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儒家认为,人既要能认识自己的大,也要能认识自己的小;不能以大自傲, 也不能以小自卑, 正所谓“泰而不骄”“位卑未敢忘忧国”。 然而,① ______________。 人的自我失落,大都来自于同自然和他人的不融洽、不协调,而其根源则在于自 我本身, 即不是由于只见自我之小而妄自菲薄,②____________也就是说,不能恰如其分地认识自我,缺乏自知之明。儒学是以人为本的文 化,既认为人是万物之灵,又认为应合理安顿人在天地之间的地位,形成天地人 三才之道。

 

补写出下列句中空缺的部分。

(1)《诗经·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将进酒》里感叹人生短暂,人生易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自己对陈同甫寄予厚望且直接表达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感旧)①

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②自古同,归去应须早。

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三月,苏轼在从京口(今江苏镇江)返回钱塘的途中,创作了此词,寄给在杭州的同僚和诗友陈襄。②风流:指风光景致美妙。

(1)从全词来看,作者是如何表现“吴山”之“好”的?

(2)词的下阕写了什么场景?表达了什么感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欧信,嗣世职金吾右卫指挥使。景泰三年以广东破贼功,指挥同知。已,命守备白羊口,迁大宁都指挥使。天顺初,以都督佥事充参将,守备广东雷、廉诸府。巡抚叶盛荐其廉勇。进都督同知,代副总兵翁信。两广瑶僮陷开建,杀官吏,帝进兵。信破贼化州之马里村,再破之石城,击斩海南卫反者邵瑄。

时所在盗群起,将吏不能定。广西参将范信守浔、梧,瑶尽在境内,阴纳瑶赂,纵使越境流劫,约毋犯己。于是雷、廉、高、肇悉被。帝命广西总兵官陈泾及信合剿。时有斩获,而贼势不衰,朝廷犹倚范信。会泾以罪征,乃擢范信都督佥事充副总兵,镇广东,而命信佩征蛮将军印,代泾镇广西。

成化元年,贼掠英德诸县,信讨斩五百余人,夺还人口。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七年春,充总兵官,镇守辽东,累败福余三卫。言者谓信已老,请召还。巡抚彭谊奏:“官军耆老五千余人,皆言信忠谨有谋勇,累立战功,威镇边陲。年六旬,骑射胜壮士,不宜召回。”乃留镇如故。久之,陈钺代谊。钺贪功,信不能违,十四年为巡按王崇之所劾。其冬,乃召归。寻遣中官汪直等往,直右钺,归罪信等。下狱,镌一官闲住,饮恨而卒。

范信既徙广东,贼势愈盛,劫掠不止,乃语人曰:“今贼仍犯广东,亦我遣之耶?”而是时都督颜彪佩征夷将军印,讨贼久无功,滥杀良民报捷。岭南人咸疾之。

(选自《明史·欧信列传第六十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兵                    趣:督促

B. 于是雷、廉、高、肇悉被寇    寇:侵犯

C. 寻遣中官汪直等往按          按:安抚

D. 岭南人咸之                疾:痛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指挥同知、都指挥使等都是明朝官职名称,明锦衣卫,下设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南北镇抚司镇抚、千户五职。

B. 辽东,指辽河以东,明朝时也是军镇名,辖境相当于辽宁省和吉林的部分。岭南,指五岭之南的地区,辖境相当于两广及海南省。

C. 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年号纪年。文中,成化元年为年号纪年,而文中的“静态三年”则为王公即位年次纪年。

D. 擢,提升官职,其他如“迁”“拔”等也指官职的提升,而“转”“徙”“调”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B. 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C. 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D. 韩雍督师/令信等分五哨/攻破大藤峡/已而余贼复入浔州/信被劾获宥/召还/理前府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信世袭金吾右卫指挥使,后因战功卓著受到提拔。天顺初年,承担了守备广东雷州、廉州诸州的重任。

B. 欧信的军事才能受到巡抚叶盛举的赏识,被其破格提升为都督同知,后两广出现叛乱,欧信奉旨平叛。

C. 广西之乱范信难脱干系,而朝廷却倚重信任他,这造成了欧信、陈泾平定叛乱,虽时有斩获,但不能遏制贼患。

D. 欧信镇守辽东期间,因不能阻止巡抚陈钺贪功,被巡按王崇之弹劾,不久被朝廷召回,后也因此事被逮捕入狱。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阴纳瑶赂,纵使越境流劫,约毋犯己。

(2)官军耆老五千余人,皆言信忠谨有谋勇,累立战功,威镇边陲。

(3)乃语人曰:“今贼仍犯广东,亦我遣之耶?”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1812年,即清嘉庆十七年,易学家焦循编写了一本书《八五偶谭》:“八五”,即是“八五之术”的简称,也就是现代人通常所说的“风水”或“堪舆”之学。“八”指八卦,“五”指五行,八卦、五行原是《周易》中的词语,后来一些方士为了渲染术数神秘的合理性,往往借用《周易》中的这些语言作为风水相宅中的术语,给人以一种原始朴素唯物主义的假象。

堪,天道;舆,地道。堪舆本有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之意,是中国古代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其范围包括对住宅、宫室、寺观、陵墓、树落、城市等基址的布置形态和自然环境的利用与改造,并将自身和谐地统一于自然之间,从而追求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然而千百年来,堪舆这一古老的学问,因历代风水师的故弄玄虚,使它由本来具有朴素科学性的学问,变成晦涩而又神秘莫测的巫术。

堪舆学正式流行是在晋代之后,其标志便是这时期堪舆学大师的辈出和堪舆学图书的正式出版。如被誉为堪舆学鼻祖的郭璞所著的《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堪舆学的著作。除郭璞之外,堪称堪舆学大师级人物的还有唐代的杨筠松,其著有《疑龙经》《撼龙经》《青囊奥语》等。郭璞与杨筠松作为中国古代堪舆学的代表人物,一直备受历代堪舆家的推崇。

不过,唐宋以来,吕才、司马光、谢应芳、陈确等不少学者对郭璞《葬书》提出了质疑和批评。焦循也与历史上的批评家一样,从学理上力纠《葬书》之非,以还堪舆学的本来面目。他虽然赞同郭璞《葬书》中关于“地有四势,气从八方”的堪舆学理论,但是他认为《葬书》错误地使用地支概念,从而出现了择时与方位之间的矛盾,匹配器“愚极”。

与批评《葬书》一样,焦循对以杨筠松、曾文迪师徒为代表的堪舆术作了严厉的批判。杨、曾二人曾合作编撰过《青囊奥语》,此书一直被理气派堪舆家奉为经典。据托名明初刘基所作的序言介绍,该书的内容不外乎嗜谈阴阳顺逆、九星化曜、辨析山水、贵贱吉凶。焦循明确指出这是欺人之谈。同时,焦循还对后世堪舆家借用《青囊奥语》的名义兜售邪说,进行了批驳。如焦循认为托名杨筠松的《都天宝照》虽有“三元”之说,实未有“左右顺逆”之说。后之附会者为此不稽之谈,以惑听闻,“真邪说矣”。焦循认为明人蒋平阶的《水龙经》荒诞不经,抄袭《青囊》已属可笑,而据先天八卦以驳三合十二长生,稍能读书者,自知其妄。焦循这种对堪舆学经典的质疑,实际上否定了堪舆学的正当性。

堪舆之学,在明清两代广泛流行,成为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行当,社会影响很大,在所谓的三教九流之中,堪舆位列第四,仅次于读书人、医生和画师。然而堪舆学带有迷信色彩的内容繁复驳杂,玄之又玄,它所能起到的实际作用主要是心理的。就信奉者而言,它不外乎是一种精神慰藉而已。就中国儒家文化及其影响下的古代辉煌的建筑文化遗产而言,它的影响极其有限。然而,焦循对堪舆学的阐明与批判,在200年前清代乾嘉之际的学术界,可谓难能可贵,值得人们思考。

  (选自2016年11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报》)

1.关于堪舆学,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堪舆学这一名称来自于清代易学家焦循的《八五偶谭》,她又名“八五之术”或“风水”。

B. 堪舆学中的某些术语由方士从《周易》中借用而来,这使其带有一种原始朴素唯物主义色彩。

C. 堪舆学原本是中国古代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和处理的一种学问,它具有朴素的科学性。

D. 堪舆学在晋代之后变成了一种晦涩而又神秘莫测的巫术,从而在社会上正式流行了起来。

2.下列关于焦循对堪舆学质疑、批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焦循赞同《葬书》有关堪舆学理论的同时,又认为它错误地使用了地支概念,造成了择时与方法之间的矛盾。

B. 焦循认为杨筠松、曾文迪二人的《青囊奥语》中,阴阳顺逆、九星化曜、辨析山水、贵贱吉凶等内容都是欺人之谈。

C. 焦循认为,后世的附会者硬说托名杨筠松的《都天宝照》中有左右顺逆之说,目的是迷惑人心,是一种“邪说”。

D. 焦循认为明人蒋平阶的《水龙经》荒诞可笑,他还依据先天八卦驳斥《水龙经》中的“三合十二长生”之说。

3.根据原文,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风水相宅为业的方士为渲染术数神秘的合理性,只是从《周易》中借来某些术语,这表明“风水”与《周易》并无必然联系。

B. 堪舆本有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之意,中国古代的人们通过宽裕,能将自身和谐地统一于自然之间,并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

C. 郭璞与杨筠松是备受历代堪舆家推崇的堪舆学的代表人物,进焦循对他们进行质疑、批判,实质上是否定了晋代之后堪舆学的正当性。

D. 虽然堪舆学曾一度影响很大,但我国古代辉煌的建筑文化遗产主要还是在儒家文化及其影响下形成的,堪舆学对其影响是很有限的。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未来一周,一股强劲的冷空气将影响我国,随着冷空气南下,中东部地区遭遇显著降温,公众出行时,防寒保暖姜氏不可或缺的必要措施。

B. 网络直播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可同一时间透过网络系统在不同的交流平台观看影片,影片主要分为实时直播游戏、电影或电视剧。

C. 法律规定,移动终端系统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擅自安装应用软件,并提示用户终端在销售等环节被装入应用软件的可能性、风险和应对措施。

D. 引力波的发现证实了爱因斯坦在一个世纪前的预测,但科学家同时担忧,这种发现可能造成对传统物理学的崇高地位遭到损害。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虽然淡出公众视线多年,但他提出的退休老人在盛会中的八个“切记,”不仅对人很有启发,也让很多人无地自容,羞愧难当。

B. 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会毫不犹豫地鼎力相助,这是我们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应该有的尊重与信任,也是文明社会应有的“健康指标”。

C. 为履行联合国《气候公约》的相关义务,中国政府自出机杼,特别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D. 江南自古多美味,而河豚和阳澄湖大闸蟹更是闻名四方,其中,大闸蟹不仅个儿大,而且只只脑满肠肥,味道鲜美,极富营养,备受美食家青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小题。

修路,对山水而言,破石动土,刀砍斧,撕裂植被是不可避免的。路,就像一条长长的沟壑,(分割/切割)在山水之间。然而,修路人魔术般的营造中,路却成了艺术品,或者一首诗。不再是粗暴的、枯躁的穿山越岭,而是美感十足的跋山涉水。京承高速,就是其中一条梦境般的快速路。不但看不出丝毫的撕裂痕迹,反而使人感到,这山水,这路,原本就是完美的一体,天造地设的一体。这一切,是修路人用智慧、汗水(营造/建造)出来的。这山山岭岭,这广的野地,虽无言则有心,记着他们的风餐露宿,记着他们的流血与牺牲。这(延展/延伸)路面,这些令人心惊的高山道,令人叹为观止。何谓劳动,就是用一颗热血的心,一双勤劳的手,创造出人间奇迹。 

路旁燃烧的那一排排火炬树,把山野和路面映照得格外鲜艳,使之生机盎然。这,是修路人留下的佳作。金山岭下的那些野山菊,一丛丛、一簇地微笑在那里,仿佛与崔巍长城有个约定似的------它们遥相呼应,心照不宣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凿(záo) 枯躁    B. 袤(mào) 跋山涉水

C. 隧(suì) 崔巍    D. 簇(cù  ) 心照不宣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句是

A. 切割 建造 延展    B. 分割 建造 延展

C. 分割 营造 延伸    D. 切割 营造 延伸

3.文中画线处的标点,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     B.     C.     D.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

请你根据自己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节日是体现和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节日文化是民族性格、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如“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这些诗句都反映了从佛教起源的中国古代传统节日习俗。

B. “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中国古代规定政治人物一旦承祖父母、亲父母的丧事,“自闻丧日起,不计闰,守制二十七月,期满起复”;但是为了应对各种局势,“夺情”可以合法地不守礼制居丧,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守丧期间从军作战称为“墨绖从戎”。

C. “增峻城隍”,“城”原指护城河,“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后来城隍成为汉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大多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

D. “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8660/35971) 首页 上一页 18655 18656 18657 18658 18659 18660 18661 18662 18663 18664 1866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