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两句借用设问句式和借景抒情手法,自现境况,表达了“迁谪意”。

(2)荀子《劝学》中“                        ”两句拿“恩”与“学”进行对比,强调了“学”的重要意义。

(3)世间如无“伯乐”,那么“千里马”也很可能难以摆脱“                        ”(韩愈《杂说》其一)的悲惨境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南定楼遇惫雨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逢峒獠,棹歌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注:①陆游,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入蜀八年,先在汉中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供职,后调回成都任职。至宋孝宗淳熙五年二月,奉诏自成都东归。顺江而下,途经泸州,登南定楼作此诗。

②梁州:此指汉中。益州:此指成都。③泸:泸水,指金沙江经泸州这一段的江流。

④朱离:同侏离。形容异地语音难辨。峒獠lao:旧时称居住在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

⑤棹歌:鼓桨而歌。棹,船桨。效乃:桨橹声。

1.颔联中“争“乱”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父岳,后唐太常卿。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岳时退居洛中,语家人曰:“吾儿风骨秀异,所未知者寿耳。今世难未息,得与老夫皆为温、洛之叟足矣。”故名之温叟。汉祖南下,温叟自洛从至郑州,称疾不行。及入汴,温叟久之方至,授驾部郎中。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温叟实无私,后数年,其被黜者相继登第。温叟与张昭同修汉隐帝及周祖实录。恭帝即位,迁工部侍郎兼判国子祭酒事。建隆九年,拜御史中丞。丁内艰,退居西洛,旋复本官。三年,兼判吏部铨。一日晚归由阙前,太祖方与中黄门数人偶登明德门西阙,前驺者潜知之,以白温叟。温叟令传呼如常过阙。翌日请对,具言:“人主非时登楼,则近制成咸恩宥,辇下诸军亦希赏给。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太祖善之。宪府旧例,月赏公用茶,中丞受钱一万,公用不足则以赃罚物充。温叟恶其名不取。任台丞十二年,屡求代。太祖难其人,不允。开宝四年被痰,太祖知其贫,就赐器币,数月卒,年六十三。太宗在晋邸,闻其清介,遣吏遗钱五百千,温叟受之,贮厅西舍中,令府吏封署而去。明年重午,又送角黍、执扇,所遣吏即送钱者,视西舍封识宛然,还以白太宗。太宗曰:“我钱尚不用,况他人乎?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命吏辇归邸。是秋,太宗侍宴后苑,因论当世名节,士,具道温叟前事,太祖再三赏叹。

(节选自《宋史刘温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B.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C.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D.显德初/迁礼部侍郎/知贡举/得进士十六人/有谮于帝者/帝怒黜/十二人左迁太子詹事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唐是五代政权之一,李存勖所建,都洛阳。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文中“汉祖(南下)”指“后汉高祖(南下时)”。

B.称疾,是古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托词,当事人本身或许没有生病,却以生病为由,以回避某事某人,文中“称疾不行”暗示传主的微妙心态。

C.祭酒,古代学官名。晋武帝咸宁四年设,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刘温叟当时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兼任国子监主管。

D.丁内艰,是指遭遇父亲去世。丁忧就是遭遇父母亲去世。古代朝廷官员,无论任什

么官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丧一段时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温叟很有文才。他七岁就能写文章,后来还与张昭共同修撰后汉隐帝及周太祖实录。

B.刘温叟公正无私。他曾主持贡举,录用的进士中12人被斥除,但后来他们还是考中了进士。

C.刘温叟爱惜名誉.。御史府旧例,赏赐若公用不足则以罚款补充,温叟拒绝取用这样的赏赐。

D.刘温叟清廉有加。宋太宗当晋王时派人给他送去钱和物,他都不肯接受,使者不得已将其载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所以呵导而过者,欲示众以陛下非时不登楼也。

(2)昔日纳之,是不欲拒我也;今周岁不启封,其苦节愈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在20世纪以前,我们都说中国文学的源头是六经。不过,到了20世纪,随着西方文学理论传入中国,并逐渐取得了统治地位,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西方学术界关于神话是文学起源的观点就居于主流地位。神话是具有神圣性的关于神的故事,重在社会功用性,神  话当然对西方文学影响很大。那么,在中国,文学的源头究竟是神话,还是六经呢?

刘毓庆认为中国文学的源头是六经。他的理由有如下几个方面。中国古代没有神话概念,这就意味着神话未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形态而存在。所谓的上古神话,其实是对上古史的一种记述方式。徐旭生先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说:“很古时代的传说总有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向壁虚造的。”当下文学史著作中所讲述的上古神话,如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共工触山等,并不是产生在上古,而是战国以后,真正属于上古的神话很有限。像精卫填海、夸父追日、黄帝战蚩尤等,这属于上古神话,而这些神话都有历史作内核,其实是上古史的神话化。即使神话存在,也构不成文学之源的功能。所谓“源”,一定要形成对“流”的规定性作用才行。即所谓“本立而道生,源治而流清”,它要决定其“流”之巨细清浊。只有有了“流”,“源”的意义才能成立。尽管中国上古产生过神话,但这些神话对中国文学并没有规定性,形不成“源”的功能。无论怎样抬高它,它也无法取得像希腊神话在欧洲文学史上那样的地位,它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并不像研究者所说的那般巨大。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设问和思考:假如没有上古神话,中国文学是否会逊色?中国文学史是否会改变它的形态与发展方向?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个巨星如“李杜”“苏黄”“唐宋八大家”是否会出现?我想结论是很清楚的。假如没有西方学者神话研究的理论与观念的输入,恐怕至今人们也不会意识到有神话的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神话,中国文学史不会重写;而没有六经,中国文学史则必须重写。因而把神话定位为中国文学之根,是不能成立的:将神话作为中国文学之源,是用西方概念规范中国学术的结果。林传甲的《中国文学史讲义》虽然是借鉴日本学者的文学史著作写成的,但仍然把“以治化为文”认作正宗。到1923年,汪剑余将林氏著作改编为《本国文学史》时,开始引入了“神话”概念,并说:“自汉以后,神话大兴。”鲁迅、茅盾都是较早研究中国神话的学者,但鲁迅撰写的《汉文学史纲要》和茅盾撰写的《中国文学变迁史》中,都没有给神话位置。神话为文学史作者普遍关注,应该是在上世纪中叶的事情。这其中当然有中国神话资料钩沉工作取得的进展,更重要的是随着苏联文学理论的传入,神话被认为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发展里程。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的土壤和前提,由此有人推论中国上古也应该像希腊一样有一个神话为主体艺术的时代,神话也应该是中国文学艺术的土壤和前提。如陆侃如、冯沅君<中国古典文学简史》、李长之《中国文学史略稿》、詹安泰《中国文学史》、杨公骥《中国文学》等,都是将神话作为中国文学史的开端来论述的。

(摘编自《中国文学的源头是什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经曾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文学的源头,但是随着西方文艺理论传人中国,中国一些

文艺理论工作者开始对这一“共识”提出疑问。

B.西方文艺理论界普遍认为西方文学起源于古代神话,因为古代神话具有神圣性和社

会功用性,而且对西方文学产生规定性作用。

C.诸如“李杜”“苏黄”“唐宋八大家”等中国文学史上巨星们的出现,是否要以中国上古

神话的出现为前提,确实难以判断。

D.无论是陆侃如、冯沅君的《中国古典文学简史》,还是李长之的《中国文学史略稿》等,都受外国文学理论的影响,都把中国文学史的开端定位为神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如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和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是两种不同时代的神话,前者出现的时代要远远晚于后者。

B.像精卫填海、黄帝战蚩尤等上古神话也并非“虚造”,因为它们都有历史作内核,所以只能算上古史的神话化。

C.“本立而道生,源治而流清”,揭示了“源”和“流”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即“源”对“流”

具有规定性作用。

D.林传甲、汪剑余、鲁迅、茅等在撰写中国文学史时,都不认为神话是中国文学之源,甚至没有意识到神话的存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刘毓庆看来,中国神话并非独立存在的文化形态,正如徐旭生所言,中国神话总有

它历史方面的质素、核心,并不是凭空虚构出来的。

B.中国古代神话对中国文学史没有规定性,但是六经对中国文学史却有规定性,所以中国文学史的“源”是六经而非神话。

C.是否作为独立存在的文化形态,是否对文学史的发展产生规定性作用,这才是判定神话是不是中国文学源头的两个必要条件。

D.希腊神话是希腊艺术出现的基础和前提,但并不能由此推出中国神话是中国文学的

“源”的结论,因为两地神话出现的时期和作用不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三位画家:

第一位,画一幅画需要很长时间。他说:“我的存在是为了艺术,我绘画极其严肃,我绝对不会像某些画家一样作画时像玩游戏。”

第二位,画一幅画的时间不长,有时一天甚至可以画好几幅。他说:“艺术是一种生命的游戏,能够让人喜悦、放松,感受心灵之美。我不会像有些画家画不出画来就觉得自己对艺术很严肃。”

第三位,画一幅画没有具体的时间。他说:“我想画就画,也不为什么。我认为艺术就像散步和工作一样。”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是《经济日报》对北京某次空气污染原因所作的分析示意图,请把这个示意图表达的意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满分5 manfen5.com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本题6分)

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从取向上说,        ,“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 ___②_____。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途径,就是在把书“读薄”的同时,把书“读厚”。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____③____。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是: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里用“                          ”生动描写了春回大地草木勃发的田园风光,表达了作者归隐田园的快乐之情。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                      ”此句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

(4)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杜甫

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蓬。

【注】宝应元年秋,杜甫自绵州至梓州,时家在成都。秋晚,方迎家人再至梓州。因秋夜而赋此诗。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善骑射。初隶骑御马直,选为散直。宝元初,李无昊反,诏择卫士从边,以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破金汤城,宥州,收其帐二千三百,生口五千七百。又城桥子谷,筑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堡,皆扼贼要害。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尹洙为经略判官,青以指使见,洙与谈兵,善之,荐于经略使韩琦、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以功累迁西上阁门副使,擢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又加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

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渭州,命图形以进。元昊称臣,徙真定路副都总管,历侍卫步军殿前都虞候、眉州防御使,迁步军副都指挥使,保大、安远二军节度观察留后,又迁马军副都指挥使。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②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擢枢密副使。青在枢密四年,每出,士卒辄指目以相矜夸。

嘉祐中,京师大水,青避水徙家相国寺,行止殿上,人情颇疑,乃罢青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陈州。明年二月,疽发髭,卒。帝发哀,赠中书令,谥武襄。

青为人慎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熙宁元年,神宗考次近世将帅,以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终始,慨然思之,命取青画像入禁中,御制祭文,遣使赍中牢②祠其家。

(选自《宋史·狄青传》,有删节)

【注】  ①面涅:面部创伤的瘢痕  ②中牢:猪羊二牲。指古代一种祭祀的规格。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偏将屡贼败          为:因为

B.皆披靡莫敢当             披靡:溃逃

C.宥州                   略:占领

D.以彰化军节度使延州     知;掌管

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表现狄青“深沉有智略”的一项是:

①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

②又城桥子谷,筑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堡,皆扼贼要害。

③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

④青在枢密四年,每出,士卒辄指目以相矜夸。

⑤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

⑥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的项是(    

A.狄青善于骑射,李元昊谋反时,他多次充当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先后攻克金汤城、宥州等地。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B.狄青经经略判官尹洙的推荐,得到了经略使韩琦、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后因为功劳大升迁很快。

C.狄青屡立战功,仁宗曾召他进京询问方略,后因战事紧迫,狄青再赴前线,画出作战地图送至京师,仁宗非常器重狄青,后升他为枢密副使。

D.狄青为人缜密寡言,考虑事情深思熟虑。行军打仗,先整顿队伍,明确赏罚,又与士兵同甘共苦,打仗时士兵都冲锋在前,因而屡建战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

(2)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21642/35971) 首页 上一页 21637 21638 21639 21640 21641 21642 21643 21644 21645 21646 2164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