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启东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学校作息时间表在不同季节往往会根据当地白昼时间的长短作相应调整。下列节日中启东市白昼时间最短的是 (     )

A. 元旦节    B. 教师节    C. 国庆节    D. 国际儿童节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同学们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服装,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 (    )

A. 热带地区    B. 亚寒带地区    C. 寒带地区    D. 温带地区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为(    )

A.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B. 从高纬度向低纬度降低

C. 从亚洲中部向两极降低    D. 从海洋向陆地降低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读下图,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的1月与7月的温差约为(    )

A. 15℃    B. 20℃    C. 25℃    D. 30℃

2.该地的降水主要集中在 (    )

A. 3、4月    B. 5、6月    C. 7、8月    D. 9、10月

3.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海洋气候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图中字母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地形部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表示山顶    B. B表示山沟

C. C表示山谷    D. D表示山脊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若甲、乙二地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际距离为(    )

A. 50米    B. 5米    C. 250米    D. 500米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我国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其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的影响    D. 海拔高低的影响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被亚、欧、北美洲三大洲环抱的大洋是(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北冰洋    D. 印度洋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图A中丁地区人们的生活习惯不符合的是(    )

A. 喜欢吃米饭    B. 喜欢滑雪和溜冰

C. 端午节喜欢赛龙舟    D. 喜欢吃甜食和辣椒

2.图A中乙地区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气候因素    D. 地形因素

3.图B中的戏种主要流行于我国四大区域的什么地区(  )

A. 甲地区    B. 乙地区    C. 丙地区    D. 丁地区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四幅地图,图幅大小相同,则比例尺最大的是 (    )

A. 中国地图    B. 亚洲地图    C. 南京地图    D. 江苏地图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在比例尺为1:5500000的地图上,量得A、B两地间的距离为6厘米,则A、B两地的实际距离为(    )

A. 190千米    B. 150千米    C. 55千米    D. 330千米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我国四大工业区中,以重工业为主的是(       )

A. 京津唐    B. 珠江三角洲    C. 长江三角洲    D. .辽中南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赖的主要条件是(       )

A. 资源丰富    B. 环境优越    C. 科技力量雄厚    D. 交通便利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读我国沿“北纬32°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反映出的我国地势特征是(       )

A. 东高西低    B. 西高东低    C. 中部高,四周地    D. 北高南低

2.图中,数字①所在的地形区是(       )

A. 青藏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柴达木盆地    D. 黄土高原

3.从图可知,第三级阶梯上的主要地形是(       )

A. 山地和高原    B. 盆地和高原    C. 平原和丘陵    D. 平原和盆地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 (     )

A. 从南向北递减    B. 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C.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D. 从西向东递减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我国许多大江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东西交通,又产生巨大水能,这主要是由于

A. 地形复杂多样    B.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 山区面积广大    D. 山脉纵横交织,呈网格状分布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滚滚长江向东流,流的都是煤石油”说明了长江有丰富的(   )

A. 太阳能资源    B. 水能资源    C. 煤、石油    D. 森林资源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同纬度甲、乙两地海拔分别是720米和1720米,甲地气温28.8OC,乙地气温为(     )。

A. 34.8OC    B. 22.8OC    C. 28.8OC    D. 18.8OC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A. 西南、西北和东北    B. 东南、西北和东北

C. 西南、东南和东北    D. 东南、西北和西南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    )

A. 400毫米年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B. 一月份 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C.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D.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分界线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以下哪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草原景观的描述(     )

A. 蒙古族    B. 藏族    C. 壮族    D. 维吾尔族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牌号为“湘 A0178”的汽车属于哪个省级行政区(   )

A. 河南    B. 海南    C. 福建    D. 湖南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某地一年到头都很热,却很少下雨,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太行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是

A.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B. 云贵高原、青藏高原

C.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六大板块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地壳比较______

(3)几乎全部在海洋里的板块是____________。阿拉伯半岛在_________板块。

(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 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_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地球公转至乙、丁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乙__________,丁__________

(2)地球公转至乙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____,北极圈内有_________现象。

(3) B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__,一天中,A、B两地先见到日出的是________

(4)C在D的________方向,C、D两点中的________点所在的纬线圈较长。

(5) 当地球公转丁到位置时,我们启东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_。此时是南极考察的合适时间吗?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读“中国政区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省区的名称: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省区的简称:④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数码所代表的省区的行政中心的名称:⑤ __________

(4)我国位于______洲的东部,______洋的西岸。

(5)领土最南端省的简称是________;最北端省的简称是________

(6)我国的邻国中,面积最大的是 ___________ ,人口最多的是 ______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出地理区域的名称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丁两区域之间的分界线与 _____________大体一致,与我国1月_______℃等温线、____________mm年等降水量线重合。丙区域的农业是__________(耕地类型)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

(3)甲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_____

(4)乙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__________;在本区域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__________农业。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