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反腐,是古今中外都备受关注的话题,“老虎、苍蝇一起打”,大贪小贪均不放过。一个国家的社会进步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治官治吏史,也是反贪反腐史,古代各朝都成立相当于今反贪局或监察部这样的中央监察机构。

秦朝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完备监察机构的朝代,此机构名叫“御史台”,一把手叫“御史大夫”;汉朝时,御史大夫被提升到与丞相同一行政级别。汉文帝时,鉴于当时御史监察不力的情况,临时调派身边可信人员到下面核查,此行为称为“刺”。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正式设立“刺史”,这成为中国古代反贪的一种新型“反腐办”。

除常规监察机构反腐外,古代还有最有效的一招,是动员民间参与反腐,鼓励民间积极“举报”。刘彻建立所谓“言事变”制度,就是俗话所说的“打小报告”;南北朝的北魏拓跋嗣(魏元明帝)当皇帝时,专门下诏,鼓励民众举告贪官;到了北宋,“上奏言事”备受重视,范仲淹、包拯、王安石、朱熹,都曾给皇帝写过很多反腐奏折,《包孝肃公奏议》一书多是揭露、举报官员腐败的,当时的贪官最怕被包拯奏上一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除了允许越级告状、鼓励实名举报外,还支持民间进京上访。

“举报”虽然可以减少官员腐败现象,但腐败仍无法从根本上杜绝。于是,“制度反腐”成为一种探索。所谓“制度反腐”,古人叫“治贪用重典”,在《吕刑》中便有“其罪惟均”的说法,即官员贪赃枉法,与庶民同罪。从量刑上看,对官吏犯罪的法律惩罚重于常人。在秦朝,“通一钱者,黥为城旦”,即行贿受贿达到一个铜钱,就要受到脸上刺字并服苦役的刑罚。明朝对贪官用刑之酷是历史上罕见的,尤其让人感到恐怖的是“剥皮实草”,贪官污吏们被拉到府州县衙门左首的土地庙杀死,并将他们的皮整张剥下来,里面填上稻草,然后把这些假人摆在衙门的公座旁边,以这种阴森恐怖的方式与继任官员进行职务移交。有学者对唐宋明清四朝正七品官月俸数与当时的贪官受贿数额做过比较,结论是当时官吏贪污受贿相当于正七品官一个多月甚至低于一个月的俸禄,就要被绞杀。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在严惩贪官污吏的同时,也重视教化的作用,积极大力倡导廉政,并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途径传播廉政信条,力图使官吏能够自我约束、自我克制。“腐败”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大公害,反腐败斗争已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我们必须以史为鉴,立足与民主和法治的基础,完善廉政制度,长期不懈地进行反腐倡廉,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摘自《中华励志网》)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段的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某种意义上说,治官治吏,尤其是反贪反腐,意味着一个社会的进步诉求。

B古今中外都强调反腐,反腐就应该从官员选拔开始进行,古人称之为“吏治”。

C汉代刺史制度的建立,是因为御史不奉法,监察不力,于是皇帝另派中央官员巡视地方。

D秦朝建立了第一个完备的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包孝肃公奏议》一书都是记录揭露、举报贪官腐败的反腐奏折,北宋时的贪官最怕被包拯奏上一本。

B作为反腐的手段,朱元璋对贪污腐败实施的刑罚骇人听闻,他独创的“剥皮实草”制起着杀一儆百的作用。

C俗话所说的“打小报告”是古代最有效的反腐手段之一,就是保障吏民一定的言论自由,鼓励基层官员、民间人士越级上书,指阙言事。

D民告官,如果有理有据,又得到官方的及时处理,对于防治腐败,推行廉政,会起到积极作用;反之,官官相护,民怨难申,就会使矛盾激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贪用重典,在《吕刑》中便有“其罪惟均”的说法,可见,中国古人一开始就知道防范审判不公和司法腐败。

B虽然立法严惩,但腐败却从来没有绝迹,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C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种途径传播廉政信条,十分重视教化的作用,因此,官吏的自我约束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D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努力完善廉政制度建设,保证反腐败斗争持续有效的开展下去。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读书,真好”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1内容充实具体。2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3书写工整。书写潦草者,扣除书写分1——3分。

 

模仿《母亲》,以“老师”或“父亲”为对象写一首短诗。注意:形式及押韵

母亲

我寒冷,母亲给我温暖的怀抱

我伤心,母亲给我甜蜜的微笑

我在温暖和甜蜜间奔驰

生活哪有萧条?

 

按要求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

(1)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2)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雨巷》)

(3)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 长沙》)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

张问陶

人语梦频惊,辕铃动晓征。

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

客路逾千里,归心折②五更。

回怜江上宅,星汉近平明。

:①这首诗是作者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由汉阳入帝都途中作。②折:萦绕。

1.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第二联“飞沙沉露气,残月带鸡声”。

 

文言文阅读(二)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曰:“老臣病足,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太后曰:“老妇恃辇而行。”曰:“日食饮得无衰乎?”曰:“恃粥耳。”曰:“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太后曰:“老妇不能。”太后之色解。

左师公曰:“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

左师公曰:“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曰:“无有。”曰:“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曰:“老妇不闻也。”“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君之所使之。”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

子义闻之曰:“人主之子也、骨肉之亲也,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选自《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1.下列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入而徐趋,至而自          谢:谢罪

B老臣病足,不能疾走         曾:竟

C太后之色                 少:稍稍、略微

D君之所使之             恣:肆意

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B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C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D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课文写的是历史事件,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了人物的行动和对话,形象地揭示了人物内心变化的发展过程。

B深谙说话艺术的左师触龙并没有像别的朝臣那样一味地犯颜直谏 而是避其锋芒,转移话题对让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的事从头到尾都只字不提。

C赵太后作为一国之主,她掌握着赵国的最高领导权。当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她急忙向齐国求救,希望齐国能够帮助她度过危机,说明她有一定的政治头脑和魄力。

D触龙之所以能劝说成功,除了高超的语言艺术外,还在于他深切地了解对方的心理;另一方面,也由于他立论的正确,确实是出于为国家的真诚,确实是为长安君作长远打算。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2)犹不能恃无功之尊、无劳之奉,已守金玉之重也,而况人臣乎。

 

文言文阅读(一)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走。群臣惊愕,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选自《战国策燕策》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得樊将军首            诚:如果

B自引而起,               绝:断

C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最终

D.轲自知事不          就:完成,成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王还柱                  因人之力敝之

B.而乃手共搏之                其无礼于晋

C引其匕首提秦王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因左手把秦王              是寡人过也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是(     

①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后的升华。

②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

③意境与意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④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漂浮于天上的云。

⑤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斑斓的、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

⑥云是由水珠聚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聚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

A③①②④⑥⑤                  B①③②④⑥⑤

C①③④⑥⑤②                  D③①④⑥⑤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在新词新语不断产生和流行的同时,另有一些曾流行一时的词语又逐渐受到冷遇,汉语词汇就是这样在吐故纳新中不断发展的。

C在学习《雨巷》之前,雨巷诗人——戴望舒这个名字,对我们现代中学生还是有点陌生。

D《再别康桥》深深地感动我们的原因,是因为它用美妙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人类共同的情感,那就是对美好往事的留恋。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现在的骗术五花八门,就算练就了孙悟空般的火眼金睛,也防不胜防,当图穷匕见的时候,我们只剩下后悔了。

B军训期间,由于高强度训练,她忽然晕倒了。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细心照顾下,她逐渐恢复了体能,又栩栩如生了。

C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诗人采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大堰河对诗人无所不至的关怀。

D910,在庆祝教师节的班会活动中,我班主持人无论是形象还是口才差强人意,难怪引起班上大部分同学的不满。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19232/35971) 首页 上一页 19227 19228 19229 19230 19231 19232 19233 19234 19235 19236 1923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