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地区的居民居住帐篷,身穿宽大的袍子,过着游牧生活的是( ) A. 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 B. 东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 C. 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 D. 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
|
2. 难度:简单 | |
亚洲的居民多属于( ) A. 白色人种 B. 黄色人种 C. 黑色人种 D. 混血人种
|
3. 难度:中等 | |
亚洲最大的平原是( ) A. 西西伯利亚平原 B. 华北平原 C. 印度河平原 D. 东北平原
|
4. 难度:简单 | |
亚洲不同地区的住房、服饰差异很大.判断下列连线正确的是( ) A. 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住轻质材料修建的房屋 B. 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住帐篷,穿宽大袍子 C. 为预防地震的日本人——捕鱼为生,以船为交通工具 D. 东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住木屋,穿毛皮服装
|
5. 难度:中等 | |
习主席在访问沙特阿拉伯时,该国领导人身穿宽大的白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巾(如图 )的原因是( ) ①白色便于识别 ②利于透气 ③白色吸热较少 ④利于脱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国家的居民中,生活在恒河三角洲,以捕鱼为主,以船为交通工具的是( ) A. 俄罗斯 B. 中国 C. 日本 D. 孟加拉国
|
7. 难度:中等 | |
亚洲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 ) A. 西西伯利亚平原 B. 阿拉伯半岛 C. 长江中下游平原 D. 青藏高原
|
8. 难度:中等 | |
亚洲河流的分布形态可以用下列哪个简图示意( ) A. B. C. D.
|
9. 难度:简单 | |
亚洲受夏季风的影响明显,而季风气候区易发生旱涝灾害,其频繁多发的地区主要是( ) A. 亚洲东部和西部 B. 亚洲东部和南部 C. 亚洲中部和南部 D. 亚洲东部和北部
|
10. 难度:中等 | |
下列国家与旅游胜地搭配正确的是( ) A. 泰国大金塔 B. 柬埔寨婆罗浮屠 C. 印度泰姬陵 D. 印度尼西亚吴哥窟
|
11. 难度:简单 | |
影响亚洲南北气温相差很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因素 B. 海陆因素 C. 地形因素 D. 洋流因素
|
12. 难度:简单 | |
生活在东西伯利亚,以狗拉雪橇为运输工具的是( ) A. 贝都因人 B. 孟加拉人 C. 亚特库人 D. 达雅克人
|
13.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亚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各国经济发展平衡 B. 季风气候显著 C. 地域文化多样 D. 面积广大
|
14. 难度:简单 | |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位于 A. 东亚 B. 西欧 C. 西亚 D. 北美
|
15. 难度:中等 | |
有关亚洲说法错误的是( ) A.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B. 是人口最少的洲 C. 跨纬度最广的洲 D. 跨东西距离最长的洲
|
16. 难度:中等 | |
将下列居民与其所在的国家(地区)用线连接起来: ①亚库特人 A.印度尼西亚________ ②达雅克人 B.东西伯利亚________ ③孟加拉人 C.沙特阿拉伯________ ④贝都因人 D.恒河三角洲________
|
17. 难度:简单 | |
一般来说,各地区的文化都与当地的________ 条件、________ 习俗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
18. 难度:中等 | |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唯一缺少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地中海沿岸的气候类型是 ________.
|
19.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亚洲部分国家经济发展状况表. 材料二:印度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在世界大国中仅次于中国.自2003年以来,印度经济一直以平均每年8.3%的速度增长.印度经济的快速增长原因有三:1991年的经济改革,促进经济迅速发展;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保持了经济持续发展的势头;信息技术(IT)产业后来居上,迅速发展,为印度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1)看材料一,亚洲各国经济发展_____(均衡或不均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是_____,最低的是_______(国家).中国和印度国内生产总值高,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低,原因是________. (2)看材料二,印度经济的腾飞得力于________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印度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________的第二软件大国.
|
20. 难度:中等 | |
读“亚洲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亚洲地势特点是________. (2)B所在地形区是被称为“世界屋脊”的______高原.图中河流,注入北冰洋的C是 ______河,注入太平洋的D是 ______河,注入印度洋的E是 ________河. (3)亚洲东面濒临 _______洋,南面濒临 ________洋,因海陆热力差异大,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具有显著的________气候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