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每称许之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缜密。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柩密使,忤太后旨。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召拜资政殿学士、兵部侍郎。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陕西方用殊请罢内臣监兵,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 助边费,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部尚书、知颖州。

以疾,请归京师访医药。既平,复求出守,特留侍经筵,仪从如宰相。逾年,病浸剧,帝乘舆将往视之,未行,巳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特罢朝二日,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节选自《宋史•晏殊传》)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每称许之/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 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B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每称许之/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 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C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每称许之/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 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D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许之/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辆封上/帝重其慎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出身”是科举时代按照中试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宋代赐予进士的资 历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B晏殊所担任的“资政殿学士”,是宋代皇帝特设、以示尊宠的一种官职名,与后来设立了“资政殿大学士”一样,均无吏守、无职掌,仅出入待从,以备皇帝咨询国政。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名号,如高祖、太宗等,而皇后、皇太后 依从于皇帝,同样享有庙号,如文中的“章献太后”。

D“侍经筵”是指廷臣入禁中在皇帝或太子面前讲授儒家经典或治国之道宋代始称 “经筵”,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职位为儒臣之荣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殊七岁便能写文章,参加殿试提笔成文,复试时主动要求更换已做过的试题,深得皇帝赞美,这充分表现了晏殊出众的文学才华和诚实的优良品质。

B晏殊性情暴躁、自恃清高,曾用笏板撞落侍从牙齿,而又退企轻视诏令、役使官兵,这 些传统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性格弱点导致他或被免官或被降职,一生坎坷。

C晏殊改任应天府时,兴办学校太后拜谒太庙,他以《周官》中规定的太后服装应答陕西作战时,他提出切实有效的军事建议。可见晏殊具有突出的文才武略。

D本文写晏殊,除了正面刻画,还侧面烘托,如写晏殊重病时,皇帝将亲临探望,晏殊去世后皇帝亲自祭奠,罢朝两天,反映了晏殊在当朝的声望。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译成现代汉语。

(1)欲荀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文:                                                               

(2)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

译文                                                               

(3)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

译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李济:中国考古学之父

这个年轻的中国学生在“自撰简历”的最后写道:“要是有机会,还想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波斯去刨坟掘墓,断碑寻古迹,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来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那一年,他22岁,即将去哈佛攻读人类学。后来,他果真去“刨坟掘墓寻古迹”了,只不过是在中原的河南、山西和山东。

1926年,他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成为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1930年,主持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他让龙山文化呈现于世人面前。如今,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已成为中国远古历史的标志性术语,许多对考古学一窍不通的人也耳熟能详。只不过,大多数人对他却是闻所未闻。

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直至今日,它依旧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名字——李济。

我们关于商代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由李济给我们划定的。他领导的安阳殷墟发掘,对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包括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长夏鼐、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前所长高去寻在内的中国考古学界领袖人物,都曾受李济指导,在安阳接受过考古学训练。

已故的考古人类学大家张光直以台湾中研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的权威身份,曾对自己的导师李济做过评价:近60年的岁月里,一开始作为中国考古学之父,随后又作为中国考古学掌门人,他的学术思想一直在中国这门学问的发展中占据支配地位。

如果不将张光直所说的“中国学界”缩小为台湾学界,那么他的判断显然过于乐观了。李济在1948年年底随史语所迁台,这一选择很难以优劣论,但其所造成的尴尬局面却是显而易见的。

1959年,以《考古》杂志为代表的大陆考古学界对李济发起了猛烈的“围剿”。李济的儿子李光谟甚至还收藏了当年的一期《考古》,整整一期都在批判李济。此后,和许多政治上选择错误的著名学者一样,这个名字逐渐消失在我们的阅读视野中。但他曾对1949年后大陆的考古发掘报告提出过严厉的批评,认为其中缺乏实际材料,充满了政治术语,对出土地、器物、尺寸等内容居然都号称“保密”。

“我想,按照他一贯的标准,这些根本都够不上考古学。”李光谟对记者感叹道。

据说,直到后来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报告出来以后,李济对大陆考古学的印象才有所改变,他自己的文章中也开始引用大陆学界的资料。在儿子眼中,李济相当固执,总是直道而行。“他不知道拐弯的,有时候。”

李济去世后,人们回忆:“他是一个被上级、同僚、晚辈、学生害怕的人,但他对真心为学的人则给予最大的帮助。”其实岂止“害怕”,在一些人眼中,此人简直就是“可恶”。台湾名人李敖就曾写过文章,称李济为“最后一个迷人的学阀”。李济因固执而获罪为“学阀”,但饶是刻薄如李敖,也从不否认他身上“迷人”的一面。李济人生最辉煌的一页是在殷墟,此后,考古学家和他发掘的遗址天各一方,路途迢迢。身不能回大陆的李济,晚年心中是否牵挂殷墟?隔海相望殷墟,心中是怎样一番滋味?这些问题,由于长期的两岸阻隔,甚至连李光谟也无法回答,但他说:“1977年,李济生前最后一本著作是《安阳》,可见殷墟在他心中的位置。”

(选自《民国那些人》,有删改)

【相关链接】

1949年社会巨变,中国学术一分为二,胡适、钱穆、李济、傅斯年等一批学人离开大陆,其中不少人在台湾传薪播火。自此以后,殊途发展,虽为异流,却显同归之势。殷墟的不少资料以及李济在台湾,使海峡对岸仍有不少学者继续着对殷墟的研究。这种研究,不仅是学术,还分明包含着对乡土的牵挂,对故园的思念。《中国文明的开始》和《安阳》等学术著作,均为李济去台后的心血结晶,可见古老的殷墟,仍然是他学脉所牵、心魄所系。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如果没有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殷商文化也只能以传说的形式出现;它的成功发掘,使得中国的史又向前推移了数百年。

B.李济原来的梦想是去新疆、青海等地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后来由于中国人的历史起源于夏商周,所以决定改去河南、山西和山东。

C.安阳殷墟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长夏鼐、台湾史语所前所长高去寻和考古人类学家张光直,都曾受李济的指导,在安阳接受过训练。

D.本文简述了李济的考古贡献并展现了其高尚的学养人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并不为很多人所知、却在考古学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科学家形象。

2.文中多处引用了别人评价李济的话,这些引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敖称李济是“一个迷人的学阀”,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类文本阅读

草堂·诗魂

(1)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2)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3)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4)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5)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6)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7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通过详细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

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主义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2.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3.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论述类文本阅读

美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缺乏独立性,源自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代表作是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此书以治国平天下式的雄心壮志,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开篇《原道》一章,便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这种道统诗学上承曹丕《典论•论文》所主张的经世致用文学观,即所谓“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下开文以载道之先河。唐代,韩愈提出“文以明道”;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宋儒周敦颐明确“文以载道”的宗旨,都不过是《文心雕龙》顺理成章的延伸。由此可见,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诗学缺乏独立的美学原则的感慨,洞见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部分: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

正是这种阙如,导致中国的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总是无法进入精神层面,仅止于世俗的功用,越来越滑入俗世的纷争、功利的得失。“诗言志”沦为诗人得意或失意的渲泄;评话衍生出的小说,或聚焦于庙堂纷争的计谋较量如《三国演义》,或忘情于江湖造反的草莽传说如《水浒传》;更不用说《隋唐演义》《封神演义》之类的演义小说,既没有《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人的尊严、悲悯的情怀、君子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的底线,在这类文学中被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的厚黑原则取代,这种审美趣味造就一代又一代的草莽,制作出一个比一个暴虐的帝王,进而滋生出民族诸多难以治愈的心理疾病:诡计崇拜、暴力崇拜、权力崇拜等等。

在这样的美学背景下,《红楼梦》的问世是一场审美革命:从容推出女性崇拜、悲悯崇拜,拒绝功名崇拜。《红楼梦》的问世使这个民族的审美趣味,不再纠缠于生存博弈而具有纯粹精神的存在意味,从而在美学上回归《山海经》式的混沌和《诗经》国风所具的清纯,达成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王国维指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因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正如《红楼梦》写出悲剧本身已经具有美学革命的意味,王国维指出了《红楼梦》的悲剧品质,中国诗学的眼界由此被打开。他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这与被《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调教出来的国民醉心于权谋和暴力的审美品味截然不同,而是关注人世间的苦难,并从宇宙的视野加以审视。

佛学的东渐,禅宗的兴起,在中国士大夫阶层引发了心灵的解放,终致中国诗学界异端突起。相对于李白急功近利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苏东坡信笔挥就的乃是心平气和的“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严羽的《沧浪诗话》顺流而至,借禅宗之名,挑战《文心雕龙》的道统诗学,连同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但比起王国维、陈寅恪的美学思想,严羽在《沧浪诗话》里的诗学追求,不过小荷才露尖尖角。王国维和陈寅恪之于中国文化的独到贡献,不在于学问的博大精深,而在于识见和思想的不拘流俗。中国数千年文化之所以江河日下,不可忽视的原因在于审美上的疲乏。而王国维和陈寅恪的过人之处,则在于对这种审美疲乏的洞察。

(摘编自李劼《王国维、陈寅恪的文艺复兴意味》)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诗学追随儒家的政治功利主义和伦理实用主义,使得美学缺乏独立意味,使得诗学传统和文学传统无法进入精神层面,而止于世俗的功用。

B.曹丕提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开启了文以载道的先河,韩愈、白居易等人丰富了这种理论,周敦颐明确了“文以载道”的宗旨。

C.刘勰的《文心雕龙》建立了一个包罗万象的诗学体系,确立了“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的道统原则,影响到后世的文学思想。

D.佛学的东渐和禅宗的兴起,引发中国士大夫阶层心灵的解放,严羽的《沧浪诗话》借禅宗之名挑战文以载道的诗学传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注人世间的苦难,表现人的尊严和悲悯情怀,不再只是宣泄得意或失意,不再纠缠于生存谋略,文学才能体现出纯粹精神和较高的审美价值。

B.一些古代小说推崇的“小不忍则乱大谋”“无毒不丈夫”等厚黑原则,其实正是中国文学传统讲求实用和功利、纠缠于生存博弈的具体表现。

C《红楼梦》体现出女性崇拜、悲悯崇拜,而拒绝暴力和权力,《红楼梦》彻头彻尾的悲剧背离了国人崇尚的乐天精神,在审美上具有革命性的意味。

D王国维重视文学的审美属性,不赞同文以载道,提出从宇宙的视野审视文学,打开了中国诗学的眼界,带来了名副其实的文艺复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民受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代小说的影响,民族也因此滋生很多难以治愈的病态心理,可见,文学对人的思想、对社会会产生影响。

B在经世致用文学观的影响下,中国后世的演义小说既缺乏《山海经》神话中的阳刚,也没有《诗经》三百篇中的清纯,处于审美疲乏的状态。

C“文以载道”思想强调文学的承载、阐明、传达“道”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的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的宗旨。这一思想贯穿于我国古代文学之中。

D王国维和陈寅恪以不拘流俗的敏锐眼光,洞察了中国文化中非功利、非实用的审美传统始终阙如的弊端,这表明他们对中国文化具有批判精神。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在公交车上,杨女士给一对母女让座,下车后发现手机落在座位上,打电话确认时手机已经关机。经查监控发现,当时小女孩捡到手机后想叫住杨女士并归还,却被其母亲制止并让她压在屁股下,等杨女士下车后便据为己有。报道播出后,有人为杨女士抱不平,有人对母亲的行为感到痛心,也有人为小女孩感到可惜。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杨女士、母亲或小女孩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标题自拟。

 

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活中,我们需要崇高,有了它,我们就会摆脱平庸和空虚,甚至麻木。一旦你有这种认识,你就会发现崇高就在你的身边;它可能是一座山,让你巍峨;                                                     ;它可能是一首交响乐,让你领悟激越;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发散思维有多种表现形式,①              。多向思维要求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使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侧向思维要求把自己的研究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②              ,用来解决本领域内的问题。鲁班从草拉破了手得到启示,发明了锯,就是侧向思维。反向思维也称求异思维,③          。法拉第从电产生磁得到启示,反问自己磁能不能产生电,最后制成了发电机。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微博的用户数是庞大的,这些用户可能是企业的现有受众,也可能是企业的潜在受众,可能是企业的合作伙伴,也可能是企业的竞争对手,其在微博上进行活动的数据都是可测量的。微博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                。这些数据形成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A.拥有企业进行商业活动所需的多种数据资料

B.企业进行商业活动所需的多种数据资料存在其中

C.多种数据资料都是企业进行商业活动所需的

D.企业可以从中获取所需的多种数据资料进行商业活动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腾讯无人机在研发初期,定位就与现在占市场主流的航拍无人机不同,他们的目标用户是大众消费群体。

B.运营商推出手机月套餐内剩余流量单月不清零服务后,不少市民欣喜不已,更有网友开始展望“我的流量我做主”的未来。

C.足球是当今世界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运动,英国是现代足球发源地和世界足球强国,值得我们借鉴。

D.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繁荣,也离不开道德文明建设。一座城市是否具有道德文明,是人们选择入居的重要标准。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邬老太太年轻时就常常帮同事和街坊邻居缝制衣服,________之下,她的女儿从小就认为助人为乐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92岁的“飞虎队”成员理查德·舍曼接受采访时说:“我           了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的许多暴行,也看到中国老百姓在战争期间到处流离失所的悲惨。”

③“互联网+”是这两年来人们          的词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全社会立即掀起了新一轮关注和解读“互联网+”热潮。

A耳闻目睹    耳熟能详   耳濡目染

B耳闻目睹  耳濡目染   耳熟能详

C耳濡目染  耳熟能详   耳闻目睹

D耳濡目染  耳闻目睹   耳熟能详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8753/35971) 首页 上一页 18748 18749 18750 18751 18752 18753 18754 18755 18756 18757 1875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