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七年级上地理同步检测 2.2 海陆的变迁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沧海桑田”在科学上的正确含义是(  )

A. 填海、造陆、种田    B. 比喻世事的变迁

C. 比喻海陆的变迁    D. 在海边种植桑树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造成地球上沧海桑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人类的填海造田    B. 暴风雨使大部分田地淹没变成海洋

C. 地壳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D. 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地形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是(   )

A. 台湾海峡

B. 长江三角洲

C. 荷兰围海大工业坝

D. 喜马拉雅山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 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 喜马拉雅山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

C. 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 海岛涨潮被淹没,退潮露出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题文)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   )

A. 大地构造学说

B. 大陆漂移说

C. 海底扩张学说

D. 板块构造学说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根据大陆漂移说,两亿年前(   )

A. 地球上只有一块陆地

B. 地球上有七大洲、四大洋

C. 地球上还没有陆地

D. 地球上还没有海洋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假说证据的是(  )

①世界一些地方的大陆轮廓凹凸吻合

②非洲和南美洲生活着同种海牛和鸵鸟

③喜马拉拉雅山原是一片汪洋大海

④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强强在课堂上当了一回地理学家,你知道他正在讲述的内容与下图资料对应的地理学习内容是(   )

A. 气候分布    B. 板块构造

C. 海陆分布    D. 地图绘制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C是(   )

A. 亚欧板块    B. 非洲板块

C. 太平洋板块    D. 印度洋板块

2.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海的面积最可能(   )

A. 扩大    B. 缩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3.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   )

A. 裂谷    B. 海洋

C. 山脉    D. 湖泊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读小图可知:世界上火山、地震最频繁的地区分布在(   )

六大板块与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

A. 环太平洋地带    B. 亚洲内部

C. 北冰洋沿岸    D. 非洲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大地震停了下来,你在家里侥幸躲过一关,接着,你将如何做?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关闭水电及煤气开关

B. 及时抢救在碎物底下的人员

C. 及时离开房屋,到开阔地带

D. 打开电灯,或用打火机照明,查看损害情况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最近几年,冰岛每年消融111亿吨冰,按目前的消融速度,到2200年,冰岛冰川将彻底消失,意大利的威尼斯将在百年后彻底被淹没。上述材料表明,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之一是(   )

A. 海平面升降    B. 人类活动    C. 大陆漂移    D. 地壳运动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有(  )

①气候变化  ②人类活动 ③地壳的变动  ④海平面的升降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对于大陆漂移假说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 是科学家在掌握大量科学证据的前提下提出的

B. 仅仅是一种假说,永远不会被人类证实

C. 它的提出,使人类重新认识了地球

D. 是根据一次偶然发现而提出的,缺乏科学依据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地球上海陆轮廓形成的叙述,符合“大陆漂移说”的是(   )

A. 地球上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是由原始大陆分裂、缓慢漂移分离形成的

B. 大陆都是坚固、稳定的,海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

C. 地壳是一个整体,不能移动

D. 全球可以分成七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读小图,判断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由海牛和鸵鸟的分布可以推测甲、丙两块陆地曾经在一起

B. 甲是南美洲,乙是大西洋,丙是非洲

C. 图示是大陆漂移说的一项科学依据

D. 甲位于南美洲板块上,丙位于非洲板块上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图中的山脉①还在不断长高,因为(   )

A. 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边界

B. 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边界

C. 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边界

D. 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边界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全球海陆分布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共分为11个板块

B. 板块是固定的,不运动的

C. 板块交界处一般多火山地震

D. 亚洲和欧洲属于不同的两个板块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题文)下列现象不属于板块张裂运动产生的是(   )

A.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B. 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的大洋

C. 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D. 板块运动发生张裂时,地表会产生陷落现象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题文)2016年4月10~17日,对一些国家和地区来说可谓是相当“震撼”的一周,阿富汗、菲律宾、缅甸、日本、厄瓜多尔相继发生造成人员伤亡的强震,震级从里氏5.9级至7.8级不等。专家分析认为,这可能标志着地球进入了地震活跃期,你认为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主要分布在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地带

B. 日本(甲处)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C. 阿富汗(乙处)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

D. 主要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带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读小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两带是全球著名的火山地震带,其中乙是________火山地震带。 

(2)阿尔卑斯山脉是A欧亚板块与B________板块挤压隆起形成的。 

(3)煤是古地质时期,森林通过地质变化形成的。南极洲发现了大量的煤,这证明了______(单选)。

A.高纬度地区曾经暖湿  B.大陆漂移说理论

C.地壳在不停地运动   D.气候在不断地变化

 

二、解答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科学家通过测量发现,北京与华盛顿的距离以每年0.5~1.2厘米的速度互相靠近,有人推算出大约2亿年后,中美两国就会变成陆上邻国。这种现象的产生是(  )

A. 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B. 地震和火山活动的结果

C. 板块相互运动的结果

D. 海浪和风力作用的结果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2016年4月16日00时25分在日本九州岛附近(32.77°N,130.78°E)发生6.9级左右地震,据此作出了以下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 发生地点位于南半球和东半球

B. 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C. 发生地点位于热带

D. 发生地点位于北亚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据统计,2015年5级以上地震我国共发生了29次。地震发生时,下列逃生方法正确的是(  )

A. 住平房的居民迅速跑到室外空旷的地方    B. 住高楼的居民使用电梯或楼梯快速逃生

C. 正在教室上课的师生快速冲出教室躲避    D. 在山区时,快速冲向山谷地带躲藏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6年4月世界大地震相关信息表。

材料二 世界板块及震中位置分布图。

(1)图中的A位于____________ 地带。 

(2)从震源深度看,地震B比地震A______ (填“深”或“浅”),破坏力较大。 

(3)地震C处于______ (填“低”“中”或“高”)纬度,该地震的发生与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的运动有关。 

(4)地震是一种危害巨大的自然灾害,为减轻其危害,我们可以采取哪些防灾措施?(列举两个方面)

 

四、解答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某班同学在学习“板块的运动”时,用纸张和书本做了一个实验。阅读实验方法及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实验)课桌上有一本书和一张纸。

如图一,用手挤压书本,观察书本发生了什么变化;如图二,用手向两侧撕拉纸张,观察纸张发生了什么变化。

(1)实验中的书本代表了地球上的板块,图一实验反映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这一运动会形成山脉,如,世界局部板块示意图中的A、B两座山脉的形成,两座山脉中,代表喜马拉雅山脉的是______ (填字母);图二实验反映了板块的_______运动。 

(2)根据下面世界局部地区板块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乙是_________板块,丙是______板块。 

②C是______海,根据板块运动方向来推断,将会不断缩小。 

③D是红海,根据板块运动方向来推断,将会不断______(填“缩小”或“扩大”)。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