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有关本初子午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0°经线就叫本初子午线 B. 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线 C. 本初子午线是东经度、西经度的分界线 D. 本初子午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
2. 难度:中等 | |
若A、B两地在图上量得直线距离为4厘米,比例尺为1∶60 000,则A、B两地相距( ) A. 2.4千米 B. 24千米 C. 240千米 D. 2 400千米
|
3. 难度:简单 | |
南北极圈位于( ) A. 高纬度 B. 中纬度 C. 低纬度 D. 中、高纬度分界线
|
4. 难度:简单 | |
与西经40°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 ) A. 东经120° B. 东经140° C. 西经180° D. 西经140°
|
5. 难度:中等 | |
某地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南侧是北温带,北侧是北寒带。该地点的位置在( ) A. 20°W、23.5°N B. 20°W、66.5°N C. 160°E、23.5°N D. 160°E,66.5°N
|
6. 难度:简单 | |
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期是( ) A. 3月21日和6月22日前后 B. 6月22日和9月23日前后 C. 9月23日和12月22日前后 D. 3月21日和9月23日前后
|
7. 难度:中等 | |
比例尺为1:5000000的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 A. 5米 B. 50千米 C. 5千米 D. 500千米
|
8. 难度:中等 | |
制一张中国政区地图,为了携带方便,要求图幅最小,应选用下列哪一个比例尺 A. 1:500000000 B.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 C. D. 1/50000000
|
9. 难度:中等 | |
我国去南极考察的最佳季节是(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10. 难度:简单 | |
大陆漂移假说是谁提出来的( ) A. 魏格纳 B. 哥伦布 C. 麦哲伦 D. 布鲁诺
|
11. 难度:简单 | |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 A. 巴拿马运河 B. 苏伊士运河 C. 白令海峡 D. 麦哲伦海峡
|
12. 难度:简单 | |
在地图上最能直观反映地表高低起伏的是( ) A. 等高线地形图 B. 分层设色地形图 C. 地形剖面图 D. 某地政区图
|
13. 难度:简单 | |
图是某地气候统计图由图可知该地所处的半球位置和五带位置分别是 A.北半球、北温带 B.南半球、南温带 C.北半球、热带 D.南半球、南寒带
|
14. 难度:简单 | |
一天中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 ) A. 日落时刻 B. 午夜0点左右 C. 下午2点左右 D. 日出前后
|
15. 难度:中等 | |
下列做法不利于减轻雾霾影响的是( ) A. 少开私家车出行 B. 春节期间多放鞭炮 C. 清明节不烧纸钱 D. 建筑工地洒水降尘
|
16. 难度:中等 | |
读东、西半球海陆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洲: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大洋:⑧___________⑨__________。 (3)⑥与⑦的分界线是________;①与③的分界线是________。 (4)完全位于北半球的是 ___________洲和 _______________洲。
|
17. 难度:中等 | |
读经纬网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点经纬度为_________,丙点经纬度为__________。 (2)图中三点中,位于北寒带的是_______,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位于中高纬度分界线上的点是______。 (3)图中甲点位于乙点的______方向,丙点位于甲点的_____方向。
|
18. 难度:中等 | |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 (1)写出地球公转至A、B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A______,B______。 (2)地球公转至A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北极圈内有______现象。 (3)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______ (4)由图可看出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______,而且它的空间指向______。 (5)由于地球的公转在温带形成了明显的______变化。
|
19. 难度:简单 | |
下图为北京市某日的天气预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日天气状况为:由 ________天气转为________天气。 (2)风向为________风,风力达________级左右。 (3)该日的最高气温是________℃。 (4)空气质量级别为________ ,空气质量状况为________ 。
|
20. 难度:简单 | |
读图“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B__________D________。 (2)沿图中两山坡E和F爬山,较省力的是沿______山坡,理由是______。 (3)①、②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