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一张书桌 韩少功 一觉醒来才发现两脚泥,只是靠一夜体温的炙烤,加上盛夏天气的烘焙,泥浆已干成了泥壳,在床单上纷纷剥落泥渣。 知青时代就是这样子。无边无际的累,填满了烈日下或风雪里的日子。有一天,救星终于出现,是公社杨秘书发现黑板报上我的粉笔字不错,抽调我去公社抄材料。当地人把这种轻松差事叫做“吃楼火”,词义来路不明。大概“楼”是指大宅子,能待在大宅子里烤“火”的家伙,当然是有富贵之命,至少也是时来运转,值得大家羡慕嫉妒恨。 在没有复印机的时代,抄材料就是手工复写。杨秘书让我复写各种公文,还有他最为头痛的新闻报道——退稿率太高了,搞得他很没面子。经过深入反思,他认定投稿失败的原因就在于邮路遥远,自己每次动手都太迟,于是决意加大写稿的时间提前量。比如还未开镰,他就抢先报道贫下中农喜送公粮;还未下雨,他就早早预测广大群众奋勇抗洪;离国庆节还有十几天,他就精确想象人们在节日里如何“深有体会地说……”“豪情满怀地说……”“一把抓住解放军首长的双手眼含热泪地说……”这类稿子抄得我目瞪口呆。这个胖子何等神通,把人家十几天后的泪水都流出来了。 时空穿越也无济于事,还被报社或电台回信怒斥为“胡闹”和“弄虚作假”。他这才苦着一张脸说:“怎么办?怎么办?你还有什么办法?” 在他谦恭的促请之下,我不忍袖手和暗笑,便复写兼顾修改,无非是去掉他的一些语法硬伤,删掉一些八股套话,再加点新鲜事例什么的,终于使他的退稿率后来有所降低。他乐癫癫地为我倒茶水和切西瓜。他最爱唱的“长江滚滚向东方……”从此也时常飘扬在公社机关的房前屋后。 县里大概也注意到这个公社在媒体上的能见度提升,于是常有电话打来,抽调我到县里写材料。这种“楼火”就吃得更爽了。几乎每个月我都有几天不用出工上地,而是衣冠楚楚地入住县城招待所,每天得伙食补贴五毛,食有荤腥,夜有电灯,还有服务员来扫地送开水。什么是幸福?这就是幸福吧。什么是上层建筑?这就是上层建筑吧。不过县级官员比杨胖子难侍候,每次审稿都会有意见,每个参审人都水平高,哪怕以高克高互相消耗,甚至把自己绕晕,最后又回到第一审时的意见。自发现这种否定之否定规律,我便避繁就简,近道超车,每次完稿后决不再急于送审,而是拖到最后时刻,几乎是逼着领导把初审当作终审,只可能务实地说说人话——这就是说,不给他们高来高去的闲工夫,不给他们折腾下属和绕晕自己的机会。 这样,我就有了许多送审前的多余时光,忙一闲三,经常无所事事。恰逢七十年代初全国文化形势回暖,很多文艺院团恢复了自创节目的演出,省、地、县各级文艺刊物也都重新出版。在一个知青朋友的鼓动之下,我在招待所里闲着也是闲着,吃了五毛补贴后也得消遣,便胡乱凑些四言八句,关于诱蛾灯的(星火万千,美好诗情呵),关于水库大坝的(锁住龙王,气势非凡也),好像是诗,就算是诗吧,后来居然也印成了县刊上的铅字——眼看着一颗文艺小新星就这样意外地冉冉升起, 杨秘书特兴奋,因为文艺作品也在上稿率统计范围之内,任何铅字都算是全公社的文宣成绩。他觉得脸上有光,立刻赏我一盏煤油灯,带玻璃罩的,有鱼型灯嘴助燃增亮的,简直是高科技产品,比黑烟滚滚的棉油灯盏强多了。为了让我抓紧时间创作一台文艺宣传队的节目,一位姓刘的公社宣传委员也投入到对我的关爱中,听说我没桌子,便带我去了学校,逼着校长给了我一张学生用的双人课桌。 这是我走入社会后第一张书桌,一米来长,一尺多宽,有一个双层夹板和娃娃们留下的一些刻痕。工区里的员工们以前只配有床和木凳,人们平时写信也只能就着箱子或床沿,因此我的这张桌子堪称奢侈,很让伙伴们震惊。想想看,在桌上摆一个笔筒,立一排书(最好是精装的),插几支花(油菜花或南瓜花都行),不就有知识分子的风雅兮兮和气势非凡了?房间主人若不文思如涌壮怀天下哪还说得过去? 这张小桌伴我三年多,助我写出过三句半、对口词、表演唱、花鼓戏一类,当然还有杂乱的感想和素材,后来进入了小说或散文,包括早期的《月兰》和《西望茅草地》。杨秘书当然也在这张小桌上进入了我的日记。比方说,他一上路便不时高唱进行曲,用时下的语言说,活成了一个快乐的表情包。又比方说,他有一条又脆又亮又尖的娘娘嗓子,总是担当领呼口号的重任。他怕农民们听不清、喊不齐,常常把一句长口号截分成几个短句,于是一句“打击贫农…‘就是…’打击革命”,经他逐一分别领喊,大家喊是喊齐了,但前后两句分明成了惊心动魄的反动口号,竞被喊得地动山摇。这一事已被我写入了后来的《马桥词典》。他的金嗓子还多次用于民兵队列操练。大概是恼火一些人分不清左右,甚至听不懂“左”和“右”,他灵机一动,找来一些草绳,给每人的左脚缠上一根,于是口令便成了“草脚——肉脚——草脚”,或者“(向)草脚——转…(向)肉脚——转”……还别说,这一招管用。形象的“草”和“肉”就是比抽象的“左”和“右”好记,如同电视剧比理论书要好懂,你不服还不行。大家的智商立即提升,队列动作马上整齐许多,据说后来还在什么竞赛中一举夺奖——这一事有几分神奇,将来说不定会被我写入哪篇小说的。 多年后,我重返这里的时候,在房前屋后转了一圈,没发现什么往日陈迹,除了半块语录墙,两台锈成了废铁的揉荼机,一个隐没在丛生蒿草中的废弃猪场。出乎意料,我吃饭时还看见了厨房墙角里一张课桌,其木纹、刻痕、样式都十分眼熟,不过它眼下已蒙上了枯黑烟垢,还有不少水泥凝结成的斑块,桌下有几个腌坛,桌上则胡乱堆放了一些杂物。 我默默看了它一眼,然后告别主人走了,上了汽车,上了火车,上了飞机,直至海角天涯。我很奇怪临别前自己为什么没去把那个桌面摸一下。 其实我常常想起它。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 小说以知青时代为背景,开头部分又特别写到知青生活的劳累与疲惫,暗示了拥有“第一张书桌”的特殊社会背景。 B. “我”被抽调到县里写材料时,每次完稿后,决不急于送审,只是为了腾出许多送审前的 多余时光来“乱凑些四言八句”。 C. 小说善用俗语,语言幽默,轻松诙谐,如“吃楼火”等方言,对杨秘书领呼口号、操练民兵队列的描写,增强了生活色彩和文学趣味。 D. 我在招待所里“消遣”时写出的文字也能“印成了县刊上的铅字”,我也成为了“一颗文艺小新星”,表明我对自己文艺才华的自信。 E. 小说结尾处写到“其实我常常想起它”,其实表达的是作者一直难以忘记那个知青年代的青春岁月以及自己的文学成长历程。 2.小说中的“杨秘书”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3.小说题目是“第一张书桌”,可文本直到第8段才写到这张书桌,大量篇幅似与“第一张书桌”无关,其用意何在?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强人普京说过,给我20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如果这句话是郎平说,就是:给我三年,还你一支强大的中国女排。 作为教练,郎平的强大在于她能将队伍在不长的时间内带上巅峰。国际排联终身名誉主席魏纪中评价郎平“很会调教和培养运动员,而不单是使用运动员”。1995年,她放弃年薪20万美元的工作,第一次接手中国女排,处于低谷的女排被她牵引出一条上升曲线:当年夺世界杯第三名,次年摘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1998年夺世锦赛亚军。2009年,郎平接掌广州恒大女排,很快在全国联赛中升入A组,拿下两个亚军、一个冠军。2013年,郎平再度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当时,女排在伦敦奥运会没进四强,世界排名第五。郎平接手后,女排2014年获世锦赛亚军,2015年夺亚锦赛和世界杯冠军,2016年创造“里约惊喜”。 担当,是郎平心灵的敏感点,触动她一次次挺身而出。她曾经设想过自己的下一站是退休。郎平一辈子受伤不少。她做过十多次手术,每次体检拿到的血液化验单都有多项不合格,医生提醒她“随时可能被累垮”。然而,女排需要她。她犹豫再三,最终承诺出山。犹豫是因为她的承诺分量很重。当第一次执教国家队,郎平就对家人说:“球打不好,我不会交差。”之后的每一步,她其实都在实践这样的承诺。 “我们今天就赢在坚强的意志品质上”,这是郎平赢了对荷兰比赛后说的话。其实这话也是对她自己说的。 郎平丈夫、社科院教授王育成曾细致观察郎平在赛场上的表情:“她和其她的主教练都不一样,就坐在那儿,很镇静,你从她的面部看不出太多表情,有时候眼镜可能是掉下来,她就用手往上推一推,但是透过那眼镜,看得出她的眼珠在转来转去,她在思考问题,一定是脑子里在转很多弯弯……” 是的,郎平是一个思考者,而且是一个抠细节的思考者。她说过,一个教练要有很强的比赛阅读能力,还要对比赛有预判。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掌握信息、了解细节的基础上。在训练时,她把训练内容分成扣球、拦网、发球、接发球等许多环节,除了拍下每次训练的视频,还用一个小本子随时记录心得。她曾在3天内连飞3个城市,为的是观察队员的比赛状态。为防止队员意外受伤,她甚至提前去检查每个训练场馆的地胶是否有隐患。郎平思考的最多的就是如何用人。郎平说:“对年轻队员要大胆放开去用她们,让她们学着自己去承担。用新人能赢球是最好的,但你一定要付出学费。如果总想每一场球都要赢,新人永远没有机会。” 和队员相处时,郎平用上了对待女儿的那份细致。她说,论年纪她们就像自己的女儿一般,“所以我还承担着母亲的责任”。“我执教比赛和训练的时候是很严肃的,教练绝对不能打哈哈,因为球员会有样学样,你一打哈哈,球员会更甚。不过在球场之外,我还是希望球员和教练更像一家人。”她记得每个队员的生日,了解她们每个人的伤情。曾春蕾说:“谁有头疼脑热,最急的就是郎导。” “有郎平的地方,就有奇迹。”白岩松这句话,被不少人提起。2015年世界杯,面对赛前主力接连伤痛打击的情况,郎平形容自己“死猪不怕开水烫,烫得我都有点麻木了。每天就是想办法,怎么弄对手,怎么扬长避短。”每一次重大比赛,看队员夺冠心情迫切,她都会做工作,希望她们用平常心对待。“比赛时其实不要想其他的,需要的就是专注。” 金牌当然重要,但背负着对金牌的沉重执念就无法飞翔。“敢赢,不怕输”,郎平以此鼓励球队——她掌握了赢的艺术。她告诉年轻的队员们:“一个球一个球地打,什么样的结果都可以接受,只要我们能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她帮这些孩子抛弃患得患失的心理包袱,把她们还原为纯粹的打球者,去赢。 2020年,就是东京奥运。郎平还会继续挂帅吗?她说:“不管我在还是不在,中国女排的精神需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选自《环球人物》,有删改) 【相关链接】 郎平,1960年12月出生于天津,曾是中国女排运动员,八十年代与美国名将弗罗拉·海曼、古巴名将米雷亚·路易斯并称为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1981年女排在世界杯夺冠,郎平获得“优秀运动员”奖;1982年女排获得第九届世锦赛冠军,她获“最佳运动员”奖;1984年作为中国女排副队长出战洛杉矶奥运会,实现“三连冠”;1985年以队长身份带队蝉联第四届世界杯冠军。退役后,郎平两度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2016年里约奥运会,带领中国女排获得冠军,斩获中国女排史上第三枚奥运金牌。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面对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邀请,郎平犹豫再三,而最终接下重担是因为她对承诺十分看重,对中国女排也有着深厚的情感。 B. 郎平不仅以强大的信念和精神支撑着她的队员,以科学和专业的方法训练队员,还在赛前事无巨细地亲力亲为,为中国女排护航。 C. 如何任用新人,是郎平执教时思考最多的问题,也是她与其他教练的不同之处,为了锻炼新人,甚至不计比赛的输赢。 D. 比赛不仅是技术方面的较量,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较量,所以面对压力,郎平更强调专注,引导队员以平常心态对待大赛。 2.文中说“作为教练,郎平的强大在于她能将队伍在不长的时间内带上巅峰”,结合全文,分析其原因。 3.郎平说:“不管我在还是不在,中国女排的精神需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女排精神的理解,它带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歌词进教材,是补位而非“乱人” 语文出版社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材,歌曲《天路》以诗歌的形式入选,三年级的延伸阅读中还收录了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 革新语文教材,可谓是由来已久的话题。此番,若非周杰伦的“闯入”,所谓教材的脱胎换骨,或许根本不会引发广泛关注。现实就是如此,一面是各方都在呼吁教材当改,另一面却是大家都缺乏具体路径。直至如今,终于有出版社“先行先试”,各种各样的解读与置评,方才后知后觉。对于很多人来说,流行歌曲忝列教材之中,无疑有辱名家名作所构建的文本经典。但在另一些人看来,既然扬言变革,总该有些突破才好。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表示,“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课是品生课、社会课、自然课,但就不是语文,必须改。”按照王旭明的理解,传统语文教材,承载了太多的宣教责任,反倒轻视了纯粹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其后果是,语文课本成为无所不包的、正确价值和有用知识的集合体,却忽略了教人识文断字、体验语言之美的最初功能——某种意义上,“年轻一代”听说读写能力的持续滑坡,与此不无关系。所以,让语文课尤其是低年级语文课回归“中文启蒙”为优先考量,理应成为新一轮教材改革的基本共识。 顺着此一思路,将《天路》、《蜗牛》等歌曲收入教材,也就很可以理解了。仅就教学效果而言,此类流行歌曲天然具备优势。其用字浅易、行文直白,同时内容轻松、富有意趣,非常适合小学生识字习文。凡此种种,较之一些拗口的名作,想必更投合小朋友们之所好。 一直以来,教材编撰者以致敬和传承的姿态,将一干经典名文统统塞进课本,而未曾充分顾忌儿童的认知偏好。另一方面,民间舆论也时常抱持“出身论”视角,对教材课文的增减指指点点:在此思维内,经典篇目的退出、流行歌词的加入,极易被看做媚俗的倒退。而事实上,小学阶段更多只是识字断文、培养语感而已,那些名作的深意和妙处,未必为孩子们所理解。与其如此,还不如让他们轻松读些浅显文字便好。 周杰伦的《蜗牛》,仅仅是收入了小学课本的“延伸阅读”罢了。动辄将之鼓吹为“流行文化逆袭文化经典”,既显得太过敏感、小题大做,也折射了对语文教育的认知误区。必须重申的是,小学课本从不负责将名家名作兜售给年幼一代,而只是负责培养孩子们的技能与兴趣,从而让他们有能力识字、写作、阅读经典——只要流行歌曲能有此功效,同时“三观”刚正,就实在没有任何理由对之妄加指点。 也许,“歌曲成为课文”的唯一尴尬在于,该现象映射了小学教材“无米下锅”的某种窘境。现代社会的作家、学人、教育者,对于教学规律缺少认知,对于写作儿童读本缺少动力。久而久之,教材编写者只能无奈抓些歌词“补位”。于此,难辞其咎者其谁,着实不容含糊。 (《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1.对于传统语文教材,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民间舆论时常抱持“出身论”的视角,对语文教材课文的增减指指点点,认为语文教材应该收入名家名作所构建的文本经典。 B. 传统语文教材,成了无所不包的、正确价值和有用知识的集合体,轻视了纯粹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语文课也上成了品生课、社会课和自然课。 C. 教人识文断字、体验语言之美的最初功能在传统的语文教材里被忽略了,从而导致了“年轻一代”听说读写能力的持续滑坡。 D. 大量经典名文被编者以致敬和传承的姿态统统塞进课本,初衷是好的,但却没有考虑 到,这些经典名作的深意和妙处是否能为孩子们所理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有些人认为语文教材的改革应该有些突破,但很多人认为,流行歌曲忝列语文教材之中,有辱名家名作所构建的文本经典。 B. 《天路》、《蜗牛》等流行歌曲,仅就教学效果而言,用字浅易、行文直白,同时内容轻松、富有意趣,天然具备优势,因而非常适合小学生识字习文。 C. 只要流行歌曲能起到培养孩子们的技能与兴趣,从而让孩子们有能力识字、写作、阅读经典等功效,同时“三观”刚正,我们就没有理由妄加指点。 D. 周杰伦的《蜗牛》,仅仅是收入了小学课本的“延伸阅读”,所以不必看做是媚俗的倒退,更不必鼓吹为“流行文化逆袭文化经典”。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于革新语文教材的话题,由来已久,一直未能“脱胎换骨”,是因为各方都在呼吁教材当改的同时,却都缺乏教材革新的具体路径。 B. 从语文课本的最初功能出发,新一轮语文教材改革的基本共识应该优先考量让低年级语文课回归“中文启蒙”,投合小朋友们之所好。 C. 现代社会的作家、学人、教育者,对于教学规律缺少认知,对于写作儿童读本缺少动力,是小学教材出现“无米下锅”窘境的原因之一。 D. 歌词进教材,是教材编写者无奈抓些歌词的“补位”,而非“乱入”,只是出版社“先行先试”了,各种各样的解读与置评,才后知后觉。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今日央视揭秘部分演员天价片酬,点名不少当红明星与影视剧,直指演员片酬过高,直接导致其他工作人员薪酬过低,作品质量低下。82岁的电影艺术家王晓棠直言“我国科学界最高奖金500万人民币……有的演员一场婚礼一个亿,成比例吗?” 对于这种现象,有人认为演员片酬普遍虚高,必须要遏制;有人认为只要作品足够好,片酬高是应该的;有人认为演员片酬高是因为受市场欢迎,有观众愿意买单;也有人认为演员与科学家的受众不是同一群人,没有必要拿来在一起比较。 对以上问题你怎么看待?请结合材料的内容,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下图是中国环境标志,(底色为绿色)请写出该标志除中文和英文以外的构成要素及寓意。
|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① :一是自然属性,二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②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③ 。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
|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学是心灵的抚慰剂,许多人因为孤独而爱好文学,许多人因为穷困而爱好文学,也有一些人因为富足闲适而爱好文学—— ① 是出于什么原因, ② 他们信仰文学,崇尚真善美,文学 ③ 会让他们变得安贫乐道,富而不骄,让他们的内心充实、自信、淡定、颖慧。我总是天真地认为,真正爱好文学的人,属于天底下最善良的群落, ④ 坏, ⑤ 坏不到哪里去。验之现实,大致不错。以文学钻营的人, ⑥ 另当别论。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无论 如果 就 虽然 却 / B.不管 只要 就 即使 也 则 C.尽管 如果 都 虽然 却 / D.无论 只有 才 纵然 也 则
|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近日,一则“语文考卷植入商业广告”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疯狂流传,引起了广大公众以及家长与媒体的强烈关注与质疑。 B. 推动长江经济带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经济规律、社会规律的尊重。 C. 日前,《中医药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一旦获得表决通过,中国将诞生第一部关于中医药的国家法律。 D. 据脑科学家研究,天赋起的作用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几乎任何人,都有可能在他没有天赋的领域成为世界级的大师。
|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各有千秋。 ②该楼盘背山临水,因极具便利的交通优势和核心区域的潜力优势而深受广大置业者的追捧,其首选之位当仁不让。 ③明人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感情真挚自然,“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虽无一“泪”字,但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 ④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犯了错误应该首先检查自己,文过饰非或对别人的批评无动于衷都是不对的。 ⑤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掌握本领,不然身无长物,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⑥持续多日的强降雨导致部分地区山洪暴发,农田被淹,房屋倒塌,灾情扣人心弦,相关部门正全力以赴组织救灾。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山 里 人 侯发山 周末,我和几个朋友驱车赶往靠山屯。靠山屯有一家农家乐,有不少野味。我去的次数多了,跟老板二狗熟悉。随同去的老孟,是个盖房子的,俗称房地产商,这天是他请客。刚坐下,就对老板二狗豪气十足地说:“先来盘鳄鱼肉。” 二狗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为难地说:“老板,小店没有这个。” 老孟眼也不瞄二狗,“啪”地声甩出鼓囊囊的钱包:“不差钱,上。” 二狗忙掏出烟来给我们散烟:“老板,这个真没有。不信您问侯老板。” “行了老孟,有那个意思就行了……来,土鸡一只,野兔一份……”二狗拿我当救星,我不能不出面。 二狗这儿有个规矩,点菜后先交钱再上菜。我点完菜,二狗一算账,四百八。老孟从钱夹里捻出四张老人头。二狗死活不愿意,说俺是实诚人,饭菜也是实价格,没法优惠。 老孟又抽了一张五十的。二狗还是不愿意。 我见识过二狗的较真,劝老孟:“人家也不容易,你也不差这一星半点的,给了吧。” 老孟没说话,又掏出一张十元的。 “还差二十。”二狗伸着手,很执着,“都是有本钱的,俺不能干赔本买卖。” 我看不过去,刚要掏钱,老孟见状,忙掏出一张五十的摔给二狗:“不用找了。” 二狗也不说话,又找回老孟三十元。 “太抠了,以后打死我也不来了。”老孟黑着脸。 菜一道道上来了。味道嘛,也确实不错。老孟的脸色慢慢变得红润了。 这当口来了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高声叫道:“一碗鸽子面。”二狗笑眯眯地应答着,收下了男孩递过去的一张红色的钱币。 面条还没做成,男孩到门外边耍去了。我忍不住提醒二狗:“狗老板,你可看清楚了,他给你的可是冥币!” “我知道。”二狗说罢,就把团在手里的冥币撕了。 “难道男孩的父亲是个地头蛇,惹不起?”我有点糊涂地看着二狗。 二狗淡淡一笑:“孩子得过脑膜炎,脑子不大灵醒,经常把冥币当钱使。” 老孟附和道:“都是有本钱的,咋说也不能干赔本买卖啊。”听口气,完全是在嘲讽二狗。 “他也只是买碗面,没啥。”二狗不以为然。 我由衷地说:“你这么好心,孩子真幸运。” 二狗说:“不只是我,村里凡是开店铺的都这样对他。” 这时,服务员刚好过来端菜,她说:“这个孩子是村长的。” 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 老孟放下酒杯,冷冷一笑,说:“谁说山里人老实?也会拍马屁嘛。” 二狗真是傻蛋,居然没有看出老孟的冷嘲热讽,说:“别说吃碗面条,吃俺身上的肉俺都舍得。” 想想也是的,谁让人家的爸爸是村长呢?二狗毕竟还受村长的领导嘛,这么一想,我也就释然了。 “我明白了,村长在这里挂着账……行。狗老板会做生意。”老孟一副豁然明白的样子。 “肯定这样。”在座的一个朋友同意老孟的说法。 二狗没接我们的话茬,叹口气,说:“去年秋天的一个晚上,下起大暴雨,村长进山巡视,发现刘大爷的屋子裂缝了,忙把刘大爷背出屋子。刘大爷说他的收音机还在屋里。刘大爷孤寡一人,收音机可是他宝贝。村长就放下刘大爷,刚返回屋子,轰隆一声,屋子塌了……刘大爷在屋子前跪了整整一天。” 我们几个人一下子都沉默了。 临走时,老孟不声不响甩到吧台上五张老人头。 “老板,已经算过账了,您是不是喝多了?”二狗不知如何是好。 “这个,那个,那孩子想吃啥你就做啥……”老孟头也不回,走出了农家乐。 半个月后,接到老孟的电话,邀我一起去靠山屯。老孟说,那个农家乐还真有点味道。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小说开篇写老孟点菜时先点鳄鱼肉,再“甩出鼓囊囊的钱包”,言行看似充满豪气,实际上是老孟在山里人面前显示优越感。 B. “忙掏出烟来给我们散烟”,表现了二狗对顾客的恭敬,其中含有没能满足顾客要求的歉意,也有与顾客拉近情感距离的善意。 C. 二狗将团在手里的红色钱币撕掉,说明他知道自己从男孩手中接过来的就是冥币,那一刻他的内心有着深深的无奈和愤怒。 D. 服务员的插话交代了孩子的身份,却也招来了老孟对二狗的冷嘲热讽,甚至使“我”也对二狗的做法的正当性产生了怀疑。 E. 小说插叙了村长为救刘大爷牺牲的内容,解说了男孩免费吃面的原因,也展现了山村淳朴的民风,升华了小说表达的情感。 2.小说中二狗这一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老孟说“那个农家乐还真有点味道”,请简要分析其中的含义。 4.关于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说是二狗,有人认为是老孟。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