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主张“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同时又反对“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要求人们“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所体现的哲理是 A. 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B. 人认识的反复性 C.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D. 事物发展的普遍性
|
|
中国的经济发展在2016年尽管遭遇了种种困难,但总体上还是呈现出更有质量、更有活力、更加健康的“新气质”。这说明 A. 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 次要矛盾也能决定事物的性质 C.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抓住其重点 D. 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
|
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起主导作用 ④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
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采取产业精准扶贫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四个一批”措施,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据此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①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②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了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③脱贫的时间紧迫,必须超越历史条件去创新扶贫开发路径 ④脱贫的任务艰巨,要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
|
2018年1月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偕夫人参观兵马俑。自1976年起,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过兵马俑。秦兵马俑已然成为整个中国的形象代言人。所有兵马俑的身子都非常相似,它们的脚几乎都是几块泥巴粗制滥造的,但兵马俑的各异脸型却生动地展现了它们的赫赫军威以及气吞山河的王霸之气。这说明,当时的匠人 ①利用矛盾的特殊性区分不同的兵马俑 ②成功地将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中制造 ③立足关键部分的前提下选择最佳方案 ④看到了兵马俑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
|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己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新的重大论断,积极肯定了我国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又郑重地提出了新的发展任务。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②社会基本矛盾是不断变化的 ③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
2017年12月,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发表主旨讲话,引用了中国古语“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下列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蕴含的哲学道理相一致的是 A. 荣枯相代,弥见其新 B.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C. 塞翁失马,焉得非福 D.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
“英语老师说就算是Believe,中间也藏了一个lie;就算是Friend,还是免不了end;就算是Lover,还可能会over;就算是Wife,心里也夹杂着if;欣慰的是:即便是Forget,也曾经get,就算impossible,但还藏着possible,如果现在Unhappy,谁又保证不会happy?”从哲学上概括,这段话的核心是告诉我们( ) A. 矛盾是普遍存在着,要学会用矛盾观点看问题 B. 人生充满着不确定,不要过分相信别人 C. 事物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辩证的思维看问题
|
|
随着党中央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和落实,我国在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节能减排方面做出巨大的努力,成效有目共睹。不过,我国的碳排放量仍然较大,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绿色发展行动既需要国家统一意志,周密安排;更需要每一个中国公民积极行动,从点滴做起,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达人”。这表明 ①认识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要看到主要矛盾 ②认识事物发展的某一矛盾时,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善于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
|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以“适当的引经据典”阐明透彻的思想。下面对习近平书记引用语句所蕴含的哲理分析正确的是 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要重视直接经验又要注重实践经验 ②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领导者 ③积土为山,积水为海——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价值观有时对行为选择起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