利用即“吃教”。对孔子也是食欲大于敬意。都是用口,讲孔子和吃孔子界线常常分不清楚。总之,孔子虽然重新摩登起来,却仍然很可怜:八十年前五四运动时,他被视为“吃人”文化的总代表,现在变成“被吃”文化的总代表。 ⑧说了这么多,不是说孔子有问题,而是说对待孔子有问题,孔子确实是个巨大的思想存在,确实是人类社会的重大精神坐标,确实值得我们充分尊重、敬重。但是,二十世纪以来,问题恰恰出在不是真尊敬、真敬重,或者说,恰恰是不给孔子应有的尊严。不管是对待孔子还是对待其他大思想家,第一态度应当是尊重,然后才去理解。在此前提下,再进入思想体系的内里,把握其深层内涵,这样倒可以还原一个可敬的孔子形象。 ⑨但愿孔夫子在二十一世纪的命运会好一些。 1.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述层次。 2.请解释划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3.结合上文,具体阐释最后一段作者的“愿望”。
|
|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消逝了的怀念者 陈染 ①人们的“偏执”还表现在对于往昔喜爱过的人物的专心致志的怀念。但是,世界在变,貌似始终如一的自己其实也在变化——多年以后,当与被怀念者再次相遇,我们竟悲哀地发现,所怀念的那个人出现的那一刻,竟成为了在我们心目消逝的一刻。 ②有一年,一个早年爱过的男友从遥远的美国回来探亲,给我打来电话,说希望可以见见我。在分隔多年,我们都走完了各自的婚姻之后,电话中他的声音的确虚幻又缈然。 ③放下话筒,我坐到一张黑色帆布椅中,在零乱不堪的一口袋旧相片里翻找出他十年前的一张照片。我端详着照片中的他——那是一个细长漂亮的男孩,他站立在一棵高大的褐色树干上,上身向下倾斜探出,正欲纵身跳下。穿着灯芯绒长裤的两条腿颀长地弯曲出一个漂亮的弧线,那一双东方式的绵长的眼睛眯成一条缝…… ④然而,当我终于在冬日的某一天的晚上,在一间微光摇曳的酒吧里见到他的时候,我所做的一切精神准备还是被他的出现彻底粉碎了——一个宽阔壮实、脸膛红光的男人,忽然从昏暗的烛光里的一把木椅上窜到酒吧门口处正在四处探寻的我面前,他向我伸着一只肥硕的大手走过来,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咖啡色的商务大提包,沉甸甸的,像一个成功的推销商或春风得意的生意人。他大着嗓门宏亮地向我问好。 ⑤我一时惊住了。此时此刻,四周阑珊模糊的景物与眼前切实的人物,低徊朦胧的乐音与面前嘹亮的问候,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的不吻合。关键是,十年前的那个英俊清纯的男孩,就在这一瞬间消失了。 ⑥我恍惚了一秒钟,立稳脚跟,然后就跟随着他那只醒目的大皮包,坐到了先前他坐着的那张桌子前。那一晚,他的话题始终围绕着那一只赢取了人生的大皮包展开,讲述他穿梭于美国与中国之间生存的发达和前程,讲述那个曾与他一起生活的女人应该倒给他多少多少钱——他的脸孔上堆满了多余的肉,以至于眼睛被挤得睁开时显得有些困难,嘴唇像两只油汪汪的肉虫子蠕动着,看上去如同一个老太太臃肿的脸。那一晚,我只记住了这张脸,在这张脸孔上我看见了时间的残酷。 ⑦当然,我所指涉的决非只是那一张平面的脸,更多的是脸孔里边包裹的内容。 ⑧母亲有一次对我谈起时光,她意味深长地说,当你老了,你身边的男人女人们就把流连的目光停留在你周围的那些年轻光滑的脸孔上的时候,这时你才能真正体会到衰老的滋味。我懂得母亲的话。但是,我依然觉得衰老本身并不可怕。 ⑨倘若让沧桑而丰富的尤瑟纳尔或杜拉斯与一位简单而漂亮性感的年轻女子在一起的话,我无疑会被尤瑟纳尔或杜拉斯那无与伦比的恬静又波澜起伏的 内心所吸引,在她们阅历沧桑的记忆深处,在她们若有所思地用不再年轻的手指撩拨起来的白发鬓角里边,肯定有一个无比洞深的仓库,里边储藏着人世间无数多的思想、眼泪和爱情。她们坐在损破的沙发椅上,语音缭绕,流水一般缠绵,每一个字词从她们的嘴中落下,都像一颗珍珠,如泣诉,如饱满的水滴一般的质感。我会为之深深感动。至于那位年轻漂亮的女子,我观赏她一分钟时间就够了,我不想与她交谈,因为担心一说话便把这一份美感给破坏了。 ⑩世界每分每秒都在变化,自己的变化肯定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滑来。观望世界的时候,我们自己也经常“照镜子”已成为生活中必须的一件事情,而且,还要看到“镜子的背面”。 1.为什么作者要细致描写男友10年前的照片? 2.说说第七段中“包裹的内容”的含义。 3.第九段中为什么“我” “担心一说话便把这一份美感给破坏了” 4.你怎样理解第十段中“照镜子”和“镜子的背面”。
|
|
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辘辘远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手扶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5)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6)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7)别裁为体亲风雅,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戏为六绝句》) (8)仁者必有勇,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宪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