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才智成就了科学家,他们错了,是品格。”下列名言与这段话含义一致的是 ( ) A.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B.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C.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 D.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
|
2010年3月27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以“熄灭灯火·点燃绿色”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动员了全球上千座城市的政府、个人、企业以及社区共同关灯一小时,以支持解决日益严重的气候变化问题,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这告诉我们( ) ①要坚持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 ②要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③社会意识能够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 ④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受到重视 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
读漫画《和谐》(注:汽车四个轮子上的文字分别是: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 建设”)。漫画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总体布局”中,要达到社会和谐必须坚持( ) A.全面的观点 B.能动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前途光明的观点
|
|
2004年以来,中国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今天,中国已步入高铁时代,并正在成为高铁技术输出国。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 ) ①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④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反映了当今世界各国对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共同问题的关切,引领人们更多地去思考“什么是美好城市和美好生活”。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表明 ( )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能与时俱进 ④社会意识变化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
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 (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 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
|
漫画《画靶》意在讽刺主人公 ( ) A.违背真理的反复性 B.否认矛盾的客观性 C.忽视意识的能动性 D.无视实践的物质性
|
|
2009年12月26日,我国目前技术标准最高、运行速度最快的武广高铁正式通车。它的建成使鄂湘粤三地的联系更为便捷,有利于促进三地间的交流和发展。这说明( ) 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世界上所没有的联系 B.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一切联系的基础 C.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联系的状态 D.联系是普遍的因而也是全面的
|
|
早在1898年,就有科学家指出,燃烧煤炭和石油产生的二氧化碳将导致地球变暖。随后,人类为防止地球变暖进行了漫长的探究和实践。时至2009年,大气中二氧化碳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升至390ppm,然而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各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让然认识不一。人类对气候的认识,哥本哈根会议不是终点新的起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 ①世界时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②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
“竹竿效应”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竿最常的才能收得最多。“竹竿效应”蕴含了应将关键因素作为“竹竿”,“竹竿”有多长,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这个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 ③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学会处理好关系全局的决定因素 ④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学会有效促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