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贡米

任林举

    仲秋一过,氤氲于天地之间的水汽如领了号令一样,倏然散去。大地恪守着自己的宁静和沉稳,将攒了一春一夏的阳光收集在一起,再铺展开来,即是遍地耀眼的金黄——千亩万亩的稻子熟了。

    当初,人们交给土地的,是小小的一粒稻种,是人类和土地之间的一份契约或默契。是规约,是风险,也是信任。农人代表人类立了这个无字也无言的契约之后,就得一步步躬耕践行,付出自己的力气、汗水、智慧、情感……大地则如一个严格的慈母或一个胸有成竹的魔术师,承诺在心,却秘而不宣。先是一个细嫩的芽儿,由鹅黄或嫩绿慢慢地演变着,然后就是一棵苗、三棵苗、五棵苗……当一棵孤零零的小苗分蘖、滋生出一把攥不下的大簇稻秧时,农人仿佛受到了巨大的赞许和鼓舞。此时,虽然心花怒放,但还不到开怀大笑的时候。直到稻秧里流动着的浆液自下而上随时间慢慢传输,在穗子上、在稻壳里悄悄凝结成晶莹的玉,他们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大地终于兑现了承诺。那暗暗浮动的米香呵,如丝丝袅袅无色无形的流泉,从农人的生命和大地的肌肤里源源不断地散发而出。

    我一直相信,1671年秋天的色彩和饱和度,一定不亚于今天。那时,这片黑土地还不属于百姓,而是作为“龙兴之地”被皇家独自占据、严格监管着。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史上,凡一方之最新、最好的物产,都要向朝廷交纳,供皇室享用,称之为皇贡。

    康熙第一次东巡,也就是1671年的秋天,北方的金秋正壮美如画,但那时对于一个政权初稳的年轻皇帝来说,还没有太多的闲情逸致去关注那里的美景与粮食。1682年,他再一次带着浩浩荡荡的巡查队伍来到既是故乡又是边疆的东北,考察当地民情。康熙第二次东巡,前后历时80天,同行七万众,光是消耗的吃的,就数目惊人:从各大官庄征用猪62头,鹅235只,鸡620只,鸭140只,粳米11.57石,红白高粱米、燕麦等杂粮10.57石,白面1974.5公斤,芝麻油501.4公斤……队伍行至松花江之滨,皇帝享用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特意为他准备的一锅米饭。当一口晶莹如玉、香糯软滑的白米饭入口之后,吃遍了天下珍馐美味和八方五谷的皇帝欣喜不已,叹为天赐神物,并即兴作诗一首:“山连江城清水停,稻花香遍百里营。粗碗白饭仙家味,在之禾中享安宁。”

    从此,松花江流域的稻米便成为专供皇宫御用的“贡米”。可怜的百姓,只能把出自自家之手的“仙家味”悉数奉送给皇家,以至于很多人只听说过“粳子”之名,而不知粳米之味。晶莹如玉又唇齿留香的米,连绵不断地自吉林这片苦寒之地流往繁花似锦的京都。京都的皇帝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开心,便又兴高采烈地写起诗来,爷爷写,孙子也写,赞美大米,抒发踌躇满志的情怀:“松江万里稻兴滔,碎碾珠玉降琼瑶。绵香宜腹还添力,慰我黎庶尽辛劳。”

    乾隆这首诗的前两句是赞美松花江流域大米的漂亮表象,很有想象力,也很贴切,优质的粳米本来就如晶莹剔透的琼瑶美玉,但是后两句可就有一点铺排过当了。上好的米当然可以“绵香宜腹还添力”,可是,米根本就进不了平民之腹,又怎么去慰“黎庶”的辛劳呢?当一种东西成为紧俏、稀缺资源时,其出产之地和发端之人往往是得不到什么益处的,不仅如此,有时还会罹患灾祸。其实,谁都不想这样,但人心的曲曲弯弯和世道的沟壑纵横,却总是把千百年的历史逼进窄巷,呈现出的事实总是难免“这样”。绥德出硬汉,绥德就户户当兵撂荒千里,不再有人种田;米脂出美女,米脂的男人就很难再娶到漂亮的媳妇;凤阳拼上了三千年的内力出了个皇帝,那地方就穷得最后只剩下一曲凤阳花鼓:“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原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尽管如此,不问世事的稻谷却按照春种秋收的规律岁岁归来,维系着人类与土地之间的默契与信赖,温暖着耕种者屡伤不死的心。一代代朴实而倔强的北方农民,则在“谷丰年不丰、谷歉两手空”的梦魇里死守着那片并不成全人的黑土地和从不富人的粳稻,前赴后继将它们培育成更精更优的佳品,恪守并提升着昔日贡米的品质。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恰当的两项是

A. 开头两段中,作者善于使用比喻、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土地和稻米,表现了稻种发芽成熟,大地兑现承诺的过程。

B. 十多年间,康熙两次东巡,目的各不相同,因偶然吃到晶莹如玉、香糯软滑的吉林米饭而欣喜不已,并写诗将其列为“贡米”。

C. 作者认为,只要一种东西成为了紧俏、稀缺的资源,其出产之地和发端之人就得不到好处,不仅如此,有时还会遭遇灾祸。

D. 文章主要写贡米,提及绥德硬汉、米脂美女、凤阳花鼓,是为了证明人心与世道会将历史发展逼进窄巷的道理。

E. 文章书写了中国封建专制社会对农民的压迫、盘剥,同时也赞美了淳朴农民在土地上辛勤耕耘、不计回报的精神品质。

2.第四段中,作者详细地罗列康熙东巡消耗的食物,有什么作用?

3.鲁迅文学奖称任林举的写作“融叙事、抒情、沉思于一炉”,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祭祖传统起源于商朝。商人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并且把人鬼(祖先)作为祭祀的主要对象。从孔子开始,儒家逐渐与鬼神信仰拉开距离。从根本上说,儒家并不反对服事鬼神,只是将对鬼神的祭祀放到整个道德教化的系统中去思考而已。

    中国人的祭祖信仰不外乎基于以下两种心态:一是饮水思源,追念祖先功德;二是祈求福祉,希望祖先保佑子孙。这里,体现了个人与祖先之间的生命关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些看似高深的哲学追问,在中国人的祭祖仪式中得到自然而朴实的回答。这里,还体现了个人与祖先之间的情感关联,甜酸苦辣的人生况味,喜怒哀乐的情绪波动,都可以毫无保留地向祖宗诉说,从而得到心理的释放,乃至问题的解决。在祭祖的芸芸众生看来,祖宗虽然不在了,但并没有变成虚无缥缈的鬼神,而是在生命上与自己同在,在情感上与自己分享。冯友兰先生说过:“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所以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这种诗意的信仰、哲学的智慧,正体现出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精神魅力。

    家祭是祭祖信仰最基本最普遍的形式,但各地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这种家庭祭祖方式,有助于巩固以孝悌为纽带的家庭成员关系,维护家庭的安定和睦,也是讲述家庭故事、传授优良家风,进行家庭教育的最佳场所,实际上发挥了类似西方人“教堂”的作用。

    宗祠祭祖分为春祭和秋祭,其中最隆重的是每年春节期间开展的春祭,气氛庄严而热烈。不少地方现在祭祖仪式加上一条,就是为本族优秀子弟发放奖学金、为困难子弟发放助学金。这种宗祠祭祖方式,有助于增进族群内部人们的感情联络,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现在有些地方,尝试引入祠堂管理委员会议事制度,协助当地村委会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调解村民纠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企业本来是现代市场经济组织,欧美的企业,因为处在全民宗教信仰的社会背景中,根本不必要也不可能考虑员工的精神信仰问题。广东东莞的一些企业立足中国人的信仰传统,专门为来自五湖四海的本企业员工设立了“祖宗堂”。“祖宗堂”供奉“天地国亲师”牌位,以及本企业所有员工姓氏祖宗的牌位。“祖宗堂”平时开放,员工在家庭的重大纪念日,或者在思念家乡和亲人时,均可自行前往祭拜、上香。在春节和清明节等重大节日,则请出所有牌位,放置在企业大礼堂,组织本企业全体员工举行隆重的集体祭拜仪式。其祭拜程序参照农村宗祠祭祖仪式而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变动,祝文则包含有本企业本年度发展成绩及前景展望等内容。在他们看来,教化员工是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教化的本质就是教做人,做人首先是行孝。把孝落实了,人的动力就出来了,能力就出来了,整个格局也就出来了。这种企业祭祖方式,是对中国传统乡村宗祠祭祖方式的继承和超越,既满足了个体的精神信仰需求,又增进了本企业员工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建设企业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基础。

    祭祖体现着我们民族的精神信仰,祭祖信仰应该成为我们重建“文化自信”的起点,为中华民族在当代的重新崛起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石。

    (摘编自黎红雷《企业与社区如何祭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祭祖传统古已有之,是中国人民缅怀先祖的一种方式。它起源于商朝,商人把鬼神分为三类,其中人鬼是主要的祭祀对象。

B. 儒家把服事鬼神放到了于人有道德教化意义的层面上去考虑,但孔子认为要与鬼神信仰保持距离,即否定鬼神的存在。

C. 中国人的祭祖信仰基本出于两种心理诉求。一是不忘根本,有感恩祖先赐予之意。二是祈求福祉,企盼祖先保佑后代。

D. 中国人的祭祖信仰体现了个人与祖先之间的生命和情感关联,祭祖的人认为,祖先既在生命上与我同在,也在情感上与我分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在冯友兰看来,行祭礼是表达对先人情感的诗意之举,而不是真的出于对鬼神的敬畏或崇拜,祭礼与宗教之礼的意义是有差别的。

B. 中国人的祭祖信仰自然而朴实地回答了哲学上的终极追问,这是中国人在处理哲学问题上的智慧,体现出儒家文化的精神魅力。

C. 家祭是祭祖信仰的常见形式,在具体做法上各地有所不同。重视家祭可以让子女孝顺父母,兄弟之间友爱,也利于传授优良家风。

D. 家祭和宗祠祭祖能起到敦亲睦族的效用,有利于维护家庭安定,促进社会和谐。宗祠祭祖在方式和制度上的新尝试,取得了良好效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美企业要想进入中国市场,需要对中国人的信仰传统有所考虑。这种考虑从某种程度上说关乎中国员工的心理需求,会对企业发展有益。

B. 东莞一些企业设立了“祖宗堂”,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提供了祭拜的场所,这样做可解思乡怀亲之苦,也可以起到教化人的作用。

C. 企业祭祖是对传统祭祖方式的创造性继承和超越,是现代市场经济企业文化的表现。企业员工集体祭拜使得员工与企业同艰苦共命运。

D. 祭祖信仰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是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寄托。对此我们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该积极、正面引导。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1:某整形医院的数据显示,高中毕业生整形人数比例逐年上升,已接近该院整形人数的六分之一。当前高中毕业生出现整形热的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社会大众强调“看脸”,希望通过提升“颜值”获得更多自信和机会。

材料2:2015年春节刚过,北京多所高校艺考大幕开启。与往年不同的是,中央戏剧学院首次在招生简章中强调不得带妆、并着日常服装考试。现场,学校准备了卸妆湿巾,提供给化妆考生。一些已经进入考场的考生,由于不符合素颜要求,被考官要求场外卸妆后再进入考场考试。中戏院长助理郝戎介绍,我们要看的是学生本来的素质,所谓“璞玉不琢”。

对于以上做法,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见解。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与前句构成排比。要求:句式一致,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

林清玄曾说:“能够一鸣惊人的,必定在不鸣则已的时候养精蓄锐;能够动若脱兔的,必定在他静如处子时洞察入微。”这句话告诉我们:理想不是现成的果实,而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培育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字。

全面实施乳制品加工工艺标准化监管,彻底消除企业过热加工的乱象是优质乳工程的保证。即使拥有优质原料奶,         ,也不能生产出优质乳制品。我国的乳品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过热加工现象,主要是因为企业低价收购低质的原料奶,细菌数量高,     ,可谓“一热遮百丑”。但是,       ,比如维生素C的损失率达到30%,使牛奶失去应有的营养作用。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无论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离不开酒。 ②   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唐代文人之醉酒,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A

总是

如果

/

但是

从而

B

如果

/

固然

因此

C

可是

倘若

那么

/

所以

D

与其

所以

虽然

反而

/

 

 

A. A    B. B    C. C    D. D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国家旅游局介绍,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成为旅游市场亮点,各地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赏花游、采摘游、美食游等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

B. 具有中国铁路“纯正基因”的亚吉铁路,正在成为中非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深化产能合作,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典范。

C. 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连续六年排在诺贝尔奖获奖预测名单榜首,,却年年与该奖无缘,可以堪称诺贝尔文学奖史上“最悲壮的入围者”。

D. 哲学家为何离开学术界?一方面来自现实生活的重重压力造成哲学家受到伤害,一方面则是学术界存在的种种弊端令哲学家心灰意冷。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在这篇小说中,张爱玲在描写人物的着装、环境的特点,甚至人的一举一动乃至思想活动时,都不胜其烦地抹上色彩。

②家访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家长无为而治,孩子才会无所顾忌,甚至由此走上犯罪的道路。

③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第三局破釜沉舟,调上全部精锐人马,拼力反击,终于反败为胜。

④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经典,也有丰富精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观的外国友人。

⑤2006年10月22日下午,中国足协宣布正式聘用马塞洛.里皮先生担任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里皮这次的临危受命,无论结果如何,都足以让大家热血沸腾。

⑥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②③④    D. ①⑤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一句诗描写了天色已晚而军营大雪纷飞的场景。。

(2)苏轼《赤壁赋》中,讨论人生的短暂和时间的永恒时,其中是“            ”两句从不变的角度表述“而又何羡乎”这个观点的。

(3)庄子《逍遥游》中,用被“誉”而不“劝”,被“非”而不“沮”的表现来表明宋荣子对自我、荣辱有“            ”的明确认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县东,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诗人将只有在大海上才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尤其是“明月出天山”,从诗人的角度再现了雄浑的景色。

B. “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C.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D. 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

E. 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妇”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

2.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有何作用?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8018/35971) 首页 上一页 18013 18014 18015 18016 18017 18018 18019 18020 18021 18022 1802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