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政治试题

2018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4周年。从豆选法到城乡选举同票同权,从等额选举到差额选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不断完善。与差额选举相比,等额选举

可以在候选人之间形成相应的竞争 

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选民的选择 

有利于充分体现选举人的意志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如果你恨他,就把他放到人肉引擎搜索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造就了大批动辄谩骂甚至进行各种人身攻击的“网络暴民”。对“网络暴民”的行为,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①这是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具体体现

②对公民行使监督权不可求全责备

③他们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④他们的行为是一种无序的政治参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一项针对大学生“村官”的问卷调查显示,93.56%的村官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感到满意,83.65%的业已卸任的村官认为这段经历是愉快的。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工作,说明高校毕业生( )

A. 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B. 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C. 以自身行动发展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 把当村官作为升迁晋职的捷径

 

(题文)随着全社会对司法文明的日益关注,司法活动也越来越注重人性化。例如,司法机关一般不再组织罪犯游街示众以及组织公开审判大会,不再以侵犯罪犯的人格尊严来震慑犯罪等等。我国司法文明的进步折射出

凡公民违法犯罪都会受法律制裁       ②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法律保护   ④任何公民都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

 

某旅游大巴上游客小张突然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他就怀疑旅客甲并要搜他的身,旅客甲拒绝……。司机将车开到派出所,警察查出了混在旅客中的小偷,证明了甲的清白,小张为自己的鲁莽而感到羞愧。这一材料启示我们,公民在行使权利时(  )

①会损害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②要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

③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④要履行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义务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018年1月11日公安部发出A级通缉令,公开通缉第三批十名特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逃人员。公安机关希望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有关线索,同时检举、揭发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这体现了

①国家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具有专政职能

②人民民主专政就是民主和专政的对立

③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17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2890名人大代表出席盛会,他们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等选举单位,各方代表均占一定比例。这说明我国

A. 民主具有真实性

B. 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全民性

C. 民主具有广泛性

D. 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 )

A. 对人民实行民主

B. 人民当家作主

C. 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D.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福建泉州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推进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泉州所辖晋江市围头村是祖国大陆距离大金门岛最近的地方,因发生震惊世界的“八二三”炮战闻名中外。当地政府深入实际,听取民意,科学规划,坚持点面结合,层级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战略,整合“滨海文化、战地文化、渔村文化、华侨文化、涉台文化”五大资源,打造“绿色渔村、蓝色海湾、白色沙滩、红色遗址、金色人文”五色围头,与发展乡村旅游业为支柱产业,让产业链不断延伸,使得农民的生活如诗,家园如画。

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质与核心的相关知识分析当地政府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的作为。

 

题型:材料分析题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慈善法》规定: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财产或者提供服务等方式,自愿开展扶贫、济困的公益活动。中国目前还有5500多万贫困人口,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政府加大公共资金投入,实施扶贫项目带动,但要高效精准扶贫,更需要了解扶贫脱贫对象的致贫原因和脱贫诉求,有针对性地投入资源、提供服务,显然单纯依靠政府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释放社会向善的力量,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采取精准“接地气”的扶贫办法,细微帮扶、高效帮扶,以实现脱贫的目标。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知识对“国家需要通过制定《慈善法》向社会释放向善力量,采取“接地气”的扶贫办法,细微、高效帮扶,从而促进脱贫目标的实现”进行评析。

 

共704466条记录 当前(22831/70447) 首页 上一页 22826 22827 22828 22829 22830 22831 22832 22833 22834 22835 2283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