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华安一中2018-2019学年八年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读我国四省(区)轮廓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①省(区)的行政中心是郑州

B. ②省(区)分布有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C. ③省(区)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D. ④省(区)的简称是黑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或超过7%,图2为中国与世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统计与预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年份大致为

A. 1995    B. 2003    C. 2010    D. 2025

2.我国“全面实施二孩”计划生育政策有利于

A. 减少人口数量    B. 减缓人口老龄化

C. 减缓人口增长速度    D. 降低人口出生率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东北和东南地区    B. 泼水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

C. 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D.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满族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对图中序号代表的地形区或山脉的描述正确的是

A. ①为华北平原    B. ②为长白山脉    C. ③为柴达木盆地    D. ④为南岭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黄河长江共同流经的省市

A. 青海、四川    B. 重庆、四川    C. 青海、西藏    D. 西藏、四川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读”我国局部地区交通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经过武汉的铁路干线是(  )

A. 京沪线    B. 京广线    C. 京九线    D. 焦柳线

2.5000吨大米从武汉运往上海,最经济的运输方式是(  )

A. 水运    B. 公路运输    C. 铁路运输    D. 航空运输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是我国土地基本国策是

A. 十分珍惜,制定法律法规

B.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C. 十分珍惜,切实保护耕地

D. 十分珍惜,标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土地

2.图中所示土地利用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分界线大致为半湿润与半干旱的界线

B. ③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

C. ②④分界线大致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D. ④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是我国主要的牧区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图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风向为

A. 西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北风    D. 东南风

2.图中箭头所示风向的风何时最为强劲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自然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①水

②土地

③太阳能

④煤

⑤石油

⑥森林

A. ①②    B. ③④    C. ④⑤    D. ⑤⑥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某地形区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区,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且是我国三大棉花产区之一,这个地形区是:

A. 东北平原    B. 华北平原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新疆南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主导产业是

A. 服务业    B. 交通运输业    C. 工业    D. 农业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读下图,我国“沿36°N地形剖面图”, 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地势的特点

A. 中高周低,呈阶梯状分布    B.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 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    D. 西低东高,呈阶梯状分布

2.我国水电站主要分布在

A. 沿海地区    B. 板块内部    C. 第三阶梯    D. 阶梯交界处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读下图“我国旱灾发生频次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地形区位于旱灾出现频次﹥30的是

A. 华北平原    B. 东北平原    C. 云贵高原    D. 青藏高原

2.我国西部地区旱灾发生的频次较少,主要原因是

A. 终年湿润    B. 人口稀疏、城镇较少

C. 气温年较差大    D. 工农业发达,城镇密集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相比,我国的地理位置有很多优越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俄罗斯相比,我国气候更寒冷

B. 与印度尼西亚相比,我国气候更炎热

C. 与蒙古相比,我国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便利的海运条件

D. 与日本相比,我国气候受海洋影响更显著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为我国塔里木河、黄河、长江、珠江四条河流的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四条河流中代表长江的是

A.     B.     C.     D.

2.四条河流中位于南方地区的一组是

A. 甲、丙    B. 甲、乙    C. 乙、丙    D. 丙、丁

3.四条河流的汛期都出现在夏季的原因是

A. 四条河流的水源补给都来自于降水补给,夏季降水多

B. 甲乙两河,夏季降水补给;丙丁两河夏季冰雪融水补给

C. 甲乙丙三河,夏季降水补给;丁河夏季冰雪融水补给

D. 甲乙丁三河,夏季降水补给;丙河夏季冰雪融水补给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所在的省级的行政中心是( )

A. 太原    B. 兰州    C. 银川    D. 西安

2.下列描述中,符合乙河段水文特征的是( )

A. 汛期长    B. 含沙量小    C. 无凌汛    D. 无结冰期

 

二、解答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简图,该省区是我国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省区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___;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____

(2)甲河名称是______,其河水来源主要依靠A______山脉和B_______山脉的冰雪融水。

(3)该省区有丰富_______资源,我国西气东输主要通过_______运输将该资源输送到我国东部。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图为我国北方,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山脉A以西的地形区是________,与其相邻的G国家是__________

(2)黄河流经E地形区是_________,主要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_严重,下游泥沙淤积,河床变高,形成“_____________”。

(3)图中F为________工业基地,请分析该工业基地发展的有利条件:_______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读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线调水工程主要利用____________(河流名称),把长江水调到___________(地形区)。

(2)中线调水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位长江的支流________,该工程从丹江口水库至北京、天津,沿途还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省级行政区简称)。

(3)西线调水工程主要把长江上游的水调到__________(河流名称),补给西北地区。

(4)南水北调工程解决了我国水资源________分配不均的问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左图示意我国四大地理分区,右图示意我国年降水量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_______(山脉)—B_______(河流)一线以南主要的干湿地区为______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 _________,主要的糖料作物是__________

(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________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该线以西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______,农业生产部门以________为主。

(3)读右图,我国降水分布的总趋势是_________,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读下图为我国工业基地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我国工业基地分布图,可看出我国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地区,其中_______(填序号)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轻工业基地。

(2)图中字母A是____海。图中铁路干线B与沪杭线相交于上海,铁路干线B的名称是__________

(3)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但其发展的劣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下图ABC为我国三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A线大致是我国_____等温线相一致,此线是温度带亚热带和_________的分界线。

(2)B线是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其划分依据主要根据__________的影响程度,其中分界线②为____________山脉。

(3)城市E为___________气候,城市F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城市E和F气温和降水差异大的主要影响因素__________

(4)图中D地是我国夏季气温最_____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C线东南一侧为_____________(填“内流区”或“外流区”),该区河流大多数自西向东流入_________洋,其主要原因是受我国地势特征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