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以下一组全部是自然资源的是( ) A. 阳光、森林、土地 B. 水能、钢铁、天然气 C. 土地、阳光、电灯 D. 金矿、空气、棉花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生活行为不符合“绿色、节能、低碳”的是( ) A. 垃圾分类回收废物再利用 B. 出门尽量步行或骑自行车 C. 使用环保袋替代一次性塑料袋 D. 人走不关灯保持房间常明
|
3. 难度:中等 | |
下图所示信息能体现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的是( ) A. 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 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 C. 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是夏秋多,冬春少 D.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少
|
4. 难度:简单 | |
我国的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是( ) A. 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B.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C. 占多少,垦多少 D.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
5. 难度:简单 | |
关于我国水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总量较大,但要坚持节约用水 B. 季节分配不均,春夏多,秋冬少 C. 浪费很多,污染严重 D. 空间分布不均匀,南丰北缺
|
6. 难度:中等 | |
读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区主要分布在 A. 400mm降水量以西的西北地区 B. 东部沿海地区 C. 塔里木盆地 D. 山西、陕西、甘肃、重庆、贵州、云南等地区 2.下面能够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的是( ) ①植树种草 ②陡坡修建梯田 ③退耕还林 ④修建挡土坝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7. 难度:中等 | |
我国居民每天使用的塑料袋是在30亿个以上,每天仅买菜就用掉10亿个。对使用塑料袋带来的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污染环境 B. 危害人体健康 C. 绿化环保 D. 浪费资源
|
8. 难度:中等 | |
我国是一个水土资源相对短缺且空间匹配欠佳的国家,下图为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GDP)区域比重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人口数量最多、GDP总量最大的区域是( ) A. 西南区 B. 西北区 C. 南方区 D. 北方区 2.水资源总量最多的区域是( ) A. 西南区 B. 西北区 C. 南方区 D. 北方区 3.北方区耕地面积比重高于南方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气候 C. 河流 D. 植被 4.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 A. 南方区 B. 北方区 C. 西南区 D. 西北区 5.缓解上述水资源与人口、耕地匹配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 A. 修建水库 B. 北粮南运 C. 南水北调 D. 退耕还林
|
9. 难度:中等 | |
下列资源的分布描述正确的是( ) A. 煤矿﹣南少北多 B. 石油﹣南多北少 C. 太阳辐射总量﹣东多西少 D. 有色金属﹣南少北多
|
10. 难度:简单 | |
“美丽中国梦”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下列措施对建设美丽中国不利的是 A.洞庭湖区退田还湖 B.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 C.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D.首都北京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
11. 难度:简单 | |
我国最大的盐场和最大的渔场分别是 A. 长芦盐场、渤海渔场 B. 长芦盐场、舟山渔场 C. 布袋盐场、舟山渔场 D. 莺歌海盐场、渤海渔场
|
12. 难度:困难 | |
读我国某地区地貌类型比例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该地区最主要的地形类型是 ( ) A. 平原 B. 丘陵 C. 中、低山 D. 高山 2.该地区耕地比重过高,容易造成的环境问题是 ( ) A. 土地沙漠化 B. 酸雨 C. 全球气候变暖 D. 水土流失
|
13. 难度:简单 | |
近几年来,我市中、小学对部分教材推行课本循环使用,每年就可以少订课本10万多册。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课本的循环使用,对下列哪种资源具有直接的保护作用( ) A. 煤炭资源 B. 森林资源 C. 土地资源 D. 石油资源 2.这种资源主要分布如图中的(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①②⑤
|
14. 难度:中等 | |
我国人均资源不足,相对短缺的状况,主要原因是( ) A.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高,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很大 B.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小 C. 我国自然资源种类少 D. 我国人口众多
|
15. 难度:简单 | |
读漫画《手下留情》:筷子一次性,树木难安宁,劝君手留情,护绿记心中。漫画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B.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C. 保护森林资源,爱护人类家园 D.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
16. 难度:简单 | |
中学生为抗击干旱所能做的工作是( ) A. B. C. D.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有关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 B. 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地 C.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 D. 我国的旱田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
|
18. 难度:中等 | |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统计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1.上述材料反映导致该地区20年来粮食产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退耕还牧面积增大 B. 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C. 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D. 人口增长过快 2.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最主要的问题是( ) A. 风沙危害严重 B. 水土流失加剧 C. 气候大陆性特征增强 D. 光照条件差
|
19. 难度:中等 | |
海洋是人类发展的资源宝库,保护我们的“蓝色国土”需要实施综合管理。读我国南海盐场、沉积盆地分布图和海洋污染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南海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A. 加大海洋渔业资源捕捞力度 B. 加快南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 C. 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 D. 严禁未经处理的污水排人海洋 2.我国海洋污染源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 ) A. 石油污染 B. 大气污染 C. 陆地污水排放 D. 过往船只污染 3.下图中关于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地位于长白山区是以水田为主的耕地 B. ②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以草地为主 C. ③地位于华北平原以林地为主 D. ④地位于长江以南属于难利用的土地 4.下列做法不符合“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原则的是( ) A. 工业用水循环使用 B. 采用喷灌、滴灌技术 C. 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D. 生产生活废水直接排入江湖
|
20. 难度:中等 | |
南方地区占优势的自然资源是( ) A. 煤和石油 B. 石油和天然气 C. 铁矿和煤矿 D. 有色金属和水能
|
21. 难度:中等 | |
秦岭-淮河线以北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 小麦、玉米 B. 小麦、棉花 C. 小麦、甜菜 D. 水稻、玉米
|
22. 难度:中等 | |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哪一选项与它无关( ) A. 农耕区和牧业区的界线 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 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D. 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
23. 难度:简单 | |
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是( ) A. 北方地区 B. 南方地区 C. 青藏地区 D. 西北地区
|
24. 难度:简单 | |
在各种海洋污染中,对海洋生物源危害最大的是( ) A. 农药化肥 B. 工业废水 C. 石油污染物 D. 海岸垃圾
|
25. 难度:困难 | |
读中国水资源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看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为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 (2)我国水资源在季节分布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产生的原因是:_____;为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 (3)在我国少水带地区,农业生产适宜发展_____业。 (4)从图中可以看出,东营市处于我国的_____带内;为缓解我市的缺水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至少两条)
|
26. 难度:困难 | |
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自然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一向有“地大物博”之说 材料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 (1)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_______) ①石油②水资源③土地资源④太阳能⑤天然气⑥小麦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③④⑤ D.④⑤⑥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_______,人均_________ (3)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①~⑤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最适合发展畜牧业的是______,②类型所在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 (4)①②两种土地利用类型大致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分界线,这条分界线与我国1月_____等温线及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5)①②两种土地利用类型以旱地为主的是 ______ ,以水田为主的是________
|
27. 难度:中等 | |
读“南水北调输水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从时间分配看,___季我国河流处于丰水期,容易造成洪涝灾害。洪涝灾害属于__(选填“地质灾害”或“气象灾害”) (3)如图所示,跨流域调水能有效地解决我国水资源_______的问题。 (4)图中,南水北调的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主要是将__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_____地区和____地区。 (5)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