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首发]江西省抚州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把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命名为“绿色中国”“黄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这四种颜色,分别代表我国的哪个区域:

A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B青藏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

D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西侧山脉和东侧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东侧河流为(  )

A.黄河       B.淮河       C.长江        D.珠江

2.下列数据,有可能为正常年份甲地1月份平均气温的是(  )

A.5℃        B.8℃        C.-4℃        D.16℃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域差异显著,划分四大地理区域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气温

C.降水    D.多种因素综合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秦岭一淮河以北和以南的河流相比,北方的河流最显著的特点是

A. 水量丰富    B. 含沙量更小

C. 汛期更长    D. 有结冰期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图中表示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的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黑土地”分布在  (    )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平原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南方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温带海洋性气候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景观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

A. 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 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C. 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D. 农业以旱作为主,多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A.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B.修路、采矿破坏地表

C.黄土土质疏松            D.降水集中,多暴雨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

A.冰成说 B.地震说 C.火山堆积说 D.风成说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   

A.北方地区      B.青藏地区

C.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东北地区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土地肥沃       ②雨热同期     ③冬季漫长严寒  ④地广人稀       ⑤农作物一年三熟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东北三省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B. 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煤炭、电力等

C. 东北三省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 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是东北地区近年来经济滞后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是(    )

A. 修建水库    B. 修建梯田    C. 植树种草    D. 打坝淤地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读“中国地理分区图”完成有关问题。(6分)

(1)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中A为       地区,C为       地区。

(2)A区与B区的划分界线是                 ,我国的首都位于      区(填字母)。

(3)确定B区与D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确定C区为一个独立的区域的主导因素是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上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河流:D    ,   城市:F    , G    。   山脉:H    , I    

(2)上图中甲是     (国家),乙是     (国家),丙地是     平原。

     鞍山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是附近有丰富的    等矿产资源和便利的交通。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