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敗。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秦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属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日: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者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政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謚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1世纪是影视剧极盛的时代,视觉艺术以其声光色影和感官直觉,从文学作者和读者群中分流了很大的数量。这表明文化生活的丰富性和个人嗜好的选择性的拓展和多样化,这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值得警惕的是文学作品日益影视化的负面影响。不少作家在写小说之初,就是以流行的中外电影电视剧为创作目标的,奔着有朝一日将小说改编为影视剧的目标而去,期冀获得经济上的高额回报,或者是将已经拍摄完成的影视剧本敷衍成小说,让那些影视剧的追捧者再做一番回味。其对文学造成的最大的伤害有二:一是只顾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的营构,严重忽略文学语言的独创性,只求浅层次、直观性的表情达意,而忘却了对文学语言的自觉追求;二是只注重那些具有视觉和听觉特征、容易将其转化为画面和声音的场景,而忽略了对人性和生活的更具广阔性的精致描写,作品越来越粗疏简陋,作家的语言贫乏化,作家对人性和心灵的关注日渐空缺,文学的本体性因此越来越弱化,这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句话看似老生常谈,但它蕴含着文学的真谛。影视剧以直观形象的艺术手段见长,它可以诉诸人们的视听感官,在短时间内形成很大的观众群,文学则把语言作为自己唯一的工具,同时在更高的层面上,语言的新颖独特,准确传神,以个人的或者集体的文学创作,丰富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精神表达的能力。因而,文学大师,一定也是语言大师。据专家统计,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共使用了两万个词,在古今作家中居于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托尔斯泰,他拥有16万个词汇。道理一目了然,作家的词汇量,就像建筑师的材料库,能够娴熟地选择和运用的词汇越多,越能够变化多姿和准确到位地表述出作家想要传达和抒发的精神情感,也越能反映出作家对纷纭万状的人性和生活的观察体验的能力。

文学文本与影视作品的线性时间和一次性完成的特点不同,它可以打乱时空顺序,突破直观性的生活场景的局限,而在多个层面上展开,为揭示复杂的现实和人性提供足够的空间,读者也可以打乱文本顺序而反复地玩味作品。电影专家在讲述不同文本的差异时,爱引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那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民与孩子的对话,老渔民口口声声地说他做了一锅用鱼烧的米饭,然而孩子知道,他们每天要扯一套这种谎话。这种同时在真假两个层面上进行的现实的和心灵的活动,尤其是孩子心中暗暗展开的否定性,很难直接用影视语言表现出来。文学的强项在于,除了听觉和视觉等有形的感官,可以诉诸嗅觉、味觉,更可以直指人的心灵,它的大量的潜台词,远非影视文本所可比。它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高度关注与揭示,远远超越了其他的艺术门类。

同时,语言可以表达某些抽象的意念,不受画面和声音的制约。雨果在《悲惨世界》的开篇中所写,比大海更广阔的是蓝天,比蓝天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这种广阔性,超出了具象的边界,而容纳了大量的玄思妙想和激情涌荡,只有用文学的语言才可以捕捉和勾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21世纪影视剧极盛,文学作品的读者减少,说明文化生活的丰富性和个人爱好呈现选择性的拓展和多样化。

B.不少作家创作小说之初,就把流行的中外电影电视剧作为创作目标,把有利于将小说改编为影视剧作为目标。

C.应重视文学语言的独创性,杜绝营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应自觉追求文学语言,杜绝浅层次、直观性的表情达意。

D.直观形象的艺术手段,可以诉诸人们的视听感官,在短时间内形成很大的观众群,这是电影电视剧的长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学大师,必定是语言大师,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它要求作家用新颖独特、准确传神的语言来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

B.一位作家要变化多姿和准确到位地表述出自己想要传达和抒发的精神情感,一个方法是积累丰富的词汇,积累越多表达能力越强。

C.影视作品具有线性时间和一次性完成的特点;文学文本则可以打乱时空顺序,在多个层面上展开生活场景,读者可打乱它的顺序而反复玩味。

D.不可直指人的心灵是影视文本比不上文学的地方,但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高度关注与揭示,影视文本远远超越了其他的艺术门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日益影视化是由一些作家的创作动机造成的,其中一个动机就是这些作家希望得到高额的经济回报。

B.作家拥有的词汇量越多,创作的成就越大。莎士比亚拥有的词汇量比托尔斯泰多,所以成就比托尔斯泰大。

C.作家语言丰富,对人性和心灵予以关注,对人性和生活进行广阔性的精致描写,文学的本体性就不会弱化。

D.影视作品受到画面和声音的制约,难以表达某些抽象的意念;文学语言的广阔性也不是影视所能达到的。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1乌龟比兔子更能多讲些道路上的情况。

——纪伯伦

2)追踪着鹿的人是看不见山的。  ——佚名

3)慢慢走,欣赏啊!——阿尔卑斯山口的路牌

4)这是一个高速的世界,我们出门有高速公路,我们就餐有各式各样的快餐,我们打开书报有各式各样的文化快餐,我们打开电脑更可以几分钟之内“网尽天下”……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既见复关,              。尔卜尔筮,              。(《诗经·氓》)

2)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荀子《劝学》)

3)秦爱纷奢,               。奈何取之尽锱铢,             ?(杜牧《阿房宫赋》)

4)朝避猛虎,                               ,杀人如麻。(李白《蜀道难》)

5)大江东去,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1)叔向问晏子曰:“意孰为高?行孰为厚?”对曰:“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又问曰:“意孰为下?行孰为贱?”对曰:“意莫下于刻民,行莫贱于害身也。”

节选自《晏子春秋》

2)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刘向《说苑·政理》)

1.两则材料都体现了             思想。

2.“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阐述如何做才能“顺民心”?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水槛遣心二首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注】赊:远

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

2.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古代诗文阅读

家谱记        归有光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俎豆壶觞,鲜或静嘉。诸子诸妇,班行少缀。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思则饥寒而相娱,不思则富贵而相攘这;思则万叶而同室,不思则同母而化为胡、越:思不思之间而已矣。人之生子,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有光每侍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注】素节翁:归有光高祖的祖父归度,字彥则,号素节。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率百人而聚            率:大抵 

B出门而诳其父兄        诳:欺骗

C以易新荐之品者        易:替换 

D通于《六经》之大指    指:指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死者恐不得知                 其身也,则耻师焉

B归氏至于有光               不知东方既白

C岁时荐祭,则计杪忽           战败亡,诚不得巳

D长而有室,其情已不类矣       王如知此,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归有光幼年丧母,内心不能宽解,所以在他七八岁的时候,常拉着长辈的衣服要他们讲自己的旧事。

B.归氏家族长期没有分家,家族人口众多,里面有一些贪鄙诈戾之徒,他们的行为甚至和禽兽无异。

C.归有光读了归氏家族留下的故籍后,为一些族人的种种劣行感到羞耻,认为他们不配做素节翁的后人。

D.归有光有志于学习圣人之道,生活清贫,未能取得一官半职,但他考察天下治乱、百姓优劣,内心常感到忧患。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

2)人之生子,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

5.用“/”给文中画线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卖猪          路遥

六婶子的命真苦。一辈子无儿无女不说,到老来,老头子偏得了心脏病,不能出山劳动挣工分了。队上虽说给了“五保”待遇,吃粮不用太发愁了,但油盐酱醋、针头线脑还得自己筹办。而钱又从哪来呢?

好在她还喂个猪娃娃,她娇贵这个小东西。那些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开销,都指望着这只猪娃呢。这位无儿无女的老婆婆,对任家畜都有一种温厚的爱。对这个小牲灵就更不用说了。她不论刮风不审下雨,每天都和一群娃娃相跟着出山去寻猪草。她不像其他人家那样把寻回的猪草随便撂到猪圈里让狸吃,而是把那些蒲公英呀,苍耳呀,肥娃娃草呀,在小河里翻来覆去洗得干干净净,切碎,煮熟,恨不得再拌上点调料,才给猪喂哩。   

麦收以后,她那害心脏病的老头子挖药材卖了几个钱,就催促她把这猪娃卖了,把这些钱再添上,买个大些的——这样赶过春节,就能出息一个像样的肥猪了。

一打早,六婶子就给猪娃娃特意做了一盆子好食吃了,还用那把自己梳头的破木梳给猪娃统身梳洗了一遍,像对这将要出嫁的女儿那般,又唠唠叨叨地说了许多话,才吆着猪上路了。

她的猪乖顺着啦,不用拴绳,她走哪里,猪就跟到哪里,有时这小东西走快了,还站下等她哩。这个黑胖胖的小东西可亲着哪!它在她脚边跑前跑后,还不时用它那小脑袋摩蹭一下她的腿。

就在这时,公路对面的玉米地里突然冒出来一口黑胖胖的大肥猪,哼哧哼哧地喘着气,一摇三摆走过来,在“小黑子”身上嗅了嗅,也卧下了。

多大一口肥猪呀!毛秤足有二百多斤。老婆婆很奇怪,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官路旁,哪来的这么只大肥猪呢?   

当她细这口大肥猪的时候,才发现猪背上剃去了一片毛,上面隐隐约约盖着个公章。啊,原来这是公家收购的猪呀!

她想了想,决定把这猪和她的“小黑子”一起吆到城里,然后再查问收猪的部门,把公家的猪送给公家。她做这事就像拾到邻家的东西送邻家一样自然。

她正要赶着猪起身的时候,前面突然飞过来一辆自行车,自行车在她面前猛然地停住了,车上跳下来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这人穿一身干净的制服,头上却包个羊肚子毛巾,既不像个干部,也不像个农民。来人很快撑起车子,过来用手在那肥猪的背上提揣了两下,笑嘻嘻地问:

“老人家,这猪你卖多少钱?我出八十块,怎样?”

“你看你这人!明晃晃长两只眼睛,就看不见猪背上盖着官印吗?”六婶子温厚地笑了笑,说。

“噢?你已经卖给县公司了?卖了多少钱?”

“呀,你看你这人!这猪不是我的!”

“你拾的?”那人眼里闪闪发光,“你老人家财运亨通!”说着,他便从怀里往外掏钱。

“哎哟!你太小看人!你到张家坪村子里打问去,看张六的老婆一辈子做过亏心事没?咱一辈子穷是穷,可穷得钢蹦硬正!咱怎能拿公家公西给自己换钱哩?”

那人听了六婶子的一番话,哈哈大笑了:“这事不要你担名誉!你卖给我,我吆到山后就杀了卖呀!没有谁能知道哩。你送给公家,顶多两句表扬话。”

“不!咱好好的老百姓,怎能做亏公家的事呢,你赶紧走吧……”

那人腮帮子一歪,很凶地瞪了六婶子一眼,说:“这猪是我拾的!我吆上走了!”就要动手捆猪。

六婶子急得直往官路两头瞧,她盼望赶快来个人,好把这个凶煞制服住。青天白日抢猪哩,而今的世事乱成这样子了!

正好!从县城方向来了两个骑自行车的人。那个正在动手捆猪腿的凶煞慌忙蹬上车就跑了。

等那两个人走近了,六婶子赶忙叫往了他们,结结巴巴诉说了刚才发生的事。

那两个人几乎同时在自己的大腿上拍了一巴掌,其中一个叫道:“实在是巧!”

原来,这两个人是县副食公司的收购员,这头猪也正是他俩丢的。他们就是寻猪来的。

两个“公家人”对六婶子说了许多“表扬话”,然后就把猪吆起身了。

现在,六婶子和她的猪娃娃又上路了。盛夏的原野,覆盖着浓重的绿色。糜谷正在抽穗,玉米已经吐出红樱。明丽的阳光照耀着刚翻过的麦田,一片深黄。大地呀,多么的单纯,而多么丰腴!

中午偏过一点,六婶子吆着“小黑子”来到县城。很快就将猪娃娃卖掉了。

(有删改)

1.文中画线处的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2.小说中谱写了六婶子与穿制服男人的对话,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回答。

3.请简要分析六婶子的形象特点。

4.有人认为小说结尾过于匆忙,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以打破“铁屋子”为终极目标的现代性启蒙思想,是一种货真价实的乌托邦冲动。它幻想着有朝一日,人类的理性将会彻底消除黑暗,凡庸之众也将从充满了“群兽性”的乌合之众,变成彬彬有礼的世界公民,从而建立理想的“黄金世界”。

信任民众的“可启蒙性”,还是消除其“群兽性”,这个两难困境,就是从打破“铁屋子”这个不容置疑的终极目标中产生出来的。要打破“铁屋子”,就要信任民众,走自由主义的启蒙之路。但是,打破“铁屋子”,也是意味着必须打破“昏睡者”的生存现状,最终消灭“昏睡者”。启蒙的对象,反过来变成了启蒙所要消灭的“群兽”。

从哲学的启蒙到政治的启蒙,其实不是反思或批判,而是寻找更有效的手段,向既定方向推进启蒙。真正的反思,是鲁迅对“黄金世界”之可能性的怀疑。这个怀疑,不仅指向作为终极目标的“黄金世界”,更重要的是,它还以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瓦解了人生的“普遍原则”这个现代性启蒙的前提,直接颠覆了“黄金世界”的理论根基。

但鲁迅对启蒙的反思,也只是将问题揭示出来并呈现在我们面前。他自己,却转过身去,以“交白卷”的形式,走上了一条完全只属于自己的“反抗绝望”之路。今天的我们,如果不满足于简单地重复鲁迅交出的白卷,而是愿意直面他揭示并呈现给我们的“病苦”的话,就必须回到并牢牢地立足于“现在”。

回到常识,回到事实性的现在,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承认:人类凭借自己的力量所能建立的,只能是一个无限接近于光明但永远包含着黑暗的理想城邦,而绝不可能是一个打破了“铁屋子”,只有光明而没有黑暗的“黄金世界”。“黄金世界”的不可能,不是因为力量或技术的限制而在能力上的“不可能”,而是植根于人性自身的不可能。质言之,就是从现代性新宗教信条中挣脱出来,摆脱理性无所不能的幻象,承认人的有限性,这一点,既是鲁迅的启蒙所揭示出来的真相,也是无数以反思和批判现代性启蒙“新宗教”为使命的思想者们历经多方探索之后的共识。

如前所述,鲁迅的启蒙并没有为我们指出正确的方向,更没有开辟什么光明的道路。“彷徨于明暗之间”的他,只是“揭出病苦”,把问题和困境一起留给了我们,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做出自己的选择。而立足于事实性的“现在”,承认人类只能带着与生俱来的有限性,生活在一个由“铁屋子”和 “光明世界”共同组成的世界里,则是回答鲁迅问题的必要前提。这当然不是简单地把柏拉图的政治哲学启蒙方案拿过来,而是要求我们在复杂纷纭的当代历史语境之中,改变单向度的现代性启蒙策略,考虑如何开启一种甚至多种能够同时处理“铁屋子”和“光明世界”等异质元素的新启蒙。(有删改)

1.下列关于打破“铁屋子”是乌托邦冲动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性是复杂和多样的,启蒙的对象可能变成启蒙所要消灭的“群兽”。

B由于力量或技术的限制以及人生自身的不可能,无法做到建立“黄金世界”。

C人类凭借自己力量所能建立的,只能是一个无限接近光明但永远包含黑暗的理想城邦。

D人无所不能只是一种幻象,每个人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这是多方探索后的共识。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打破“铁屋子”是现代性启蒙思想的唯一目标,由此生发出信任民众的“可启蒙性”和消除其“群兽性”的两难困境。

B从哲学的启蒙到政治的启蒙,都是在向既定方向推进启蒙,不同的是后者的手段有效。

C鲁迅对启蒙的反思,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交了一份白卷,并没能解决任何实际存在的问题。

D鲁迅把困境和问题一起留给了我们,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出自己的选择,就能摆脱困境。

3.根据相关内容,指出如何解决鲁迅留给我们的问题。

 

请根据下面的文字,用一句话概括德式工匠精神的特点,不超过35个字。

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直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德国工匠的“慢功细活”打造了完美的哥特式教堂。对德国人来说,稳健第一、速度第二。

德国约有370万家企业,其中95%都是家族企业。这些家族企业不少是世界某一工业领域的“隐形冠军”,共同特点是都爱“钻牛角尖”。像“螺丝伍尔特,1954年创立时才几名员工,现在扩展到5万多名员工。它的成功在于,自始至终坚持“单一”产品———螺丝。

作为一家世界领先的商用车品牌,MAN拥有超过百年的悠久历史,不断研制出新产品是它永葆活力的重要原因。从1915年生产出第一辆MAN卡车,到2012年发布欧六TG系列卡车,再到2014年发布拥有世界领先技术的旗舰产品MANTGXD38.它从未停止过发展的步伐。

答: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8741/35971) 首页 上一页 18736 18737 18738 18739 18740 18741 18742 18743 18744 18745 1874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