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图是亚欧大陆局部轮廓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四地的气候特征与下面“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a B. ②—b C. ③—c D. ④—d 2.导致①③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人类活动 3.下列关于亚洲的地理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B.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C. 东、南、北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D. 是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示意图符合亚洲的河流流向特点的是( ) A. B. C. D.
|
3. 难度:中等 | |
当我们今天上午10:30在进行地理测试时,伦敦的小朋友可能在( ) A. 下午上课中 B. 吃午餐 C. 吃晚餐 D. 凌晨的睡梦中
|
4. 难度:中等 | |
2019年3月3日,亚奥会主席艾哈迈德宣布,汕头市成功获得2021年第三届亚洲青年运动会(简称“亚青会”)举办权,届时将有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汇聚鮀城,其中不包括( ) A. 哈萨克斯坦 B. 斯里兰卡 C. 马来西亚 D. 尼日利亚
|
5. 难度:中等 | |
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可知,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是( ) A. 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 B. 从大陆中心向沿海四周更替 C.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D.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2.小梅暑假随父母去非洲旅游,到了图中A地时会看到( ) A. 很热,滴雨未下,满眼是一望无际的沙漠 B. 阳光明媚,种植着葡萄、柑橘等作物 C. 大草原上奔跑着狮子、斑马等动物 D. 很闷热,几乎天天下雨,到处是茂密的森林 3.大多数河流的流量与流经地的降水量密切相关。据图推断,图中四条河流量最大的是( ) A. 甲河 B. 乙河 C. 丙河 D. 丁河 4.有人说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埃及文明是尼罗河泛滥的功劳。据图分析,下列关于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上游水电站定期放水 B. 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水位变化大 C. 支流众多,导致水位变化大 D. 上游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有干湿两季
|
6. 难度:中等 | |
读“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表示的大洋是北冰洋 B. ②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 C. ③是组成科迪勒拉山系的主要山脉 D. ④是北美洲东部低缓的落基山脉 2.冬季从北冰洋南下的寒冷气流能长驱直入影响到墨西哥湾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方冷空气势力强劲 B. 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C. 南北跨纬度少 D. 东西跨经度小
|
7. 难度:中等 | |
下图中N为( ) A. 白令海峡 B. 土耳其海峡 C. 巴拿马运河 D. 苏伊士运河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有关北美洲、南美洲、中美地峡、拉丁美洲的关系,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
9. 难度:中等 | |
读东南亚略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一艘货轮从甲国满载一船货物离开,船上的货物最不可能是( ) A. 大米 B. 椰子 C. 榴莲 D. 棉花 2.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地区山脉、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半岛河流流向大致为自南向北 B. 甲半岛北部地势高峻,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C. 甲半岛河流上游形成冲积平原 D. 乙群岛地势崎岖,河流短且流速慢 3.关于乙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一年分旱、雨两季 B. 农作物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C. 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D. 地形平坦,人口众多 4.小雅计划五一去印度尼西亚旅游,行李中无需准备的是( ) A. 雨伞 B. 泳衣 C. 毛衣 D. 防晒霜
|
10. 难度:中等 | |
印度尼西亚每年发生大小地震数千次,全国有超过400座火山,号称“火山国”,是因为该国位于 A. 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B. 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 C. 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D. 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
11. 难度:中等 | |
读“南亚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南亚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洋之间 B. 图中海域①是孟加拉湾,②是阿拉伯海 C. 北回归线穿过南亚中部,南亚大部分位于低纬度地区 D. E是南亚岛国马尔代夫 2.关于南亚地形和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恒河冲积形成恒河平原,自东向西注人②海域 B. 印度河主要流经A国,恒河主要流经B国 C. 南亚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倾斜 D. 南亚自北向南,地形类型分别是山地、平原、高原 3.据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盛行东北季风,是南亚的雨季 B. 图中盛行东北季风,是南亚的热季 C. 图中盛行西南季风,是南亚的雨季 D. 图中盛行西南季风,是南亚的旱季
|
12. 难度:中等 | |
海盐生产主要靠日光、风力和高温蒸发海水,读右图“孟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以得知孟买沿海地区生产海盐的最佳时期是( ) A. 1~2 月 B. 4~5 月 C. 6~7 月 D. 9~10 月
|
13. 难度:中等 | |
读“西亚石油运输路线图”,回答下列小题。 1.从波斯湾出发运往欧洲和北美的石油,海上运输路线正确的是( ) A. 黑海→土耳其海峡→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欧美 B. 波斯湾→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欧美 C. 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欧美 D. 波斯湾→印度洋→非洲好望角→太平洋→欧美 2.西亚地区有一个世界上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这个海峡是指( ) A. 土耳其海峡 B. 马六甲海峡 C. 直布罗陀海峡 D. 霍尔木兹海峡 3.西亚地处“五海三洲之地”,其中“三洲”指的是( ) A. 亚洲、非洲、南美洲 B. 欧洲、北美洲、南美洲 C. 亚洲、欧洲、非洲 D. 亚洲、大洋洲、非洲 4.有人说:“20世纪西亚曾为石油而战,21世纪,西亚将为水而战。”造成西亚水资源匮乏的自然原因是( ) ①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 ② 全年降水稀少,气候干燥 ③ 河流稀少,沙漠面积广大 ④ 石油资源过度开采,地下水位下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14. 难度:中等 | |
2019年3月21-26日,习近平主席对欧洲三国(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当地时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其塔尖倒塌,建筑损毁严重。读“欧洲西部政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1.习主席此次访问的欧洲三国不包括(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发生大火的巴黎圣母院,属于哪个国家的建筑(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习主席访问期间,除了参观巴黎圣母院以外,还可参观该国的哪个景点( ) A. B. C. D.
|
15.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面三幅地图,完成问题 (1)根据图三填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 大洋:A________ B_______ 山脉:①___________ ③_________,该山脉是____ 洲与____ 洲的分界线。河流:②__________ (2)填出图一中字母代表的半岛名称: b_________半岛 c___________半岛 d___________半岛a、b、c、d四地纬度相近,气候却有所不同。a、b、c三地都属于____________气候,人口密集;而d地人口较少,因其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由于缺水,d地在发展农业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利用海水进行灌溉 B.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C.推广喷灌和滴灌技术 D.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沙漠中的绿洲 (3)由图二可判断b半岛的地形与河流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各地人们的饮食习惯和风俗文化等因地理环境存在诸多差异,以下描述的居民生活方式分别是图一中的哪里?(在图一的五个字母中选填,不可重复) 1.“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常吃牛排、奶油和奶酪”的是(_________) 2.“喜欢吃辣味的、咖喱做的蔬菜,不吃牛肉”的是(_________) 3.“喜爱白色,建筑物和男人传统的服装都是白色”的是(_________) 4.“终年炎热,以大米为主食,沿河聚居”的是(_________)
|
16. 难度:中等 | |
读非洲和南美洲略图,完成问题: (1)甲处的河流为______,所在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植被景观为______,据图判断该河的流向为_______。 (2)乙地所在地形区的名称是___________,流经乙地的河流名称是___________。 (3)下列称号,属于非洲的是___________,属于南美洲的是_____________。 ①“赤道上的白雪公主” ②“世界油阀”③“地球的伤疤” ④ “世界人种大熔炉”⑤“玉米的故乡” ⑥“富饶大陆” (4)非洲的地形以________为主,南美洲东部地形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列举非洲和南美洲在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上的相似之处(至少三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