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汉学家认为中国文学锦衣夜行,有客观因素,比如语言障碍;也有主观原因,比如说一些先入为主的阅读成见阻碍了外国人对中国文学的接受。 B.像《中国好声音》这类“零门槛”的节目,让拥有音乐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一展歌喉享受舞台,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是否相信梦想、勇于追求,敢于创造奇迹。 C.在《疯了的字母》一书中,作者以一百多种中草药名作为各篇题头的“注解”,成就了该书独特的表达方式,被称为“中国社会的本草纲目”。 D.近日伦敦高等法院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指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能成立。
|
|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李优与三十年前的同学张永在昆明湖畔萍水相逢,他们高兴得热泪盈眶。 B.如果仅仅因为个别队员在执法过程中态度粗野,就取消城管部门,这无疑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做法。 C.经过数学老师耐心的启发,他终于幡然悔悟,茅塞顿开,找到了解题的思路。 D.此刻,校运会的田径比赛已经拉开序幕,赛场内外的热烈气氛已经达到高潮:运动员顺着跑道,迈开大步奋力奔向终点,场外的拉拉队则作壁上观,大声为运动员加油鼓劲 。
|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 这种 无华的文学语言却给人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感享受。 ②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他的作品便广受 ,无论实体书店还是网络电商均出现了一书难求的局面。 ③ 目光短浅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利益,打自己的小算盘, 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令人无奈。 A.质朴 热捧 因而 B.质朴 热议 进而 C.纯朴 热议 因而 D.纯朴 热捧 进而
|
|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蜇居异境。 B.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燥不安、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一番苦旅。 C.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 D.结果,那原来渴望着食物的鹿群的饿殍,和死去的艾篙丛一起变成了白色,或者就在高出鹿头的部分还留有叶子的刺柏下腐烂掉。
|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戕害(qiāng) 泥淖(zhuò) 灰烬(jìn) 四肢百骸(hái) B.戏谑(xuè) 恣意(zì) 粗犷(kuàng) 不屈不挠(náo) C.桑梓(zǐ) 流岚(lán) 跬步(guǐ) 慷慨激昂(kǎi) D.诳语(kuáng) 遒劲(qiú) 饿殍(piǎo) 按捺不住(nà)
|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陈寅恪是怪才。他在海外留学20年,潜心读书,对学位淡然处之,连大学文凭也没有拿到。1925年回国,梁启超了解陈寅恪,知道陈寅恪有才,向清华国学院推荐陈寅恪。清华校长曹云祥曾问梁启超:“陈先生是哪一国的博士?”梁答:“既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曹校长又问:“有没有著作?”梁又答:“没有著作。”曹校长为难起来:“既不是博士,又没有著作,那怎么行呢?”梁说:“我也算是著作等身了,却没有陈先生寥寥数百字有价值。”最终曹校长同意聘用陈寅恪。后来,陈寅恪被称为清华四大国学大师之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下面是北京申办冬奥会标识,请写出该标识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80个字左右。(4分)
|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l2个字。(2分) 由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有的人就将抗生素作为万能药。要知道,滥用抗生素,可引起许多不良的后果。因为抗生素虽然可以治病, ①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可损害第八对脑神经而造成耳聋;青霉素可引起皮疹和药物热,甚至过敏性休克。因此强调 ② ,重视抗生素的副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谭 木 匠 墨中白 泗州城奇人奇事多,出生的孩子叫父亲为爷爷,喊父亲的父亲为爹爹。叫没出嫁的姑娘为小大姐,管小媳妇叫他大姐。泗州城的小大姐和他大姐爱美,梳洗打扮都离不开梳子。 泗州人买梳子,爱到谭家药铺。谭家药铺不抓药,只卖梳子。开店的老头儿,有人尊称他为谭木匠,更多的人叫他老谭。也曾有人劝老谭,把谭家药铺的门牌摘下,重起个店名,或干脆就叫谭木匠。每次老谭听了微微一笑,也不摇头,更不点头。 谭家药铺门牌还高高悬挂在店门上,老谭还是不抓药,卖梳子。尽管到谭家药铺买梳子,要把脉,需时间,但泗州人乐意等。据说,有的人患了疑难杂症,抓了许多药没有喝好,用了老谭家的梳子梳头,病竟神奇而愈。 关于谭家药铺为什么不抓药卖梳子,在泗州城有多个传说。但更多人相信谭家祖上是个御医,因为给皇家抓错了一味药,被赐死。为了不让子孙步其后尘,谭家药铺后来就改卖梳子。是真是假,无人考证,但老谭会把脉看病,是真的。不然,他怎么能治好知府大人的病。事情是这样的,新上任的白知府到泗州城不久,身上起红点,奇痒,还失眠。看遍泗州城的中医,喝了太多中药,可就是不见好。白知府找到谭家药铺,要看病。老谭头直摇,告诉他,只卖梳子。 白知府问:“你家梳子能治失眠奇痒吗?” 老谭微微一笑,伸出手说:“想买梳子,就交定钱吧!” 白知府交钱,让老谭把脉。 “三天后来拿吧!”老谭睁开微闭的双眼,“还有,你这不是水土不服,没事要到乡间多跑、多看,城外风景养眼哩!” 白知府的脸就透着红,似信非信。 说来神奇,按照老谭说的时辰方法梳头,七天后,白知府身上的红点渐渐消失,每晚睡得也香。 望着手中的桃木梳,白知府百思不得其解,喝许多中药也没治好的病,怎么用梳子梳头发,就把病梳掉了呢? 白知府想不明白,也不去问,还是按时梳头,经常深入寻常百姓家了解疾苦。从老百姓的嘴里,他知道老谭用梳子帮助许多百姓治好了顽疾,这让白知府对老谭更是高看一眼。 老谭用梳子去掉病人身上的疾病,民间传说太多。但最让白知府好奇的,是谭家药铺的梳子能让西猪山上的十几号山匪弃刀成佛。如果不是老谭用梳子治好了他的病,白知府是不会相信的。 西猪山有一伙响马,专在泗宿大道上抢劫过往富商。响马的头目叫跳山彪,此人虽为山贼,但是个孝子。老母亲头晕多天,吃药无效,有人就推荐了老谭。为给母亲治病,跳山彪亲自骑马带着金银登门请老谭。 老谭也不拒绝,借口说,药铺忙,走不开。 跳山彪见状,单膝跪地,求老谭前去:“只要治好老娘的病,什么条件都答应。” 老谭拿着手里的榆木梳说:“见你一片孝心,好吧,就让家中小女随你上山一趟。” “这……”跳山彪一脸怀疑。 “不用担心。”老谭微笑如佛。 一杯茶工夫,谭家药铺跑来一匹黑马,马上坐着一身白衣,尽管用白纱蒙面,但还是能看出来是个少年。老谭向跑山彪一挥手:“前方带路去吧!” 跳山彪心里嘀咕,但还是上马,一路西奔。 白衣少年上山为跳山彪母亲把脉,完了,走到院子里告诉跳山彪:“两天后,去谭家药铺拿梳子。” 真是女娃声。望着山路上跳跃的黑马拖着一道尘烟远去,跳山彪自言自语:“行吗?” 转眼两天过去了,跳山彪准时来到谭家药铺。黑牛梳一把,其余还有十八把桃木梳。跳山彪二话没说,照价,全买。 一路上,跳山彪想不明白,别人买梳子,需要把脉,连自己母亲也不例外。可他们兄弟十八人,不号脉,还非卖给每人一把梳子。这个谭木匠不是一般的怪。 回山后,跳山彪用梳子按时帮母亲梳头,七天后,母亲头不晕了。自己和弟兄们天天陪着母亲梳头,却对过往商人视而不见。一想着那事,堵心,还烦。 再后来,跳山彪和弟兄们陪着母亲,在山上开垦土地种粮,还修了座庙,天天面佛,念经,心静如水。 跳山彪放下刀剑,数佛珠,泗州人都说是因为谭木匠,可每次老谭听后,微微一笑。 泗州人这才发现,老谭身边不知何时多了位小女孩,天天戴着面纱。有泗州人传说别看孩子小,谭家药铺卖的梳子,全出自她的手哩! 小女孩会把脉,白知府相信,可她会制作那神奇好用的梳子吗? 白知府望着手里的桃木梳想,不管真假,但梳子一定出自谭木匠的手。小女孩是老谭的女儿,称她为谭木匠,也没有错。 (选自2015年第3期《小说月刊》,有删改) A.第一段写泗州城的奇人怪事,手法巧妙,由孩子对父亲、祖父的称呼与别处不同引出小大姐、他大姐,然后引出梳子,由此引出下文对谭家药铺卖梳子的叙述。 B.小说在介绍谭家药铺时设置多个悬念,如药铺不卖药只卖梳子,还有谭家药铺的传说等,这为下文老谭用自家梳子治疗别人的疾病做了铺垫,也体现了魔幻小说的特点。 C.小说对老谭给白知府治病的描写很形象,如用“伸出手”这一动作描写表现老谭的自信和圆滑,用语言描写表现老谭对白知府患病真正原因的充分了解。 D.跳山彪是西猪山的响马,但很有孝心,积极为生病的母亲寻求治疗,不过对老谭木梳的功效和他女儿行医水平持有疑心,但结果发现谭家木梳在治病方面确实不同凡响。 E.小说通过对谭家药铺卖梳子的记述,形象表现了谭家木梳在治病方面的奇效,赞扬了谭木匠的各种善举,表达了人人相互关心最终世界大同的主题思想。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木欣欣以向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乐琴书以消忧。(《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山原旷其盈视, 。(王勃《滕王阁序》) (4)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李密《陈情表》》 (5)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6)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 , ”景物描写中寓含哲理,被人们广为传颂。 (7)苏轼《水调歌头》中“ , ”两句,既包含望月怀人的思念,又寄托了对天下离人的共同美好祝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