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没错别字的一项

A.和蔼      谄媚      打瞌睡       横七竖八

B.气概      纳粹      紫金花       一鼓作气

C.沧桑      颠峰      包身契       不假思索

D.嫦蛾      吉祥      通信网       蜚声中外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

A.寥(kuò)   心(fǔ)      (zhēng)   shuì

B.漫(sù)    (niù)     (gāo)      (xìng)

C.目(zhǔ)   防(dī      吸(shǔn)     菊(chú)

D.息(zhì) 伤(chuàng)  褛(làn)      堂(lòng)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夜空中最亮的星 / 能否听清∥那仰望的人 / 心底的孤独和叹息 / 夜空中最亮的星 / 能否记起∥曾与我同行 / 又消失在风里的身影 / 我祈祷拥有一颗透明的心灵 / 和会流泪的眼睛 / 每当我找寻不到存在的意义 / 每当我迷失在茫茫的黑夜里 / 夜空中最亮的星 / 请指引我靠近你

读了以上诗歌,你想到了什么人,忆起了什么事,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感悟?请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以“夜空中最亮的星”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有一天,美国军队中一个营长对值班军官下达了这样一条命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这个地区出现。这种情形每隔76年才出现一次。命令所有士兵,身着野战服到操场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天文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到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一部与彗星有关的电影。”

最后,这道命令传达失真了。错误从值班军官向连长下达命令开始,接着连长对排长,排长对班长下达命令时,错误不断升级,等到班长对士兵下达命令时,命令竟然成了这样:“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的哈雷将军,将在营长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乘坐他那辆‘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观看电影。”

根据上述内容,保留最必要的信息,替营长下达这一条命令,让它更精练简洁,准确无误,不超过30字。

 

请从下面论文简介中提取3个反应其主要信息的关键词语。(5分)

这篇文章对中国文明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士”在先秦时期的演进做了全景式的追寻,有助于人们对“士”的源起及早期衍变形成一个完整而清晰的印象。

关键词语:

 

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3分)   

美国当代人文主义思想学家马斯洛提出了“健康的儿童性”概念,认为成年人应该具有双重视角,                                       

①揭示社会生活的底蕴  ②把生活的厚厚尘土擦拭掉  ③让诗性与神性的光辉重新放射出来  ④一方面以成人那种成熟的、深刻的、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  ⑤一方面像儿童一样以天真的、陌生的、非理性的眼光看待生活

A.④②⑤①③  B.④①⑤②③  C.⑤①④②③  D.⑤②④①③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B.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关于经济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

C.历史已经证明,由于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的不同,促进和保护人权的侧重点自然会有所不同。

D.和传统的书法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性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大环境如此,大操大办的绝非我一个,前有车后有辙,别人能办得我如何办不得?

B.对于消费文化的前两种定义,学术界大多采取和稀泥的态度,或各行其是,兼容并包;或既承认两者具有区别,又要求对两种定义所涉及的对象加以综合研究。

C.苏秦游说赵王合纵抗秦,一举成名,衣锦还乡,妻子吓得恭恭敬敬地站在一边,刮目相看,嫂子跪拜谢罪。

D.整体来看,现代配置的大型乐队掺入我国民族乐器演奏的音乐达到了为开幕式表演推波助澜的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25分)

高树鸣蝉

①每个季节的到来都是以某种东西为标志的。对夏天来说,是蝉。

②国人对蝉有着复杂的情结。爱之、咏之者众,伤之、厌之者亦不少。古往今来,描述蝉的诗文可谓不胜枚举。爱之高洁者,如“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歌之清雅者,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都是喜蝉声境界高远、卓然遗世所致。但另一方面,蝉鸣又易使人联想到逝去的时光,司空曙的《新蝉》堪为代表:“今朝蝉忽鸣,迁客若为情?便觉一年老,能令万感生。”

③蝉声就这样来了,又是一年。初夏的蝉鸣带着一丝燥热,渲染着夏的气息。但这时蝉鸣有一种恬静之愉,无蝉,则如无酒不欢,食不甘味,夏意便少了几分酣畅与淋漓。当是时也,可以簟枕邀凉,蒲扇把风,绿茶啜口,琴书换日,摆龙门阵,逍遥走过漫长而烦躁的时光。在这样的氛围里,人是闲适而从容的,甚至可带点慵懒或倦怠——炎炎烈日,或许是老天爷赐予人们的礼物呢。消夏,尽可如斯。

④一出《智取生辰纲》把“公子王孙把扇摇”斥为反角,事实上,若是有条件,农夫何尝不想如此。周邦彦《满庭芳》有云:“午阴嘉树清圆”,“人静乌鸢自乐”,“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反映的却正是普通的人性。这首词的主题“夏日溧水无想山作”,想来也极富韵味。

⑤蝉有时的确是“无想”的象征。

⑥忽然听见蝉鸣有些异样了。声音不再连在一起,分隔成数段,也不再嘹亮,有点怯怯的尾巴。这是秋的讯息。记忆中刚上大学那年,在校园里听到的蝉鸣,是最难忘的。黄昏,一个人走在陌生的校园,听到蝉鸣,就像电影《苔丝》见过的场景:安吉尔坐在高处,面向西方,吹奏哀怨的长笛。此时方觉得蝉声竟是如此凄婉。以前在老家从未有过如此感觉。蝉鸣在一瞬间完成了质变,所有与离别、伤逝有关的情绪便统统指向蝉了,也明白了古人感怀的种种缘由:寒蝉凄切、冷蝉声残……由夏入秋,原本无辜或者可爱的蝉蒙上了悲秋的传统色彩。如同怕见飞花,此时却是怕听蝉鸣了。怕蝉扰乱了本来平静的心思,越往后,秋蝉、蟋蟀这些东西,叫一声,也要令人断肠。

⑦这样的经历多了,直至熟读了姜白石(南宋词人姜夔),心中才始告豁然。他说:“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寥寥几句,呼应的是他一贯的清空风格,却耐人寻味。没有过多的情绪寄托,用的是白描,高树,晚蝉,西风,类似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但妙在前有“岑寂”二字,蝉鸣在耳朵里似乎听不见了,周围唯有清寂一片。

⑧无论赞美,还是愁怨,对蝉的百般情结,都化归原本的自然。蝉声终于渐稀,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作为长达数月的听众,我们准备好了么?一直呆在高树枝头的蝉,要说再见了。在这段有蝉的长长时光里,我们是否早已宠辱不惊,有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境?

⑨不能因我们的由喜转悲,来苛责这位每年拜访我们的老朋友。还是抛开太多的拟人化因素,以科学精神看待蝉好了。恰如法布尔所说,4年泥土下的黑暗,1个月阳光下的歌唱,蝉是伟大的,它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它们完全值得尊敬。这种体悟的最佳标本应当是夜蝉之声。暮云四合之时,万籁渐寂,而蝉还在沉吟。在浓密的暗夜中,对那些虫儿来自心灵的呓语也陡然觉得深刻起来,没有在同样的黑色中长时间的涅槃,何来如此持久、坚韧的声音?

⑩周围的高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叶儿无声地诉说季节的轮回。我们应想念那些餐风饮露、择高而栖的蝉,年复一年,它们与我们同在,一起奏响前方悠远的岁月。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开篇直接入题,行文扣住蝉声所包含的无限意蕴来抒发情怀,结尾与题目呼应,含意悠长。

B.文中异样的蝉鸣,传达的是秋的讯息,这种讯息凄婉哀怨,让人联想到离别与伤逝,有一种清空风格。

C.作者在文章中把飞花、秋蝉、蟋蟀归为一类,是因为这些事物能够引起人们相似的感受。

D.文中“面对西风,那时,再不会有鸣蝉”这句话,表达了要与蝉说再见时,作者心中难以尽数的悲凉、落寞与惆怅。

E.本文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抑”,人闻秋蝉之声而生愁怨;“扬”,宠辱不惊、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禅”境。

(2)第⑤段说:“蝉有时的确是‘无想’的象征。”请解释句中“无想”的含义,并指出这句话在结构上的作用。(6分)

(3)文中多处引用了古典诗句,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举例简要分析。(6分)

(4)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谈谈对“它们唱响的是对生命的礼赞,它们完全值得尊敬”的理解与感悟。(8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从4个小题中任意选做3个小题。每空1分,共6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曾记否,             ?”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青年时畅游江中劈波斩浪的气势。

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荆轲刺秦王》)

3                ,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4)《鸿门宴》中樊哙劝说沛公不必顾忌礼仪而应尽快脱身,说道:“          ,大礼不辞小让。          ,我为鱼肉,何辞为?”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24403/35971) 首页 上一页 24398 24399 24400 24401 24402 24403 24404 24405 24406 24407 24408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