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语文试题

补写出下面名句空缺部分

(1)今宵酒醒何处?                                     (《雨霖铃》)

(2)乱石穿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念奴娇赤壁怀古》)

(3)莫道不销魂,                                     (《醉花阴》)

 

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11分)

鹧鸪天·时谪黄州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现,照水红蕖细细香。

邻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请简要分析上阕三四两句的景物描写在写法上的特点。(5分)

2.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

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李金、赖文政、陈子明、陈峒相继窃发,皆能一呼啸聚千百,杀掠吏民,死且不顾,至烦大兵翦灭。田野之民,郡以聚敛害之,县以科率害之,吏以乞取害之,豪民以兼并害之,盗贼以剽夺害之,民不为盗,去将安之?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注】 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坎、离:均为卦名。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弃疾间与之       游:交往。

B.京令弃疾表归宋  奉:呈献。

C.召见,纳之  嘉:高兴。

D.江东安抚司参议官  辟:征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辛弃疾“有大略”的一项是(  )。(3分)

劝京决策南向       弃疾间与之游 

弃疾斩其首归报     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 

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辛弃疾年轻时师从蔡伯坚,与党怀英一起学习,他曾经占卜自己的仕途,自己得《离》卦,于是决定南归。

B.偷窃耿京大印而逃的义端,是在辛弃疾劝说下才投靠耿京的,所以耿京迁怒于辛弃疾,辛弃疾斩其首归报,耿京的队伍就更加壮大了。

C.辛弃疾写《美芹十论》的起因是孝宗帝在恢复中原的问题上态度坚决,但因为朝廷与金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被实行。

D.盗贼连起,辛弃疾在全部铲平了盗匪之后,上书朝廷,分析盗贼起因,因此受到了皇帝的褒奖。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5分)

(2)民不为盗,去将安之?(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宋词的文化品格

从文化角度考察,宋词的荣耀得力于其市井文化与士林文化相互影响的双重品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词的别名入手加以探讨。词又称“诗余”或“长短句”,前者是循其文体嬗变脉络而言,后者是就其形式立名。至于“曲子词”、“曲子”的别名,则强调其音乐属性。从隋唐至宋,这一属性是造就词的双重文化品格的基础。西域音乐在隋唐时代传入中土,并与汉族的传统音乐融合产生出与雅乐对立的燕乐,燕乐即俗乐,词在初期就是与之相配的歌词,其市井文化的品格不言而喻。明俞彦《爱园词话》云:“诗亡,然后词作,故曰余也,非诗亡,所以歌咏诗者亡。”此论也从音乐入手探讨词的产生。反言之,词之所以能够继诗之后获得演唱者或者吟咏者的青睐,又与其表现形式的灵活多样密不可分。词打破了古近体诗较为齐整的句式,参之以变化错落,因而更适于倚声弦歌与抒情达意。

作为配乐的歌词,词作者必须按照乐谱的音律、节拍进行创作,才能用于演唱实践,于是“倚声”、“填词”等相关术语就应运而生了。词的句法参差错落,又有多种词牌可供创作时选择,因而在传达人们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时,它就有了诗所无可比拟的灵活性。古人作文吟诗,往往正襟危坐,以体现“诗言志”的尊严,却独于倚声填词较少顾忌。这就是“诗庄词媚”或“词为艳科”说之由来。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上,或许词不如诗;但若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词又有胜于诗的优越性。王国维曾就此论道:“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他概括出诗与词的不同文体特征,的确很有见地。

词的文体特征与其音乐属性密切相关,而其接受方式也有了双重选择的可能。当其婉转于歌伎之口以娱悦听众时,听众成分的复杂化要求词的写作须向俚俗靠拢。除字句易于听懂外,情趣的共鸣也是不可或缺的。此外,耳听与目治的接受方式的不同,也要求词的写作不宜晦涩艰深,而要有一定的口语化基础。所有这些要求都无疑会令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得到加强,否则,词将失去赖以发展的土壤,而成为纯粹供文人欣赏的案头文学。柳永“假使重相见,还得似旧时么”,李清照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前者写恋人细语温柔,缠绵悱恻,后者感人生苍凉,寓愁于乐。词句浅显易懂,毫无费解之处,便于听唱;如果用诗的形式表现,就很难传达出个中细腻微妙的情愫。当然,词也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在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的有关题材中,也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苏轼的“大江东去”的放歌,辛弃疾的“千古江山”的抒怀,皆可佐证。

1.下面不属于词的“市井文化品格”特点的一项是( 

A.词在早期是与燕乐相配的歌词,燕乐对词的市井文化品格形成了影响。

B.词的句法参差,词牌丰富,能够较少顾忌地表现复杂隐秘的内心世界。

C.词的语言向俚俗靠拢,语句浅显易懂,有一定程度的口语化。

D.词并非只局限于风月情怀或身世之愁的抒发,也能言志咏史与挥洒壮志。

2.下面关于诗与词不同特征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的句式较为整齐,而词的句式变化错落,适于倚声弦歌与抒发复杂的情感。

B.“诗庄词媚”“词为艳科”之说,表明诗和词在所表现的情感内容方面存在不同。

C.“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是说诗长于反映社会生活,词善于表现复杂的感情世界。

D.诗的语言晦涩艰深,而词较为浅显易懂,既能满足文人的欣赏,又能娱悦听众。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又被称作“诗余”,这标志着诗的发展在唐代之后,到了宋代便开始逐渐消亡。

B.词的音乐属性,影响了词的创作方式和接受方式,是词形成市井文化品格的基础。

C.由于词具有市井文化品格,深受普通大众的喜爱,这就决定了宋词的荣耀与辉煌。

D.词在咏史言志时,具有区别于诗的潇洒风度,是因为其表现情感更有深度和广度。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胡佛入圈套  美国第三十一届总编赫伯特·胡佛,很少在公共场合发表自己的政见,也很讨厌记者无休止的纠缠。

在胡佛就任总统之前,他坐火车外出考察时和随行的记者同坐在一节车箱里。有位记者想探寻胡佛的政见,他想了很多办法,但这位未的总统却一言不发。失望、沮丧的情绪笼罩着这位专门探听政界要人言论的记者。这时,奔驰的火车窗外出现了一片新开垦的土地。这位记者灵机一动,故意自言自语地说“想不到这里还是用锄头开垦土地呢!” 

“胡说!”坐在一旁沉默得可怕的胡佛终于开腔了,“这里早就用现代化的办法代替那乱垦乱伐了!”跟着便大谈起垦殖问题。  就这样,这位记者终于如愿以偿,满载而归了。不久,《胡佛谈美国农业垦殖问题》的消息就见报了。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 800 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正在读高三的小黄对门将要搬的是父亲的一个年轻同事李明。接连十天,李明装修房子弄出的噪音都响到晚上12点后,装修材料,如油漆、涂料等也堆放在本就不宽的楼道里,不仅气味难闻,连走路都难。

小黄想要婉转告诉李明施工别太晚,装修材料也别堆在楼道里,见到李明,他会怎么说呢?请写出。(70字左右)

 

阅读下面一段介绍三峡风光的文字,然后根据这段文字的句式特点在划线处天上相应的文句。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2公里,其中峡谷段90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闪耀着迷人的光彩。长江三峡,无限风光。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还有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这里的群峰,重岩叠嶂,峭壁对峙,烟笼雾锁;这里的江水,    ,   ,    ;这里的奇石,           ,        ,            ;这里的溶洞,       ,    ,     ……三峡的一山 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动人的传说,令人心驰神往。

 

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全过程,请根据要求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6分)

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将一种经过基因工程加工的“溶瘤病毒”注射入肿瘤部位,病毒就会成千上万地高速复制,最终撑破肿瘤细胞,肿瘤也就溶解了,但也因此使部分肿瘤细胞进入血液,随着循环系统进入其他部位,从而导致肿瘤的转移。此时,如果对肿瘤病人肿瘤部位加热;人体会大量产生一种叫热休克蛋白的特殊物质:而热休克蛋白可以训练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进而在全身“追杀”肿瘤的残部,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能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

(1)第一阶段:(不超过15字)                       

(2)第二阶段:(不超过l5字)                        

(3)第三阶段:(不超过20字)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温软的稻草

詹文格

①在物质丰盈的年代,我突然间想起了故乡那一堆堆温软的稻草。想起稻草,自然就想到那些农人,想起农人就想起我的父辈,想起父辈就想起耕耘和劳作。

②对于黄澄澄的稻谷而言,稻草在很多时候是长篇大作里的闲笔。在讲究生产进度的年代,稻草这种耕牛的上等饲料,竟然弃之如敝屣,扔之不足惜,只有饱满的谷粒才能勾起农人对丰收的喜悦。

③ 故乡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片的稻田就是农民一生的主战场,一代一代农人在田野里劳作,将劳苦的一生消耗在这片不算辽阔的田野里。稻子的生长期长,吸饱了阳光。占尽了岁月的风情,直至10月才开始泛黄。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的时候,稻子开始在蓝天下尽情张扬。喧闹的村庄里鹅飞雁叫,急不可耐的农人便肩披毛巾,头扣草帽,准备开镰收割了。收割稻子是一年农事的压轴戏,金黄色的地毯上到处滚动着豆粒般的农人。那个时候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脚踏式打谷机是秋收战役的重要武器,隆隆的打谷声里。农人的兴奋和欢乐很直白地写在布满汗水的脸上,他们不知疲倦地把丰收的果实运送回家。稻草却默默地躺在地上,翻晒几个时日,待稻草的水分被阳光悉数收走后,农人才尽心尽意地将它捆扎,垛在房前屋后的空场上,或高或矮的草垛就像一个个微缩的金字塔.为古朴的村庄镀上了一层丰收的色彩。

④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草垛是时光的看台,但并非寂静无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扛锄抡镐的农人不大在意它,但初冬时节的鸟雀会时常光顾这里,在此越冬的鸟儿会把家快速地安顿下。稻草的柔软、温暖以及残存的一星半点谷粒,让安家的小鸟心里无比踏实。对于孩子们说,草垛就是他们的乐园。捉迷藏、抓特务百玩不厌。一惊一乍的笑声,就如山乡的抒情,摆上了精神的盛宴。

⑤稻草是耕牛的粮食。隆冬临,白雪皑皑,田野山川已很难找到青草,此时早有筹备的农人便从草垛上扯下一捆稻草,撒在牛栏里。老牛蹲卧于闭风的墙角,不紧不慢地咀嚼着储满阳光的稻草,那种从乡村根部生长出的美食,让耕牛反刍着一年的大小农事。

⑥冬闲的雨天,金黄的稻草开始派上用场了。上下三重的老屋,聚集着一群精壮汉子,挥拳捋袖地忙活,有的高高抡起木锤,拼命槌打着稻草;有的在扭动木纽,将柔软的稻草拧成一根硕大的擂藤,伸展自如的擂藤是耕牛拉犁的牵引。这个时候,人们才感到稻草用途广泛。拔秧需要,绑菜需要,编草鞋需要,生草菇需要,做东坡肉扣碗需要,集市上捆扎猪肉需要。而且,稻草是农家做炊的柴火,它让村庄上空一年四季飘起香甜的炊烟.

⑦我是睡在稻草上长大的一代。那时,农家的木板床像麻石一样坚硬,贫困的家庭常只具备一床薄薄的老棉被。木板生硬少弹性,无法防寒保暖,乡人便用稻草铺垫。温软的稻草带着土地与阳光的气息传递着不尽的温暖,安抚着贫困劳动者的精神和身躯。从此,脊背再也不会硌得生疼,稻草之上留存着无数香甜的好梦。

⑧如今,生活愈愈精致,享受着幸福时光的孩子们无法想象躺在稻草上的感觉和滋味。就连不少农民也远离了稻草,我发现自己已无法回到从前的日子了。现在尽管享受着空调、电热毯,太空棉,夜夜安睡在宽大的席梦思上,但仍常感腰酸腿疼、失眠多梦、颈肌增生……想想那些与稻草同眠的日子,倒头便是呼呼大睡,现在不知是身体在快速衰老.还是精神已悄悄萎缩。

(选自20092月《散文选刊》,有删节)

1.从全文看,稻草的“温软”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4分)

2.文章的第③段描写收获场景的文字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3分)

3.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4分)

①当秋风把山川田野逐一摇醉的时候,稻子开始在蓝天下尽情张扬。

②安放在村口的草垛成群结队,有点像一群慈眉善目的老人。

4.在物质丰盈、生活愈愈精致的年代,怀念温软的稻草表现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文分析。(5分)

5.有人评价此文:“因为朴素而逼近真实,因为真实而显现生活的本质。”请结合这句话探究原文表现了怎样的“朴素”“真实”的“生活的本质”。(7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6)

(1)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2)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诗经•氓》)

(3)将军角弓不得控,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共359704条记录 当前(28532/35971) 首页 上一页 28527 28528 28529 28530 28531 28532 28533 28534 28535 28536 2853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