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2014-2015学年安徽省八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2014年是我国65周年华诞。下列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性的评价,错误的是(    )

A.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差异大,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B.辽阔的海域,便于我国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C.陆地疆域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我国与众多陆上邻国发展边境贸易

D.我国领土全部位于北温带,温和多雨,有利于农业生产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相距5500多千米,跨纬度约50度,这就造成了   

A.当海南岛春耕大忙的时候,黑龙江是冰天雪地

B.当乌苏里江旭日东升时,帕米尔高原是满天星斗

C.当江南莺飞草长时,青藏高原是雪峰连绵

D.当内蒙古草场嫩绿时,南疆大漠是黄沙茫茫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家住天津市的七旬老人冠华从天津港坐船出发到海南省海口市等地进行“越冬旅游”,那么他先后经过的我国附近海域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A.渤海、台湾海峡           B.黄海、东海

C.南海、东海               D.渤海、琼州海峡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中唱道:“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那么我国最早“迎来日出”与最迟“送走晚霞”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A.黑龙江和海南           B.新疆和海南

C.内蒙古和新疆           D.黑龙江和新疆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下列四个省级行政区的轮廓图与其对应的简称错误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详细信息
6. 难度:压轴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顺口溜”     “两湖两广两河山”中“湖”“河”

“山”分别是指   

A.洞庭湖、淮河、太行山             B.鄱阳湖、黄河、泰山

C.洞庭湖、黄河、太行山             D.鄱阳湖、淮河、泰山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贝贝全家人在一次家庭会议中讨论我国人口问题时各抒己见,请帮助贝贝分析一下,正确的观点是(    )

 

满分5 manfen5.com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曲唱出了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心声。下列少数民族与其传统的民族节日对应正确的是   

A.藏族____开斋节               B.壮族____泼水节

C.蒙古族____那达慕节           D.维吾尔族____雪顿节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高空低瞰山成浪,个个峰蒙白玉中。大地苍茫如锦绣,宝藏开采待新民。”是指(    )

A.蒙古族分布比较集中的内蒙古高原

B.彝族分布比较集中的云贵高原

C.回族分布比较集中的黄土高原

D.藏族分布比较集中的青藏高原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于2014年9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举行。若按民族人口数分配参赛名额,你认为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的民族是   

A.壮族              B.汉族

C.维吾尔族          D.回族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我国山河壮美,地形复杂。读“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图”,上图中序号①②③④表示的地形区分别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海大陆架

B.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黄海大陆架

C.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渤海大陆架

D.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海大陆架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下列对图中①②③④处地形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①___黄土高原        B.②___东北平原

C.③___青藏高原        D.④___塔里木盆地

 

详细信息
13. 难度:压轴

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分界线与该界线大体一致的是(    )

①1月0℃等温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亚热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⑤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分界线  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上派中学八(1)班的黑板报上新增了一个“是真是假”栏目,以下为本期的“是真是假”内容,其中为假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北纬15°~30°的西亚、北非为干旱的沙漠或荒漠景观,而大致同一纬度的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则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主要是因为我国长江以南地区(    )

A.地势低平,平原广阔               B.地形因素的影响

C.雨热同期,季风影响明显           D.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详细信息
16. 难度:压轴

我国下列地理现象与其影响因素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

A.天涯海角隆冬暖—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关

B.春风不度玉门关—与夏季风的影响有关

C.青藏高原盛夏寒—与地形因素的影响有关

D.华北平原春旱严重—与海陆位置的影响有关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世界上大多数的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合适的生长地方,这主要是得益于我国(    )

A.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和动植物的生长   B.地形复杂多样

C.气候复杂多样                           D.季风气候显著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影响

B.内流河大部分属于季节性河流

C.黄河是我国第一大河

D.珠江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治理黄河水患的根本措施是(    )

A.在下游加高加固黄河大堤

B.在上游进行水能梯级开发

C.在中游植树造林,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D.在下游多开挖几条入海河道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华北地区是干旱灾害的多发区

B. 我国旱涝灾害频繁的主要原因是冬季风不稳定

C.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的多发区

D. 我国中西部的山区是滑坡和泥石流的多发区

 

二、填空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读“中国空白政区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满分5 manfen5.com

 

(1)北回归线自东向西依次穿过台、__________、桂、_________。(填省区简称)。

(2)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省区全称),②省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_。

(3)我国领土最南端位于③海南部的            ,④海峡的东侧是我国最大的岛屿___________岛。

(4)我国14个陆上相邻的国家中,面积最大的是          ,人口最多的是          (均填序号)。

(5)我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中,与我国有钓鱼岛领土争端的是______________(国家),与我国有黄岩岛领土争端的是______________(国家)。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下图ABC为我国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20分)

满分5 manfen5.com

(1)A线大致是我国_____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此线以南大部分地方的干湿地区属于_____________区。

(2)B线是我国季风区和__________区的分界线;其中山脉①是___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

(3)城市E为_____________气候,城市F的气候特点是                         

(4)C线东南一侧为___________(填“内流区”或“外流区”),该区河流大多数自西向东流入_______洋,其主要原因是受我国地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征的影响。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读“长江、黄河水系图”及两者的对话漫画,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满分5 manfen5.com

(1)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点①是                   ;黄河中、上游的分界点②是                  

(2)重要支流:C是                    ;D是         

(3)水利枢纽:F是          ;G是                 

4黄河中游的忧患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因此加强中游               (地形区)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是治黄的根本。

(5)长江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素有“               ”之称。

(6)右图漫画中长江说:“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请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