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地理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南平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说法适用于那个地区

A. 极地地区 B. 赤道地区

C. 回归线附近 D. 极圈附近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读世界七大洲轮廓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③大洲隔太平洋相望    B. ③⑦两个大洲都临太平洋

C. ①大洲在⑥大洲的西边    D. ③④大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最主要的差异是(  )

A.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 产品出口多少 C. 政治体制不同 D. 人口与面积差异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以下属于人口稠密地区的是 (  )

A. 青藏高原 B. 亚马孙平原 C. 北冰洋沿岸 D. 亚洲东部和南部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读甲、乙两种聚落景观图片,回答下面小题。

1.有关两种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聚落为乡村 B. 乙聚落为城市

C. 甲聚落高楼林立,道路纵横 D. 乙聚落相对集中,规模较大

2.若已知乙聚落分布在欧洲西部,则推测当地的主要人种及信仰的宗教最有可能是 (  )

A. 白色人种 伊斯兰教 B. 白色人种 基督教 C. 黄色人种 佛教 D. 黑色人种 基督教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点位于中国境内的是

A. 127°E, 9°S B. 135°W,49°N C. 135°E,59°N D. 118°E,26°N

2.根据表格信息可推断我国

A. 地形种类齐全 B. 气候复杂多样 C. 人口分布不均 D. 民族数量众多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读世界部分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例Q代表的气候类型是 (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

2.对P区气温特征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 P区气温低是因为纬度高

B. P区气温低是因为海拔高

C. P区气温高是因为降水丰富

D. P区气温高是因为人类活动多

 

详细信息
8. 难度:困难

读安第斯山脉南段图及A、B两地的气候资料图,回答造成A、B两地降水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

A. 纬度因素 B. 地形因素 C. 海陆分布 D. 太阳辐射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西半球 B. 大部分位于高纬度地区

C. 位于太平洋西岸 D. 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图体现的我国地形特征是

A. 地形复杂多样 B. 地形平坦 C. 地势西高东低 D. 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品铁观音,香飘两岸”“拜妈祖庙,情系一家”,两地居民同根同源。符合这一表述的两地组合是 (  )

A. 河南与河北 B. 湖南与湖北 C. 山东与山西 D. 福建与台湾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将5吨新鲜竹笋从城郊运往市区,最合适的运输方式是(  )

A. 水路运输 B. 铁路运输 C. 航空运输 D. 公路运输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区的工农业布局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 甲地—石油工业 B. 乙地—种植业

C. 丙地—林业 D. 丁地—渔业

2.下列对该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高原湿地 B. 红土地广布 C. 干旱的宝地 D.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穿衣指数是根据天气的阴晴、冷热、风力等情况,来提醒人们适当着装。下图为我国某日穿衣指数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期最不可能是(  )

A. 3月21日 B. 5月1日 C. 7月21日 D. 10月21日

2.造成全国穿衣指数如图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 纬度差异 B. 地势高低 C. 海陆位置 D. 风俗习惯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A. B段分别是“塞上江南”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在此黄河所起的最主要作用是(  )

A. 航运

B. 发电

C. 养殖

D. 灌溉

2.黄河上、中、下游水文特征差别很大,下图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人工智能、基因工程和纳米科学被认为是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其发展主要依托(  )

A.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 稀有的矿产资源 C. 高端的知识技术 D. 便捷的交通运输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游客乘火车沿青藏铁路经过三江源地区时,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

A. 大地碧绿翠无瑕,草原宽阔有人家 B. 羚羊飞奔在天边,牦牛信步在山间

C. 千里冰封河成桥,万里雪飘梅傲立 D.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形区与图中农耕制度最相符的是(  )

A. 华北平原 B. 珠江三角洲 C. 东北平原 D. 长江中下游平原

2.该地作物熟制为(  )

A. 一年一熟 B. 一年两熟 C. 一年三熟 D. 两年三熟

 

二、解答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读下图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缺失了地图三要素中的________要素。

(2)    图中地区地形类型以________为主。乙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

(3)图中甲山位于湖泊的________方向。

(4)图中最高处的海拔范围是__________

(5)A、B两河相比,流量较稳定的是__________河,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概括图中居民点分布的主要特征:_________,本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A地的纬度是________,经度是________

(2)从东、西半球看,B地位于________半球;从低、中、高纬度看,C地位于________纬度地区。

(3)A地位于B地的________方向。一天中,A、B两地更早迎来日出的是________地。

(4)当太阳直射C地时,地球公转至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的______处。此日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南平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B、C两地昼更长的是________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图为我国某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为______工程,起点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全称是________________,工程沿途可以见到下列景观:

a.“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

b.“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地上河”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从工程起点到终点,见到的景观先后排序是____________

(2)甲盆地是_____盆地,该地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列举一列甲盆地所在省区中东西走向的山脉。______

(3)A、B两工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雾霾天气的是_________工程。

(4)B工程的水源来自____(河流),选定该河作为水源的原因是________,修建B工程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及其划分依据,图中各地区的数字分别表示该地区气候资源的质量等级,其百、十、个位数字依次表示水分、热量、光照,数字越大质量越优。

(1)图中a是_______山,b是_________因素。

(2)青藏地区发展种植业不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不足,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________地带。

(3)西北地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呈现_____、荒漠草原、荒漠的变化,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

(4)“两会”上习主席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为保护A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_______自然保护区;B地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是________,请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简析形成该问题的原因。

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________________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长江不同河段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同,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发源于___________山脉,在_____ (省级行政区)注入东海。

(2)长江素有“水能宝库”之称,其水能主要集中在___(“上游”或“中游”或“下游”), 图中A是我国最大的_____水利枢纽。

(3)长江中下游平原自然条件优越,物产富饶,被誉为“_______”,请列举该地区一种主要农作物________

(4)借助本区域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长江三角洲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城市,这种现象叫“_______”。连接上海的铁路干线有_____线等。

(5)长江流域有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________工业基地。________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