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出“3G手机”的主要特点。(不超过15个字)

3G是英文3rdGa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优于前两代手机的具体表现就是手机联网的速率。现在移动GPRS一般最快也就是10kb/s,联通的CDMAlx也只有30kb/s左右,而3G时代可以让你的手机有如家庭宽带一样的网速。比如WCDMA的理论最小值是384kb/s,静止状态可达2Mkb/s。速率提上去了,3G手机就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其标志性功能就是支持视频电话。目前,日本移动通讯巨人NTTDoCoMo已开通全球第一个3G服务,我国也已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3G牌照,亚洲成为全球3G发展最快的地区。

 

将下面语段中画线部分的句子改写为句式整齐的排比句。(可以改变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窥探一个成功人的履痕,无一例外,他首先是在乎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屋不会扫”的人,自然也“扫不了天下”。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了丛林中最挺拔的一棵;在奔腾的大海面前,你只要无愧地把自己化作浪花里最纯净的一滴水珠;抬头仰望无边无垠的蓝天,你只要毫无愧疚地让自己变为朵朵云中的最祥和的一朵……这样的人生就够了。

 

现代文阅读

向一棵树鞠躬    王崇亚

(1)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2)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日日里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3)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

(4)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5)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

(6)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生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7)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

(8)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 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

(9)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颗榆树而感动。

(10)又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

(11)一个老人背负着一棵树蹒跚而行。正是砖垛上的那棵树。

(12)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垛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艰难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

(13)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度过的。

(14)老人边走边自言自语道:“当初砖每块五分,现在涨到三毛七。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若不是用砖,要活成精呢!”

(15)我看见肩负在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竟然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几十条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16)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走了。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

(17)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文章结尾段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文中描写的这棵榆树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

3.文章第(7)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联系全文,结合文中两个划线的句子,分别谈谈自己的感悟。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氓》)

(2)涉江采芙蓉,_________。采之欲遗谁?_________ (《涉江采芙蓉》)

(3)月明星稀,______ 。_________,何枝可依?  《短歌行》

(4) 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   (《归园田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雨后池上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注释:①檐楹:屋檐房柱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荷塘水面平静的。

2.试以“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鉴赏。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张良奇遇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1.下列划线的词语注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一老父,衣(hè,粗布短衣)  

B.孺子(rúzǐ,孩子,年轻人)

C.忍(qiáng,勉强)

D.长跪履之(lǚ鞋子。这里作动词用,替老人穿鞋)

2.下列对文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黄石老人走到张良跟前时,鞋掉到了桥下。老人是故意这样做的。

B.老人把鞋子掉下桥去,又要张良下去取回来。张良认为这是在戏弄他,很生气,几乎要动手打老人。

C.张良因为看到老人年纪大,只好强忍着走下桥去取鞋。

D.为了得到那本《太公兵法》,张良按照老人的话,一连三天早早地来见老人,而且一天比一天来得早,以此来表示白己的诚心。

3.翻译下列句子 

(1)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 

(2)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榖城下黄石即我矣。 

(3)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旦夕祸福是无所不包的人生课题中的应有之义,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也包括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例如失恋、婚姻破裂、事业失败

②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

③它包括个人不能抗拒的天灾人祸,例如遭遇乱世或灾荒,患重病乃至绝症,挚爱的亲人死亡

④因此,苦难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

⑤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

⑥有些人即使在这两方面运气都好,未尝吃大苦,却也摆脱不了那个所有人迟早要承受的苦难——死亡

A.②⑤③⑥④①    B.④②⑤③①⑥ 

C.②⑤③①⑥④  D.④⑤②③①⑥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抑或是那种一线如流,曲折宛转,优美地飘忽着__________着的烟霞,可以裁做月里嫦娥的披肩?

(2)名家作品,皆有独特的文章风格,有的朴素,有的色彩斑斓;有的以含蓄取胜,有的则________。

(3)但闻得那满池的荷叶荷花,微风吹来,__________清香,__________浓烈的馨香,是以更觉神往。

A.变换   淋漓尽致  不是   却是   

B.变幻  淋漓尽致 不是     却是

C.变幻   隐晦曲折   不仅是   而且是  

D.变换  隐晦曲折   不仅是   而且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出版业当然要讲究装帧艺术,讲究宣传造势和市场营销,但是要想真正赢得读者、赢得市场,最终还是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B.由于菲律宾东部的太平洋沿岸海水没有出现重大变动,菲火山地震研究所今天下午解除了智利大地震引起的海啸可能袭击菲国的警戒状态。

C.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情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D.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是一根拐杖,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脱离教师,自己独立走路,以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要求的——教是为了不教。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经济学家认为,在当前经济回暖的情况下,假如过早地退出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可能会让已经取得的成果化为泡影,进而恶化就业形势。

B.在南非世界杯小组赛荷兰队对阵日本队的比赛中,斯奈德以一个石破天惊的世界波,打破了日本的铁桶阵。

C.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街头信笔涂鸦的问题,还需要有关部门尽快制定有关法规。

D.白居易在地方为官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夫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很多创作素材。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9181/35971) 首页 上一页 19176 19177 19178 19179 19180 19181 19182 19183 19184 19185 1918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