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心律 荟萃 挖墙脚 一记耳光 B.谬悠 饿殍 捅篓子 举止安详 C.分量 合拢 踏莎行 提要勾玄 D.提纲 刍议 吊书袋 俯首帖耳
|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坻石/神祗 惭怍/门衰祚薄 掎角之势/犄角 B.涔涔/岑寂 蒙哄/蒙头盖脑 万胜胪欢/舳舻 C.房檩/凛冽 辟邪/开天辟地 负笈从师/汲取 D.绢花/捐躯 涯挨/俟机进攻 言简意赅/垓心
|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 一头猪掉下了悬崖,幸好抓住了悬崖边的一棵小树苗,才有机会喊救命。一只羊听到了救命声,就走过去神色安详地说:“松开小树,把手给我,我拉你上来。”猪看了看神色安详的羊,有些将信将疑,继续喊救命。 过了一会儿,小树苗的树根开始松动,羊再次对猪说:“快点,时间不多,把手给我。”面部表情还是那么安详,不慌不忙。猪还是无法相信羊,于是继续无视。 又过了一会儿,悬崖边的石头崩塌,小树苗再也支持不了重量,带着抓住它的猪向悬崖深处坠落。猪绝望地望向天空,高喊道:“佛祖,你为什么不救我!”就消失在无尽的悬崖深处了。羊安详地叹了口气,全身散发着佛祖的金色光芒。“我本来想救你的,但是你却不相信我,怪得了谁!”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
据2月24日金羊网消息,上海交大正酝酿给毕业生颁发一份“人格证书”。“人格证书”初定包括学生的心理素质、基本价值观及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目的是给用人单位提供参考,使他们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状态。此举一出,立即引起网上热议。如果你是一位网民,请以跟帖的形式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字数控制在100字之内。 答:
|
|
学习为了什么?这是一个困人而异、见仁见智的问题。请仿照下面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表达你的看法。要求所写句子句式与示例相同。 学习是一种增智途径,目的在于掌握业务知识和技能。 学习是 。 学习是 。
|
|
请根据下列材料提供的信息,为“二轨外交”下一个定义。(不超过90字)(4分) ①“二轨外交”是相对于政府间的官方渠道“一轨外交”而言的。 ②非官方人物包括学者、退休官员、公共人物、社会活动家等。 ③“二轨外交”是一种特殊的非官方外交。 ④“二轨外交”借助一定的路径和方式,推动真正影响大局的“一轨外交”的顺利进行。 ⑤“二轨外交”是指利用非官方人物进行交流,通过民间友好往来加强相互信任,待政治氛围成熟后,再进一步使民间成果和经验向官方外交的轨道转化。 答: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4题。 秋天的心 林清玄 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无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植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辩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的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夸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书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清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走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秋天的美多少带点潇湘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1.本文在开篇和接近结尾两处各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2.作者笔下的“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 3.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1)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答: (2)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 答: 4.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谈谈你的理解。 答:
|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子曰:“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而后人哀之, , 。(杜牧《阿房宫赋》)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 , 。(秦观《鹊桥仙》)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①五铢钱:是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的一种钱币,后来王莽代汉时将它罢废。 (1)首联高唱入云,突兀劲挺。请赏析“天下”、“千秋”两个词语的妙处。 答: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3题。 徐勉字修仁,东海郯人也。勉幼孤贫,早励清节。年六岁,属霖雨,家人祈霁,率尔为文,见称耆宿。及长好学,宗人孝嗣见之叹曰:“此所谓人中之骐骥,必能致千里。”年十八,召为国子生,使下帷专学,精力无怠。同时侪辈肃而敬之。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每称有宰辅之量。 射策甲科,起家王国侍郎,补太学博士。时每有议定,勉理证明允,莫能贬夺,同官成取则焉。 初与长沙宣武王游,梁武帝深器赏之,及帝即位,拜中书侍郎,进领中书通事舍人,直内省。自掌枢宪,多所纠举,时论以为称职。天监三年,除给事黄门侍郎、尚书吏部郎,参掌大选。迁侍中。时师方侵魏,候驿填委。勉参掌军书,劬劳夙夜,动经数旬,乃一还家。群犬惊吠,勉叹曰:“吾忧国忘家,乃至于此。”六年,除给事中、五兵尚书,迁吏部尚书。勉居选官,彝伦有序。既闲尺牍,兼善辞令,虽文案填积,坐客充满,应对如流,手不停笔。尝与门人夜集,客有虞皓求詹事五官。勉正色答云:“含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应公事。”最时人服其无私。 又除尚书仆射、中卫将军。勉以旧恩,继升重位,尽心奉上,知无不为。寻加中书令,勉以疾求解内任,诏不许。患脚转剧,九阙朝觐,固求陈解,诏许疾差还省。 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勉乃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清白。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軿;如不才,终为他有。”及卒,帝闻而流涕。 (选自《南史·徐勉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能贬夺 夺:改变 B.尝与门人夜集 集:举行宴会 C.患脚转剧,久阙朝觐 阙:宫殿 D.及卒,帝闻而流涕 涕:眼泪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勉“清节”的一组是( ) ①下帷专学,精力无怠 ②自掌枢宪,多所纠举 ③劬劳夙夜,动经数旬,乃一还家 ④应对如流,手不停笔 ⑤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 ⑥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勉虽然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在求学期间不仅受到族人“人中之骐骥”的赞扬,而且受到官员“有宰辅之量”的称誉。 B.粱武帝非常赏识徐勉,把他提拔到重要的位置,徐勉则知恩图报,对梁武帝尽心尽责,忠于职守,甚至忧国忘家。 C.徐勉因病多次请求卸任,粱武帝先是不允许,后来允许了但要他病愈后再还省任职。这足以看出梁武帝对徐勉的器重与宽容。 D.面对门客和老友的进言,徐勉对遗产有着自己的看法:“清白”重于“财产”。子孙有才自能获财;无才,财终将为他人所有。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祭酒王俭每见,常目送之,曰:“此子非常器也。”每称有宰辅之量。 译文: 。 (2)勉虽居显职,不营产业,家无畜积,奉禄分赡亲族之贫乏者。 译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