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小题。

历史上,国人曾有谣谶之信。何谓谣谶?谣,是歌谣;谶,为预言。简单地说,谣谶就是以谣为谶,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内容主要包括占验个人命运和历史事件两种。前者如以燕子为题,影射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人生经历。而历史事件最著者莫过于王朝更迭。这类谣谶有的是一语成谶式的简单判断,如亡秦者,胡也;也有的是对完整过程的叙述。一首普通的歌谣何以有着如此巨大的能量?答曰:信仰使然。

古人认为,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徒歌谓之谣。也就是说,谣是没有音乐伴奏的歌唱形式。事实上,最有可能成为谶谣的不是成人谣而是童谣。古人认为: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童谣能成为谶谣,除了出自胸臆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古人认为五星中的荧惑星(火星)降临大地化为儿童,歌谣嬉戏,而其所歌即是吉凶的预兆。

《国语·郑语》记有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恹弧箕服,实亡周国。(那卖桑弓、箭袋的人,就是使周灭亡的人啊!)历史应验了童谣之语,卖桑弓、箭袋的夫妇收养的弃婴,正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之妃褒姒。《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其成书年代,或云春秋末期,或云战国初期。以最晚而论,应该说在战国初期人们已经有了谣谶的信仰。

既为信仰之物,谣之所以成谶,源于两种基本的思维。一是相信语言的神秘力量。如古时候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的农事咒语。二是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人们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相信谣谶的预言和相信卜筮的占验应该说基于同样的思维,只不过是所凭借的手段不同罢了。

上述信仰被战国邹衍和西汉董仲舒所利用,并进一步系统化。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五德终始学说,用天事解释人世治乱,以之恐吓当政者,使其不敢不注意人事。首将儒家与阴阳家两种学说融为一体的是西汉大儒董仲舒。他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有意志、有感情的人格神,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皇帝的作为可以与天感通,上天通过祥瑞灾异表达对皇帝的嘉许与惩戒。邹衍、董仲舒的理论因此也成为了中国谶纬之学的渊薮。是指方士化的儒生编辑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今人看来,谣谶乃诳人之举,其人为因素昭然若揭。或人为作谣,以图成谶。如秦末篝火狐鸣中大楚兴,陈胜王的起义谣谶,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造势谣谶等等,皆属当世有心人之作,其目的无非是借谣谶以实现其政治企图。或穿凿附会,事后释谶。秦末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谣谶,关于这首谣谶的理解分歧不一,分歧的关键点是对句中三户一词的理解上。历史最终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附会空间,大泽乡起义的陈胜是楚人,亡秦主力西楚霸王项羽是楚人,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也是楚人。

时至今日,谣仍在,人们仍会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谶已无,以谣为谶的行为已难觅踪影。但如果就此说,相信占验、相信预言的谣谶式思维已从现代人的大脑中剔除干净却显武断。有人在观看了好莱坞惊悚片《2012》后,就把现实中的诸多灾害与片中玛雅人的预言相互联系。我们不敢确定这种疑虑是人们真实意图的流露抑或是茶余饭后的戏言,但我们倒是更愿意相信它是后者。

(节选自刘汉杰《历史上的谣谶》)

1.谣谶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谣,是指歌谣;谶,是指预言。谣谶就是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

B. 因为语言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所以谣最终才能成为谶。

C. 相信卜筮的占验与相信谣谶的预言基于同样的思维,只是凭借的手段不同。

D. 谣谶就是以谣为谶,在我国存在的历史十分久远,时至今日,谣仍在,谶已无。

2.3.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段先阐释了谣谶的概念,然后举例说明了谣谶的主要内容,最后指出歌谣具有巨大能量的原因在于信仰。

B. ②③段重点分析了谣成为谶的两点原因,并通过史料推断出国人的谣谶信仰至晚在战国初期就出现了,甚至可能更早。

C. ④⑤段,作者先明确阐述了谣成为谶的两种基本思维,并由董仲舒将这种思维系统化,进而促成了中国谶纬之学的产生。

D. ⑥⑦段站在今人的角度上,分析了谣谶不过是人为创作,意图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并指出了当今世上的谣谶式思维。

4.5.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童谣之所以最有可能成为谶谣,是因为它多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对当时世界的感悟,是孩子洞察世界后的自然反应,是出自胸臆天籁之音

B. 谣成为谶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

C.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实质是用天事解释人事,以之规劝、提醒当政者关注民生。谶纬之学是谣谶的发展、提高,是专门人士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D. 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五德终始学说。后来形成的谶纬之学,理论起源就来自他和董仲舒的理论。

 

题型:材料作文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叫不醒?漫画家蔡志忠的回答是:装睡的人叫不醒。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其中“世家”用以记述帝王将相的事迹,如《陈涉世家》。

B. “二十四史”是指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通史,《汉书》、《后汉书》、《三国志》都属于“二十四史”。

C. 班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孟坚,安陵人。与其妹妹班昭共同完成《汉书》。

D.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叠。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心思想是针对文章的整体内容而言的,要求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B. 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C. 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

D. 通过捐款、创办公益基金的方式回馈社会,不是企业家的法定义务,可提倡而不宜强制。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 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 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 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下列各项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重(zhòng)负国   扶辇(niǎn)    临(lìn)数月     阏氏(yān zhī)

B. 弋(yì)射        纺缴(zhuó)    驽(nǔ)怯        昆邪(hún yé)王

C. 啮(niè)雪       牧羝(dī)      廪(lǐn)食       且鞮(jū dī)侯

D. 熅(yūn)火       自分(fēn)     马畜(xù)        丈人行(xíng)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祛除(qù)     猥亵(wěi)     龌龊(wò)       笑靥(yè)

B. 列观(ɡuàn)   赝品(yàn)     装帧(zhēnɡ)    坍塌(tān)

C. 岿然(kuī)    渑池(miǎn)    恪守(kè)       潜力(qián)

D. 汤镬(huò)    虔诚(qián)    挟制(xiá)      谈吐(tǔ)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中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与小鱼

①那时这世界上还没有我,但已有那个人。那时十八岁的母亲总是悄悄注视着那个人。那些修长的手指,那个略驼的背,还有目空一切的默想的一双眼。据说那个人常有许许多多的忽略,连母亲的歌喉、美貌,都险些被他忽略。母亲那时包了歌剧团中所有的主角,风头足极了,一匹黑缎子样的长发,被她编成这样那样,什么佩饰都不用,却冠冕似的华丽。十八岁的母亲,眼睛骄傲天真,却有了一个人。

②这个人就是我的父亲。

③一天,她忽然对他说:“你有许多抄不完的稿子?”

④他那时是歌剧团的副团长,也在乐队拉几弓小提琴,或画两笔舞台布景。有时来了外国人,他还凑合着做翻译。但人人都知道他是个写书的小说家。他看着这个挺唐突的女子,脸红了,才想起这个女子是剧团的名角儿。

⑤在抄得工整的书稿中夹了张小纸签:“我要嫁给你!”她就真嫁给了他。

⑥我还是个小小姑娘时,发现妈妈爱父亲爱得像个小姑娘,胆怯,又有点拙劣。她把两岁的我抱着,用一个舞台化的姿势,在房里踱步。手势完全是戏剧中的,拍着我,荡气回肠地唱着舒伯特的《摇篮曲》,唱得我睡意顿时云消雾散。我偷觑她已进入情绪的脸,眼神不在我身上,那时我还不明白她是在唱给父亲听。她无时无刻地不从父亲那里邀来注重、认同。她拿起小提琴开始拉“哆、咪”。她将左手拇指扣进调色板,右手拈一枝笔,穿一件斑点了色彩的大褂,在一张空白帆布前走近走远。要么,她大声朗读普希金,把泡在阅读中的父亲惊得全身一紧,抬头去找这个声音,然后在厌烦和压制厌烦的矛盾中,对她一笑。

⑦她拿这一笑,去维持后面的几天、几年,抑或半辈子的生活,维持那些没有钱也没有尊严的日子。父亲的薪水没了。妈妈早已不上舞台,身段粗壮得飞快,坐在一张小竹凳上,“吱呀”着它,一晚上在桌子上剖小鱼。小鱼在父亲有薪水的时候是我家猫吃的。她警告我们:所有的鱼都没有我和哥哥的份,都要托人送给在乡下劳动改造一年没音信的父亲。

⑧几条小鱼被串起来吊在屋檐下晾,最终小鱼干缩成一片枯柳叶。我和哥哥被哄得早早上床,她才来煎这些小鱼。煎鱼的腥气涨在房子里,我和哥哥被折磨得没觉了,起身站在厨房门口。

⑨“小孩子大起来有得吃呢!”她发现我们,难为情地红了脸,像个小姑娘偷递信物时被人捉了个准,“爸爸现在好瘦好瘦。”好像在征得我们原谅一样,喃喃的说。带信的人只说父亲黑瘦了些,她心里的丈夫便形同枯骨了。

⑩她一条小鱼也没请哥哥和我吃。我们明白那种酥、脆,连骨头都可口。然而我们只是嗅嗅、看看,咽下一泡又一泡的口水。

⑾父亲回来后只提过一回那些小鱼,说想不到这种猫食会好吃。后来他没再提过小鱼的事。看得出,妈妈很想再听他讲起它们。她诱导他讲到吃,父亲却没再讲出一个关于小鱼的字。几年中,成百上千条小鱼,使他仍然倜傥地存活下来。妈妈围绕着父亲,以她略带老态的粗壮身段在父亲面前竭尽活泼。这时,已长大的哥哥和我有些为这个还是小姑娘的母亲发窘。她似乎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变化,也没意识到父亲的变化。

⑿又有许多出版社邀他写作了。他又开始穿他的风衣、猎装、皮夹克,在某个大饭店占据一个房间。他也有了个像妈妈一样爱他的女人,只是比妈妈当年还美丽。

⒀一天,哥哥收到爸爸从北京寄来的信。他对我说:“是写给咱俩的,他要和妈妈离婚。”他让我和哥哥说服妈妈放弃他,成全他“真正的爱情”。他说,他一天也没有真正爱过妈妈。这点我们早就看出来了。他只是在熬到我们大起来,好有写这封信的一天。我们知道再无权请求他熬下去,而这个呕心沥血爱了大半辈子的妈妈呢?

⒁妈妈读完信,一点声音也没有地靠在沙发上。好像她辛辛苦苦爱他这么久,终于能歇口气了。她看看我们兄妹,看出我们决不会帮她死乞白赖地将父亲拖回来,她知道她是彻底孤立了。“他怎么会吃好饭,住在那种大饭店里。”几小时内,这是她唯一的话。

⒂这一夜,我们又听到了那只竹凳的“吱呀”声,听上去它要散架了。第二天一早,几串被剖净的小鱼坠在了屋檐下。初阳中,它们是纯银色。

⒃父亲从此没回家。

⒄一天妈妈对我说:“我的探亲假到了。”我问她去探谁。我知道父亲尽一切努力在躲她。“去探你爸呀。”她瞪我一眼,像说:这还用问?!

⒅又是一屋子煎小鱼的气味。我们都成年了,也都不再缺吃的,这气味一下子变得不那么好闻。哥哥半夜跑到我房间,说“叫她别弄了!现在谁还吃那玩意儿?”我们却都忍不下心对她这么说,我还陪她上了“探亲”的路,提着那足有二十斤的小鱼。

⒆朦胧中听说父亲在杭州一个饭店写作。我们在一家廉价旅馆下榻。妈妈说就暂时凑合,等找到父亲……我心里作痛:难道父亲会请你去住他那个大饭店吗?

⒇四月,杭州雨特稠。头两天我们给憋在小旅馆里。等找到父亲住的那个饭店,他已离开了杭州,无处追踪。我对妈妈说:冒雨游一遍西湖,就乘火车回家。妈妈却说她一定要住满七天。看着我困惑并有些气恼的脸,妈妈惧怕似的闪开眼睛,小姑娘认错般地嘟哝:“邻居、朋友都以为我见到你爸了,和他在一起呆了七天。”她想造一个幻想,让自己让所有的邻居、朋友都相信:丈夫还是她的,起码眼下是的,她和他度过了这个一年一度仅有的七天探亲假,像所有分居两地的正常夫妻一样。她不愿让自己和别人认识到,她半途折回,或者是被冷遇逐回的。

(21)她如愿地在雨中的小旅馆住满七天。除了到隔壁一家电影院一遍一遍看同一部电影,就是在对门的小饭馆吃一碗又一碗同样的馄饨,坚持过完了她臆想中与父亲相聚的七天。

(22)等上了火车,我发现行李中少了那个装小鱼的竹篓。我没有提醒妈妈,它该是个最痛的提醒。抑或,她有意将它遗失在那个角落。

(23)父亲再婚后很幸福。妈妈见到我就问:“会做菜吧?”我当然明白她指谁。我说:“做得很好。爸爸也戒烟了。”她赶紧垂下头走开,不敢再听。

(24)临回北京,我见她又把那竹凳搬到厨房。竹凳也上了岁数,透着灵肉般的柔韧光色。还有一堆小鱼。我不阻止她,欣赏着她工匠般的操作。她将一条小鱼铺平在案上,拇指的指甲一推,去了鳞,再以小刀一剜,去掉内脏。她已架起老花眼镜来做这桩事了,竹凳叫疼一样的“吱呀”。她说:“再有场劳改就好了,你爸又被罚到乡下,低人九等,就没有女人要他了,只有我要他。”她不敢抬头看我,怕我看见她眼里还是那片无救的天真,还是小姑娘那张因非分之想而绯红的脸。

(25)我将一篓子烘熟的小鱼捎到爸爸那里。正是高朋满座的时候,满桌是继母的国宴手艺。我对爸爸使了个眼色,将他熟识的竹篓搁在一边。他瞪了它一会儿,似乎也愁苦了一会儿,又去和一桌朋友嘻天哈地。

(26)这天父亲醉倒,当着七八个客人的面,突然叫了几声母亲的名字。客人都问,叫的是谁啊。我自然吞声,继母善良美丽的眼里,全是理解……全是理解……

(取材于严歌苓同名小说)

1.对文中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突:冒犯,侵犯。

B. 云消雾散: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C. 涨在房子里:“涨”读zhàng,充满,弥漫。

D.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和精力。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第⑥段,一个“紧”字表明母亲对爱的拙劣表达不仅让父亲非常恼怒而且厌烦不已。

B. 第(21)段,同样的雨天、同一部电影、同样的馄饨,暗示母亲为人循规蹈矩了无趣味。

C. 第(24)段,母亲盼望“再有场劳改就好了”,表明她对现在春风得意的父亲无比憎恶。

D. 第(26)段,父亲酒醉后叫母亲名字,说明父亲即使不爱母亲也对母亲心怀一丝愧意。

3.文中第⑦⒂(24) 三段中,都描写了“竹凳”的“吱呀”声,请联系上下文,分别写出三处“吱呀”声的不同内涵。

4.请结合作品内容,简要分析题目“母亲与小鱼”的含意与作用。

5.“爱情”是文学不变的主题。文中母亲与父亲的爱情,能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请从《红楼梦》《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中任选一组人物(如贾宝玉和林黛玉、江姐和彭松涛……),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爱情的理解。

 

题型:名句名篇
难度:中等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所以为此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廉颇闻之,肉袒负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归去凤池夸。

(5)________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6)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此去经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与何人说?

(8)__________________,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困难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喜迁莺    晋师胜淝上【1】

李纲【2】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3】何曾专美!

注释:【1】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2】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3】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

B. “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

C. “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的敌人。

D. “延晋祚,庇烝民”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

2.下列诗句中的“鹤”,与“夜闻数声鸣鹤”中的“鹤”所表达的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

A.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

B. 闻鹤唳而心惊,听胡笳而泪下。(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

C.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D. 夜鹤晓猿时复闻,寥寥长似耿离群。(宋·林逋《山中寄招叶秀才》)

3.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战”有何用意。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7214/35971) 首页 上一页 17209 17210 17211 17212 17213 17214 17215 17216 17217 17218 1721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