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①为沛王史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左右之。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②,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 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暴衣露盖,数使使劳苦君者,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 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高帝曰:“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皆莫敢言。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而何之勋烂焉。 【注释】①无害:无比,无人能胜。 ②厄塞:险要之地。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帝为亭长,常左右之 左右:帮助。 B.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 去:离开 C.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 距:距离 D.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辄:立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何为丞相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 臣请为王言乐 D.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刘邦的军队攻进咸阳城大肆抢掠财宝的时候,萧何却独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收走了秦的律令图书,为汉王朝治理关中地区提供了详备的文献资料。 B.刘邦对群臣争功很生气,他完全否定了将领们“被坚执锐”“攻城略地”地功绩,认为他不过是一群“能得走兽”的“功狗”罢了。 C.虽然萧何对刘邦忠心耿耿,但刘邦对萧何却是疑忌重重。在京索激战中,刘邦就担心他会乘机反叛,所以常常借“劳苦”之名从前方派员到关中后方侦伺萧何的动静。 D.司马迁对萧何做了评价,认为萧何在秦时充当刀笔吏,表现平平,“未有奇节”;到“汉兴”之时,萧何才施展抱负,大有建树,堪称“勋烂”。 4.把上段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 (2)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3)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
|
下列句式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管仲既用 B.故内惑于郑秀 C.大破楚师于丹、淅 D.吾幽囚受辱
|
|
下列句式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其李将军之谓也 B.孔子布衣 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D.是命也夫
|
|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争宠而心害其能 害:忌妒 B.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四维:礼、义、廉、耻 C.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D.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穷困:贫困
|
|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战胜而不予人功 ②项羽仁而爱人 ③高祖因狎侮诸客 ④俗之所欲,因而予之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不都属于古今异义一项是( ) A.①无泽为汉市长 ②命诸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B.①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②吾尝三战三走 C.①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②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D.①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②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
|
下列划线词的词性和用法都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项伯杀人,臣活之 A. 善善恶恶 B.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 C. 存亡国,继绝世 D. 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
|
|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项羽遂西 A.项羽解而东归 B.吕公因目留高祖 C.先入关者王之 D.稍稍宾客其父
|
|
下列各组句子中通假字最多的一项是( ) A.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②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③武王蚤终 B.①于是帝锡禹玄圭 ②鸿水滔天 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C.①人穷则反本 ②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 ③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D.①夫运筹策帷帐之中 ②无内诸侯军 ③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
|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在综合先秦各体史书的基础上,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是中国第一部“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俱全的正史。十二本纪,记帝王朝政兴衰;三十世家,叙开国承家诸侯;七十列传,志历代人物事迹;十表,列人事系年表谱;八书,综述典章制度。全书130篇,52万余字。 B.班固曾赞扬《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不虚美,不隐恶”不仅要求史家作史要有根有据,全面系统地直抒史事,而且要求史家具有求是存真的高尚史德。“不虚美,不隐恶”,就是记述态度严谨,反映事实准确,不仅善恶必书,而且恰如其分,对“善”不虚夸,对“恶”不隐讳。如在刘邦和李广身上就体现了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C.互见法是司马迁首创的一种述史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把一个人的生命事迹、一桩桩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分散写在数篇中,参差互见,相互补充。如对刘邦这一形象,有的事迹在《高祖本纪》中一笔带过或未予记载,而在《项羽本纪》中却有颇为传神的记载。 D.古代的六艺既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能;又可指《礼》《乐》《书》《诗》《左传》《春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