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如果在图上量算的熊猫馆到大象馆的距离是2厘米,实地距离是1.8千米,那么比例尺是( ) A. 1:90000 B. 1:900000 C. 1:9000 D. 1:360000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最大应是() A. 世界地图 B. 中国地图 C. 义安区地图 D. 广东省地图
|
3. 难度:简单 | |
地图上表示中国与蒙古的分界线的图例符号是( ) A. B. C. D.
|
4. 难度:中等 | |
外出旅行时,为了安排好行程,你会参考哪一类地图( ) A. 气候图 B. 交通图 C. 地形图 D. 导游图
|
5. 难度:困难 | |
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座四面窗户都对着北方的房子,你认为应该建在 A. 北极点上 B. 南极点上 C. 赤道和0°经线的交叉点上 D. 赤道和180°经线的交叉点上
|
6. 难度:中等 | |
由于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现象是( ) A. 昼夜不断更替 B. 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 C. 地球上形成春、夏、秋、冬四季 D. 运动一周24小时
|
7. 难度:中等 | |
学完了东经和西经,四位同学分别用一幅示意图区分东西经度,你认为哪个正确( ) A. B. C. D.
|
8. 难度:简单 | |
读图完成下题。
A点的经纬度为( ) A. 60°E,40°N B. 60°W,40°S C. 60°W,40°N D. 60°E,40°S
|
9. 难度:中等 | |
根据图中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1.甲、乙、丙三艘船同时出发驶向180°经线,而且同时到达,速度最快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乙和丙 2.有关甲、乙、丙附近3个阴影区域比例尺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的比例尺最小,丙的比例尺最大 B. 甲、乙、丙的比例尺相同 C. 甲的比例尺最大,丙的比例尺最小 D. 乙的比例尺最小
|
10. 难度:中等 | |
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B. C. D.
|
11. 难度:简单 |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赤道没有穿过的大洲有( ) A. 北美洲 B. 南美洲 C. 非洲 D. 亚洲 2.苏伊士运河沟通的海洋是( ) A. 大西洋和印度洋 B. 大西洋和太平洋 C. 印度洋和太平洋 D. 印度洋和北冰洋 3.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 ) A. 北美洲 B. 南美洲 C. 非洲 D. 亚洲 4.四大洋中,完全位于北半球的是( ) A. 太平洋 B. 大西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
12. 难度:简单 | |
1.关于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B. 北半球陆地面积比海洋大 C. 南极点周围是海洋 D. 71%是海洋,29%是陆地 2.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 A. 印度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 C. 美洲板块 D. 南极洲板块 3.世界上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分别是 A. 亚洲、大洋洲 B. 非洲、大洋洲 C. 亚洲、北美洲 D. 非洲、南极洲
|
13. 难度:简单 | |
下列大洲中,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是( ) A. 亚洲、大洋洲 B. 南美洲、非洲 C. 非洲、南极洲 D. 南极洲、亚洲
|
14. 难度:中等 | |
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 ) A. 高原 B. 平原 C. 盆地 D. 山地
|
15. 难度:简单 | |
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南行,乙向东行,如果两人前进方向保持不变,将会出现的情况时( ) A. 甲乙两人均可以回到出发点 B. 甲能回到出发点,乙不能 C. 甲乙两人均不可能回到出发点 D. 乙能回到出发点,甲不能
|
16. 难度:中等 | |
陆地地形中,海拔较高,地面坦荡或起伏不大,边缘比较陡峻的广大地区,称为( ) A. 山地 B. 高原 C. 平原 D. 丘陵
|
17. 难度:中等 | |
初一3班准备组织一次地理夏令营到野外考察,考虑到暴雨可能引发山洪而产生危险,要求同学们不准在甲地搭帐篷宿营。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可能爆发山洪的甲地,其地形部位是 A. 山顶 B. 鞍部 C. 山谷 D. 山脊 2.小清河干流的流向大致是 A. 东北向西南 B. 西北向东南 C. 由北向南 D. 由东向西 3.量得甲、乙两地图上直线距离约1.5厘米,其实地距离为 A. 200米 B. 300米 C. 400米 D. 500米
|
18. 难度:简单 | |
读 “不堪重负的地球” 图,完成问题。 不堪重负的地球 1.该漫画反映了当前世界上存在着严重的 A. 环境问题 B. 人口问题 C. 资源问题 D. 水污染问题 2.(小题2)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A. 劳动力普遍短缺 B. 资源短缺 C. 各国国防兵员不足 D. 全球人口老龄化严重
|
19. 难度:中等 | |
1.下列关于M国与N国,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M国 ②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是N国 ③M国属于发达国家 ④N国属于发达国家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M国人口增长最不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A. 生态破坏,资源短缺 B.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 C. 粮食短缺,饥饿贫困 D.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
20. 难度:简单 | |
世界上人口最多和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A. 亚洲、欧洲 B. 南美洲、非洲 C. 亚洲、南美洲 D. 北美洲、非洲
|
21. 难度:简单 | |
关于世界人口分布的正确说法是() A. 南半球人口稠密 B. 世界人口分布均衡 C. 大洋洲人口稀疏 D. 发达国家人口稀疏
|
22. 难度:简单 | |
读某国局部地区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分析影响该地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 A. 地形 B. 气温 C. 河流 D. 降水 2.乡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原因中错误的是( ) A. 经济水平提高,乡村有剩余劳动力 B. 人口增长太快,乡村居住不下 C. 城里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D. 城里教育、医疗、生活条件好 3.关于世界人口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 用人口迁移的方式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B. 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C. 大部分人口分布在高纬度的平原地区 D. 干旱荒漠、热带的高原地区人口稀少
|
23. 难度:中等 |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这种建筑是 A. 基督教的教堂 B. 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C. 佛教的寺庙 D. 道教的道观 2.该建筑广泛分布的国家可能是 A. 欧洲的英国 B. 南美洲的巴西 C. 东南亚的泰国 D. 西亚的沙特阿拉伯 3.该国家人口的主要是 A. 白色人种 B. 黄色人种 C. 黑色人口 D. 混血人种 4.该国家的人们主要使用的语言是 A. 印第安语 B. 英语 C. 葡萄牙语 D. 阿拉伯语
|
24. 难度:简单 | |
在北美洲的北冰洋沿岸居住的以打猎狩猎为生的居民是( ) A. 毛利人 B. 因纽特人 C. 摩梭人 D. 印第安人
|
25. 难度:简单 | |
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别是() A. 建筑物和交通 B. 劳动生产方式 C. 食物和服饰 D. 语言和风俗习惯
|
26. 难度:中等 | |
读经纬网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A点的经纬度: 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点中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上的是________点。 (3)从东西半球看,A点位于_______半球,从南北半球看,B点位于_______半球。 (4)从五带看,A点处在__________带,B点处在__________带。 (5)A、B、C三点中,位于中纬度的有__________,有太阳光直射现象的是__________。 (6)A、B两点所在纬线,长度较长的是_________点所在纬线。
|
27. 难度:中等 | |
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字母代表的山地部位名称是:A: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__E:__________ (2)经测得李庄和周庄的图上距离为4cm,则实地距离为_______(km)。若沿图中的公路从周庄到李庄需向______ (方向)走。 (3)图中所绘甲、乙、丙、丁四条支流中,实际不存在的是______。 (4)①②两处坡度较缓的是______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
28. 难度:简单 | |
读《大洲大洋图》,完成相关题目。 (1)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洲名称:B_____;D_____;E______;F______。 (2)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大洋名称:H______;I______;J______。 (3)大洲、大洋分界线:A、C两洲之间的分界线是______运河;位于E、F之间,沟通连接H、J两大洋的是______运河。
|
29. 难度:中等 | |
读“世界(部分)人口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C、D代表世界四大人口密集区,其中A是________;B是_______;C是_______;D是______。 (2)从海陆位置分析,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地区,从纬度位置分析,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地区。从地形条件分析,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地区。 (3)E处人口稀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A大洲的居民主要以________种人为主,信仰的宗教主要是___________。 (5)A大洲与F所处大洲相比____ (填字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其产生的社会问题主要有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